02.26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当时我们陪她一起进急救室,眼看着她身体抽搐、呼吸困难,我们都非常紧张。”鹿城区融媒中心副主任朱丽华这样告诉记者。累到身体抽搐的是她的同事黄宇慧,整整一个月,黄宇慧日夜奋战在报道战“疫”的一线,2月21日,累倒在采访途中。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全景全程报道一线疫情防控进展,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新闻记者是另一群坚守一线的人,黄宇慧就是其中的一员。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在医院,她与病人“近在咫尺”,承受着未知的新冠病毒威胁;在社区,她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最美守夜人”;在农贸超市,她直击商贸供应的最前沿……实地探讨、深度调查、前线拍照,整整一个月,她连续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

作为鹿城区融媒体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黄宇慧原本承担着疫情报道策划、审核当日记者所有稿件、版面编辑等后方任务,并兼顾与上级媒体联络共同策划稿件,做好外宣通联工作。这些重要而琐碎的工作本身已经很费时费力,但面对一线记者人手不够、年轻记者经验不足,她作为温州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率先请战,重整行装,全力投入到抗击疫情采访一线报道。

黄宇慧主动出击,在医院、社区里采访鲜活新闻,《浙江温州市鹿城区“红色管家”守护万家》《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鹿城双屿为隔离观察人员服务到家》等近20篇报道,除了在鹿城融媒平台发布外,还分别在人民网、浙江日报、温州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发布。每天一早出发,她就全身心投入到疫情相关的编辑、审核和采访中。新冠肺炎疫情紧急,鹿城区相关领导小组几乎每天都会多次召开防控会议,她总是利用晚饭时间写好下午采访的稿件,而晚上的稿件完成后,常常已是深夜。疲惫的她在凌晨开车回家的路上,常常泪流满面,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干眼症没有时间缓解,眼睛流泪不止,她不得不在路边停车,闭眼休息片刻。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吃不好睡不足,黄宇慧的身体被透支。2月21日,凌晨她做完报纸版面回家,下午又去温州市中医院景山院区,采访在疫情防控途中突发脑溢血的基层工作人员潘锦顺,谁知回来途中,她突然感觉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大家紧急将她就近送到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过度疲惫引发的过度通气综合征,治疗方法就是两个字:休息!

在急救室苏醒恢复体力后,黄宇慧的第一句话就是:完了,今天的稿件不知道还有没有力气及时完成。稍事休息后,她就说要马上回去写稿。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电话那头的黄宇慧声音还很疲倦。这些日子,虽然充满了辛苦甚至是危险,但她说自己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比起医护人员,我们不是最辛苦的。我们能做好的就是把疫情最真实的情况报道出来,让市民了解一线人员的付出与辛苦,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黄宇慧说,她最遗憾的,就是没有时间好好陪伴自己的女儿,“很多次回家都是深夜,想要亲亲熟睡的孩子,却害怕把危险带给她。”

黄宇慧虽然只是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一位普通记者,却是温州全体媒体记者战“疫”一线的真实写照,铁肩担责,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来“战疫”,勇往直前,平凡而有意义!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 3段30秒视频,温州疫情防控指挥核心专家陈永平的这些话令人泪目

  • 温州3.5万文化礼堂人,成为“抗疫多面手”

  • 疫情之下,有这些白衣天使为我们守护……

  • 整日奔波忙碌于街头,他们是无私的温州志愿者……

  • 保障生活、恢复生产、技术支撑……温州国企“勤务兵”冲在战“疫”一线!

  • 战“疫”时刻,我们都是温州力量

  • “疫”线对话:温州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24天

  • 温州应急志愿者:战“疫”期间的民间力量

资料:鹿城融媒中心

记者:施晴雯

市委市政府视频连线各地:更高标准抓好精密智控、更高质量推进复工复产

温州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有关会议精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

“我们都是一家人,今天来接你们回家!”市长姚高员率队迎接温州首趟复工专列

决战十天、力夺双赢!温州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发展主动仗

20余天冲在一线,采访路上突然晕倒……她用“四力”践行战“疫”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