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完成病理解剖 跟SARS病變有類似性

原標題: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完成病理解剖

其中3例病理初步診斷顯示死者肺部有黏液性分泌物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教授劉良帶領的團隊於2月16日凌晨3點50分完成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屍體解剖。截至2月25日,專家團隊一共完成了1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其中劉良團隊負責了9例,目前已有3例完成了病理的初步診斷。

劉良介紹,新冠肺炎的病變與SARS有類似之處,也有自己的特點。從目前的病理結果來看,一些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有黏液性的分泌物,他認為這是臨床治療需要警惕的地方——“在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氧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

遺體捐獻者最小52歲

北青報:針對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工作進行的如何?

劉良:從16日到25日,我們的團隊一共解剖了9例,上海的團隊在武漢解剖了兩例。遺體捐贈者男女比例差不多,年齡偏大,有60歲、70歲,也有80多歲的,最年輕的52歲。

北青報:一般來說,想要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需要進行多少例的綜合分析?

王國平: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越多越好,目前一共解剖了11例,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的。

北青報:屍檢工作是在哪裡進行的?

劉良:這次的屍檢工作都是在醫院的手術室完成的。在徵求家屬意見後,一般來說病人去世6至8個小時後就會展開解剖工作,有的會更晚一些。所有完成屍檢的遺體都由殯儀館的車送去火化。

死者肺部有黏液性分泌物

北青報:目前是否有已經完成病理研究的案例?

劉良:有3例病理診斷的初步結果已經出來了,更深入的檢查,如免疫組化、特殊染色,還正在抓緊做。

從目前情況看,還是有比較重要的發現,但結論需進一步與臨床專家進行溝通,看這些病變是臨床上的治療造成的,還是疾病本身造成的。

北青報:從屍檢情況來看,新冠病毒除了侵犯肺部之外,還有哪些器官受累?

劉良:新冠肺炎的病變目前看肯定不止損害肺,還包括免疫系統和身體其他器官,具體還要與臨床醫生交換意見。

北青報:鍾南山院士此前說,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解剖發現肺的炎症很厲害,有大量的黏液。這些表現反映出什麼問題?對臨床治療有什麼幫助?

劉良:我們在顯微鏡下,確實發現有些死者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這可以提醒臨床治療提高警惕。

肺在人體裡是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換的場所,它的功能依賴於氣道通暢,肺泡的功能要好。目前看,肺泡的功能可能受到損傷,氣道又被黏液堵住,臨床上會出現缺氧的表現。所以要改善人的缺氧狀態,保持氣道通暢,必須對黏液進行稀釋或者溶解。實際上目前已經使用了這類藥物,但可以再多試一試。

在臨床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氧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臨床上可能也在注意這個事情,但我們覺得還是要強調這個問題。

跟SARS的病變有類似性

北青報:通過病理檢測是否可以明確新冠病毒傳播機制?

劉良:病毒的傳播途徑目前不是病理上的問題,我們在做前面幾例屍檢的時候也做了不同器官和組織的核酸檢測,是有些發現的,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因為不同病例做出來的結果不太一致。

北青報:之前有學者提出,在一些重症患者中可能會暴發心肌炎或心碎綜合徵,通過解剖,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

劉良:暴發心肌炎問題還待定,還要討論。心碎綜合徵我認為可能性比較小。

北青報:相關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和SARS的同源性很高,通過遺體解剖,目前發現新冠肺炎的肺部表現和 SARS的區別大嗎?有什麼不同?

劉良:新冠肺炎跟SARS的病變有類似性,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我們後期會做一些解讀。

北青報:目前的工作中還面臨哪些困難?

劉良:屍檢人員做解剖的防護非常重要,(解剖環境)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目前為止,防護物資都是我們從其他地方“化緣”來的,希望更多人關注我們這支“特種部隊”。(記者 韓謙 魏曉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