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又是爸爸乾的?”今天,孩子對我撒了謊,他才3歲!”

你家的孩子對你撒謊過嗎?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是爸爸乾的!


<strong>不想去幼兒園,謊說肚子疼。

<strong>不想從暖暖的被窩起床,說身體不舒服。

<strong>花瓶碰倒在地,摔碎了,說是被小貓咪撞掉的。

<strong>甚至於用彩筆畫了一牆的“藝術”,面對質疑,回答:“是爸爸乾的!”<strong>說這話的時候,可能他連彩筆都還沒放下,“睜著眼睛說瞎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寶爸寶媽們是怎麼處理的?緊張嗎?有沒有覺得: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了,長大了還了得!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孩子亂塗亂畫,說:“是爸爸乾的!”


我的閨蜜家裡的孩子今年已經讀大班了,她向我吐槽:

“孩子越來越人精了,在幼兒園尿床老師給他換了衣服,回家我問他為什麼今天換衣服?他說是喝水的時候不小心灑到身上了,後來還是通過老師瞭解到事情的真相。

還有一次去接送他放學回家的時候,聽他和班裡同學說他爸爸上個月帶他去迪士尼樂園玩,還說的有聲有色的,其實由於他爸臨時通知出差,原先答應帶他去迪士尼樂園玩的時間已經延期了,他根本就還沒去過!”

閨蜜表示他孩子說謊話的次數好像越來越多了,該怎麼辦?


其實在我看來,孩童撒謊是非常普遍性的行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必將經歷的階段,它是孩童性格、個性組成的天然屬性。

美國一份心理學研究表明:

2歲幼兒中20%的比例會說謊;

4歲孩子中說謊的比例高達90%;

年紀越大,說謊的比例越高,

到12歲,幾乎每個兒童都會說謊;

但當孩子到16歲,說謊的比例就會下降至70%。

從數據上顯示,說謊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各位寶爸寶媽不要過分擔心,但是我們也不要放縱孩子的撒謊行為,要適時、適當的加以引導,讓你的孩子成為那下降的30%,你的做法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說謊鼻子會變長哦!

要解決孩子撒謊問題,我們先要剖析下為什麼小孩子要撒謊?

孩子主動去說謊,不外乎一個原因:獲得某種“利我”的目的。

謊說肚子疼,身體不舒服,是為了不去幼兒園、為了懶床,是“利我”。

花瓶碰倒說是小貓撞掉、牆壁說是爸爸畫的,是為了免於責罰,是“利我”。

尿床說成喝水不小心灑的,是因為尿床受到的責備更大,孩子通過說謊減低責備的程度,也是明顯的“利我”!

和同學謊稱去過迪士尼,以獲得虛榮心、滿足感,也是為了“利我”。

就像周濂《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中《古格斯的戒指與費爾德曼的甜餅》一文開篇提到的那個問題:“如果說謊對一個人有好處,為什麼他還應該說真話?”


說謊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康曾經說過,一個好的謊言需要兩個關鍵的原料,心智能力即讀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個成功的謊言,需要孩子有強控制力,包括控制語言、語氣、聲調、表情、肢體動作等的協調統一,讓聽者深以為然。

比如孩子向同學炫耀沒去過得迪士尼,首先要隱瞞自己沒去過得事實,然後編造一個時間、地點、人物,這一點就不容易做到,既要合理又要讓聽者有代入感,讓同學聽了覺得好像是自己爸爸也帶著自己去迪士尼了。再通過表情、動作的深加工,輔以孩子從其他渠道聽來的“迪士尼”裡的情景:“我不但玩了摩天輪,還和唐老鴨握手了呢!”

鼓掌!一個生動而有畫面感的完美謊言從孩子口中流露出來,孩子的語言表達、邏輯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空前發展,孩子的“虛榮心”也得到滿足。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既然人類的天性自帶“謊言”的屬性,孩子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他的第一次謊言呢?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

一、3歲前的孩子,謊言就已經出現了,不過它有個美麗動聽的名字,叫做“想象力”。

這個時候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能力正在飛速發展,孩子像個“十萬個為什麼”一樣,對事物充滿幻想,往往還分不清幻想和現實。

<strong>我家大寶3歲左右,特別喜歡把床鋪當成“動物王國”,他會說:“媽媽,熊寶寶說他餓了,想要喝neinei!”他會說“烏龜先生要找我賽跑,我拒絕了,因為他跑不過我”!“想象力”模糊了孩子幻想和現實的界限,那是我們早已丟失的童真!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象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寶爸寶媽們忍心揭穿孩子的“謊言”嗎?我們應該做的是走進孩子的世界,一起幻想,“寶貝,熊寶寶餓了,你當熊爸爸,我當熊媽媽,我們一起喂他neinei,好嗎?”


二、3-7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事物認知能力,對事情發生產生的後果已經有了一定的預判能力,開始知道什麼事情是不應該做的。如果做了,會有什麼後果,會遭受批評。當孩子出現說謊的現象時:

1、信任孩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容易缺乏安全感,父母發現問題要顧忌孩子感受,避免過度職責,讓孩子以為“媽媽不要我了”的感受,應當要先了解情況,對孩子的解釋給予一定的信任,千萬不要孩子還沒解釋完就開始質疑:“真的嗎?”長久以往,孩子會產生一種認知:“既然我說真話你又不信,倒不如說謊,還能免於處罰”的錯誤感知。家長應告訴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改正後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2、學會利用“標籤效應”

不要把說謊這個詞掛在嘴邊,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當一個孩子被貼上“壞孩子”“騙子”的標籤的時候,孩子往往會向著標籤所示不好的方面發展。

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克勞特教授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找來一群人,讓他們進行慈善捐款。有些沒有捐款的人被告知:“你不是一個慈善的人”,也就是說被貼上了“不慈善”的標籤;另一些不有捐款的人則沒被貼上這一標籤。

然後,克勞特教授再次組織這些沒捐款的人進行了一次捐款,這一次大家都捐款了,但有意思的是:那些被貼上“不慈善”標籤的人,所捐的錢比那些沒被貼上標籤的人要少得多。


心理學上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效應”,主要是因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給一個人“貼標籤”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strong>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正鼓勵”:“寶貝,你是最棒的!”“媽媽知道,你是個誠實、善良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孩子會朝著你預想的方向成長。


三、7以上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比較強,同時具備了強烈的自尊心

這個階段孩子說謊已經有著明確的“利我”目的性。發現孩子的說謊行為,父母要有方法的引導改正:

1、瞭解孩子說謊背後的緣由

孩子出錯不要一味責罵,做錯事說謊,無非就是害怕父母責罰,如果一發現孩子過錯,就嚴厲指責,只會倒逼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通過“謊言”來逃避責任。孩子為了“虛榮心”說謊,表明了孩子缺乏滿足感,可以適當的滿足孩子的並不過分的要求,完成給過孩子的承諾。讓孩子身心健康得到成長,本身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職責。


2、照顧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自尊心已經形成,不要在人多的時候通過嚴厲指責來試圖糾正孩子的行為。

鄰居家的小孩,有次在我家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非常愉快,忽然不小心推到了另一個小朋友。這在小孩子玩鬧時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小朋友也不是故意為之,我鄰居卻非常嚴厲地批評了孩子,讓孩子道歉,在母親的指責裡,孩子含淚說了句:“對不起”,可之後,鄰居家的孩子那天再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愉快的玩耍了。


“是爸爸乾的!”第一次發現孩子撒謊,聰明媽媽的做法引“共鳴”

無度的指責,會造成反作用

孩子之間也是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和比較心理的,父母沒有顧忌孩子的感受,只會傷害到孩子。尊重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做到言傳身教,多點耐心和寬容


正確看待孩子的說謊行為”。沒有一個孩子天性就是個“騙子”,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愛與寬容,消融孩子的“謊言”吧!


我是嬰語說,每天和你分享育兒心得!

日行一善,從隨手點贊加關注開始哦!!



<strong>今日話題:寶爸寶媽們,你們家的寶貝對你撒過謊嗎?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