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創辦“觀宗學社”的諦閒法師


創辦“觀宗學社”的諦閒法師

諦閒法師,清咸豐八年(1858年),出生於浙江黃岩,俗姓朱,名古虛,號卓三。9歲進入鄉塾,天資聰敏。遠非一般孩童所能比肩,每見沙門行腳路過,經常與沙門談天請益。19歲時,自己在黃岩北門開了一間藥鋪,同時也替病人切脈看病,登門求診者絡繹不絕,加上他醫德高尚,遇到貧苦的患者,他就送診施藥不取分文。深受附近百姓的尊敬。世事無常,難以測料,他的母親、妻兒相繼病故。諦閒強烈地感到時光易逝,幻影匪堅,認為藥物雖然眾多,醫術雖然高明,但只能醫身,不能醫心,只能治病,不能治命。遂於20歲時於臨海縣白雲寺“今屬椒江區白雲山景星寺”從成道法師出家。不久,他的大哥跟蹤追至,迫令還俗,兩年後,再到白雲山隨師研習經典。

24歲,在天台山國清寺受,戒期圓滿後,留寺棲心禪寂,日夜,功夫日進。25歲至平湖,從敏曦老法師聽講《法華經》。因初次聽講,《法華經》的,的義理,一時茫然,難以契入。寺中授虛法師對諦閒賞識有加,送給他一本《法華會義》,於是,他白天聽講,夜晚披尋,連續多天的不懈參究,終於玄解頓開,全經要義剎那洞然。授虛對的進步深表讚歎,認為“稀有”,敏曦贊為“法門”。28歲時開大座,先於杭州六通寺,開講《法華經》,一天講至《授記品》,寂然,再出定時,文思泉湧,辯才無礙,答難析疑,舒展自在。一生說法利人,其端肇此。

32歲時諦閒法師在龍華寺講《法華》,聽眾2000多人。法會圓滿後,至鎮江金山江天寺,連住兩年,棄教參禪。以後,至寧波慈溪蘆山聖果寺掩關,潛心天台教觀研究。旋又接受信眾的要求,復至龍華寺講《楞嚴》,撰寫了《楞嚴經序指味疏》。每日聽眾踴躍,四眾歡騰,日計2000餘人。然而其中“膚學居多,尚不諳字義句節,安求理趣。”《楞嚴經序》為天如禪師所撰,文義幽微,所以諦閒法師作《指味疏》,俾初學的有所遵循。此《疏》提綱挈領,剖析深刻,言簡意賅,便於初學。從此,諦閒法師聞名遐邇,先後應各方信眾的邀請,經常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山東、遼寧,黑龍江等地講經說法,座無虛席,《法華》、《楞嚴》、《教觀》、《梵網》無所不講,多至數千,法緣殊勝,嘆未曾有。

宣統二年(1910年),江蘇各界人士在南京創辦全省佛教師範學校,公推諦閒法師為校長兼總監督。清末民初,戰亂頻繁,硝煙瀰漫,佛學不振,諦閒法師有鑑於此,乃慨然應聘,馳赴任所,選擇各省篤實有為的青年僧眾,分班講授,解行並進,開創了近代僧伽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民國初年(1912年)冬,諦閒法師受聘住持寧波觀宗寺,宋元豐年間(1078-1085),四明五世孫亦然法師,按照《觀無量壽佛經》修觀行法,於延慶寺東北角空地,建房60餘間,中有寶閣,四周環以16觀堂,以修觀行,故名觀宗。幾經興廢,至清乾隆、嘉慶年間;重修殿堂,增建僧房,方始獨立門庭,別設方丈。諦閒法師處眾謙和,持身有則,自受任住持,不辭辛勞,將大殿、天王殿、唸佛堂、禪堂、藏經閣等,整修一新,並創設了觀宗研究社。各方緇素,雲聚於斯,蔚為東南名剎,諦閒法師勳勞卓著,被譽為觀宗寺中興之祖。

(一九二九年),諦閒的門人倓虛,在東北哈爾濱創建極樂寺,就寺傳戒,請諦師為得戒和尚。時,他已七十二歲高齡,不辭辛勞,遠赴東北。四眾聞風而來者人數極眾,盛況空前。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又應上海玉佛寺的禮請,開講《楞嚴經》。自春至夏,歷時四閱月講畢,其間從未請人代座,每次登座二、三小時,從無倦態。

上海講經圓滿,返回寧波觀宗寺,自感體力衰退,即電促時在雲南弘法的弟子寶靜返回寧波,為寶靜傳法授記,授為天台宗四十四代祖。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九日(陽曆七月三日),安詳坐逝。臨終前書偈曰∶

“我經唸佛,淨土現前,真實受用,願各勉旃。”世壽七十五歲,僧臘五十五年。

諦師一生講經說法四十餘年,歲無虛日。他先後修繕或重建的寺院,計有天台山的萬年寺、永嘉的頭陀寺、紹興的戒珠寺、黃岩的常寂寺,及海門的西方寺。他門下弟子眾多,著名的有寶靜、常惺、倓虛、妙真、顯蔭、持松等。在家弟子十餘萬人,遍及各地,著名的有蔣維喬、徐蔚如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