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资阳区青春的力量未曾缺席,年轻的“95后”正在加快成长和历练,他们甘于奉献,“疫”往无前,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书写出属于“95后”的战“疫”篇章。

全市首名“流调”队员驰援武汉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郭名根在疾控中心工作。

2月17日中午12时30分,接过同事送上的鲜花,资阳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医师郭名根随后坐上车启程前往武汉。他是益阳市首名驰援武汉的流行病学调查队员。

自疫情发生以来,郭名根主动放弃休假,忍心放下出生不到100天的女儿与尚在休产假的妻子,一直战斗在防控工作第一线。“此次任务紧急,我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冲锋一线,你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和女儿。”他请援武汉的行动得到了妻子和家人的理解支持,从报名到收拾行囊奔赴前线,他用了不到14个小时。

疫情防控一线卡点递交入党申请书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向鸣权递交入党申请书(右一)。

2月25日,是新桥河镇派出所民警向鸣权连续工作的第32天。年轻、耐心、担当,都是这位“95后”小伙的个人标签。

1月24日除夕,向鸣权接到所里取消休假的通知,他便驱车300余公里,从老家张家界赶往新桥河镇派出所。到岗后,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向民众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和疫情防控知识、政策,劝导群众不聚会、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排查湖北籍车辆和近期往返湖北人员情况,联合医护人员上门开展检查,在检疫站值守等。

“作为一名警察,保护人民群众是我的责任和担当,我愿意坚守在防治疫情的第一线......请党组织考验我”。这是向鸣权在新桥河镇疫情防控高速路口检测临时支部正式成立后,在抗疫一线递交的入党申请书。

守护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陈倩为居家隔离人员送菜。

“辣椒、白菜、排骨……”22岁的陈倩在手机上仔细核对居民的订单,装入菜篮。陈倩是大码头街道三益街社区的卫计专干,去年11月份参加工作,在父母眼中,她还是个孩子,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上门摸底排查,护送病人,为居民代购蔬菜……样样都行。

陈倩几乎每天第一个就到社区,主动承担起值岗量体温、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社区工作者是这场抗疫战役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工作者,陈倩更多的是与武汉返乡人员、或去过武汉的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尽心尽力了解每户家庭情况,为他们购物、送菜、上门测体温,每日每夜,毫不懈怠。

坚守发热门诊的“娘子军”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周立莎为患者采血。

2月26日,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穿上厚厚“防护装备”的24岁姑娘周立莎开始了她日常的工作:测量体温、询问接触史、登记、分诊...... “每天接触发热病人,家里人都很担心我,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周立莎说,接诊第一例感冒患者时还是有些许紧张,而现在变得越发从容,还会患者拉家常安抚情绪。

像周立莎一样工作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95后”姑娘还有6个,她们轮流三班倒,承担接诊、分诊发热患者的工作。因为防护服是一次性的,穿脱比较麻烦,而且非常紧缺,她们不断挑战生理极限,少吃饭,少喝水,不去卫生间,一个班下来,整个人都处于脱水状态。面对疫情,她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战“疫”前线 资阳区“95后”书写青春“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