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功學風行大陸,各路大師不斷湧現,用勵志的詞彙,激情的演講,和固有的套路向中華大地激情勃勃的創業者們,講述如何成功的方法,一時間,在創業者群體中似乎無勵志,不成功。

如果經歷過這段時期的創業者們,想必都對這些大師的講座有所耳聞,在他們普遍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中,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論點,那就是——創業需要堅持,堅持就能成功,這個所謂的準則影響深遠,讓許多創業者直至現在,仍然視堅持為創業的第一素養,用盡自己的一切努力來讓自己的公司活下去,直到自己被掏空的那一天。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這樣真的對嗎?

如果不考慮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也不考慮時代特徵,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並沒有錯,但實際的生活不是這樣的,時代在變,金錢和人的壽命也都是有限的,堅持依然是一種寶貴的創業精神,但盲目的堅持同時也是擊倒許多創業者的罪魁禍首,當我們以為熬著熬著生意就會好起來的時候,失敗這個惡魔的準星已經瞄準了我們,因為在當下的時代,許多堅持是沒有意義的,好生意也不是熬出來的,速度,才是讓創業走向成功的關鍵,順應時代的創業思維只有一個字——快。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快,是如今這個時代的特徵,是競爭激烈下的商業需求,也是大多數生意取得成功的保證。

著名的摩爾定律說,計算機的性能每18個月就要增加一倍,這個定律後來被引入到互聯網行業,用來體現互聯網行業創新的速度,但實際上,除了IT產業,摩爾定律已經在許多行業中有所體現,看到這裡請你回想一下,最近這五年,我們這個國家的商業領域內,不同行業內出現過多少次足以改變整個行業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方法?移動互聯網革了傳統互聯網的命,騰訊推出微信自己革了QQ的命,互聯網金融革了傳統銀行的命,智能家電革了傳統家電的命,電動汽車正在革傳統汽車的命,還有很多,這些變化幾乎都集中出現在近五年,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快的趨勢,令人目瞪口呆,步伐錯亂。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一切都在證明,這個時代商業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在這種大背景下,創業者的熬與堅持,對於創業成功已經沒有決定性的意義,主動出擊,順應時代,快速變通,才是新時代的創業精神,這需要創業者做出改變。

意識層面,首先斷絕“堅持就是勝利”的舊觀念,建立“快死快生,機會無數”的新觀念,這兩者的區別是前者堅信慢慢積累業務量自己就能成功,後者則緊跟變化尋求主動出擊,一旦確認現有項目沒有成功的可能,就去重新尋找新的機會,如果以成功率為判斷標準,則後者更容易實現目標,因為在當下的商業背景下,大多數創業者所從事的行業,大爆發的窗口期就那麼幾年,在窗口期內做足夠的努力去拼去搶,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基本可以確保企業在十年左右的時間內憑藉先發優勢活的很好,而如果在窗口期內沒有取得成果,他們就會轉身離開去投入另一個新生的機會,不戀戰,不偏執,不被面子和情懷左右,理性的創業者就該這樣,這就好比釣魚,有人選擇放長線釣大魚,有人選擇打頻率釣小魚,前者注重結果的大小不在意時間成本,後者更注重快速見效,積累總量,但現在的市場就像一個釣場,釣魚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想釣大魚,結果就是多數釣大魚的人只能空手而歸,而那些是魚就要的釣魚人則每次都會有所收穫,同樣是付出了餌料和時間成本,有所獲肯定比無所獲更加明智,尤其是,在大多數創業者並沒有苦守大魚的資本儲備的前提下,這種注重實際獲利的創業觀念是確保生存的寶貴習慣。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行為層面,集中資源快速鋪開,階段性完成各個目標是主動型創業者主動出擊的體現,一旦確立要做什麼,怎麼做,就傾盡資源去投入去開展,團隊人才很有質量,品牌要包裝像模像樣,產品價值很高大上,渠道也要快速上量,把時間效率放在第一,把成本損耗放在第二,這樣的快速鋪開不是沒有風險,但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永遠比慢吞吞的等待式經營更能早日取得成果,成果越早實現,風險就越早排除,即便經過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快速出戰,你還是失敗了,但你用最短的時間驗證了一個想法的可行性,現在證明這個項目不可行,但它並不耽誤你重新備戰去尋找下一個機會,因為你還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重來,創業這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追求概率,如果一個創業者總是困守在一個毫無起色的項目上苦苦堅持數年,甚至十數年,你在浪費時間的同時,也在浪費十幾年時間裡無數個可以讓你改變局面的大好機會,當你垂垂老去終於想開的時候,下一個時代的新機會卻早已經不屬於你這個年代的人。


認為堅持就能勝利的創業者,我勸你放棄這個想法,快,才是王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天下創業,唯快者生。

孫子兵法中的“兵貴勝,不貴久”是對我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最好表達,就創業而言,熬出來的成功和打出來的成功雖然都叫做成功,但卻大有不同,在成功率上前者低後者高,在創業感受上,前者痛苦難熬後者快意人生,在最終的創業成果上,前者一再降低目標而後者則是越戰越勇,因此,尋求快生快死的創業,必須成為新時代的創業者適應新創業環境的必備觀念,因為在你有限的生命裡,創業是個可以輪迴的事情,快生快死,才能快死快生。


我是策劃人青銅馬,成長型企業營銷專家,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我,閱讀我更多的創業和營銷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