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一個家長給我打電話說:

“自從線上課程展開之後,孩子就處於一種手忙腳亂的狀態。白天要上一天課,作業要寫到深夜,第二天早讀課打卡都是在被窩裡打卡的。哎,這麼下去怎麼行?老師,該怎麼辦啊?”

今天統計作業,發現一個學生又沒有及時交作業。於是發短信給家長,讓家長提醒孩子儘快上傳作業。不一會兒,作業傳過來了,但是做的比較差。隨後他父親給我發來了這段私信。

雖然隔著屏幕,我沒有辦法完全看到這個孩子是怎麼學習的,但是通過這段文字,可以想象出這個孩子,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這種狀態其實在學校很常見。尤其在學期中期,在成績中等,中等偏下還有成績不太好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

這些孩子普遍表現出:學習時間不夠,學習效率低下,經常只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沒有自己的學習時間,要麼就只能完成補習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學校的作業不好好完成。

在時間上捉襟見肘,只能完成眼前的任務又完成的不太好的狀態。借用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稀缺狀態。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一.什麼是學習上的“稀缺狀態”?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塞得希爾·穆來納森發現,窮困的人永遠缺錢,忙碌的人永遠缺時間。但是這都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strong>是他們陷入了稀缺狀態,過於關注眼前的對象而失去對整體的判斷力,所以稀缺狀態會進一步惡化,而不會得到改善。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只能完成手頭的作業,而忽視掉的複習和預習,以及長遠的時間規劃,又對新一輪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從而愈發的手忙腳亂。

有些學生,因為基礎不好,題目做不出來,然後花了很長時間做題目,但是時間拖得太晚,導致沒有時間預習,也沒有時間整理歸納,只限於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熬夜和缺乏預習又導致第二天上課效率不高,從而陷入了惡性循環。

又或者,在各種補習班疲於奔命,只能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卻沒有長期的學習計劃,導致精疲力竭,疲憊導致低效,低效導致疲憊,互相作用。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家長責備孩子沒有恆心,不夠努力,其實只是因為孩子的精力過度使用,已經不能夠專注,也失去了自控的力量,所以越是時間不夠,可能越會浪費時間。<strong>總結來說,持續的稀缺狀態會帶來3點不好的影響:1.影響認知能力2.影響執行力3.影響情緒控制。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周濂給這種“稀缺狀態”在社會學上找到了定位——<strong>馬太效應。成績差的學生容易越來越差,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因為成績差的學生越容易陷於“稀缺狀態”,而成績好的學生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前期的大量積累和思考過程,已經開始<strong>產生複利。所以二者差距會越來越大。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二.怎麼擺脫“稀缺狀態”,提高成績?

如果學生已經處於這樣的狀態,該如何做,才能從“稀缺狀態”的惡性循環中擺脫出來,真正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在學習中佔據主導地位,而不是被上課補習班作業拖著跑,疲於奔命呢?在這裡給出一點建議:

1.儘快從惡性循環中走出來,學會分割。在上文中說到,有的孩子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越是沒時間,越是把時間塞滿,希望每分鐘都能做點事。越是把時間塞滿,越是容易完不成計劃,因為沒有彈性時間。越是完不成計劃,於是擠佔休息時間,然後精神不集中,不能專注,導致上課聽不懂,聽不懂就導致寫作業時間越來越長。

這是一個不斷加強影響的閉環循環。如果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須找到一個突破點,才能慢慢打破循環,建立正面循環。那麼該如何找到突破點呢?首先,我們要學會分割,對照著書的目錄,先梳理一遍,哪些知識是不紮實的,哪些知識是學得紮實的,哪些是每天都在跟進的新知識。

當然,已學知識的掌握與否會對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產生影響。但是畢竟,沒學好的知識是固定的,就像一座大山,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努力讓自己不再給這座大山增添土石,讓他保持原樣,成為定量,而非正變量。然後在學好每天新知識的基礎上,每天啃一點大山,讓這座大山慢慢變小變矮。這是第一步。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2.加強時間管理,分清主次

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分不清主次,儘管時間已經不夠用了,總是會花費額外的不當時間。所以在這裡提一個四象限時間分割法。把每天的學習任務寫在紙上,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重要不緊急的,哪些是緊急不重要的。然後給出一些提示,當然可以搭配使用:

  1. 以學校作業為主,以輔導機構作業為輔。
  2. 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以基礎題為主,以拔高題為輔。
  3. 背誦公式,英語單詞,課文是重要不緊急的事,要每天抽碎片化時間做,儘量不斷更。
  4. 以每天的作業為主,以啃大山為輔(一定要適量,不能貪多,否則也完不成)
  5. 不要花費額外的不當時間,比如看手機,玩遊戲,刷朋友圈等等。

《奇葩說》顏如晶說過:<strong>“急事緩做,緩事急做”就是這個道理。成功的人,優秀的學生,都是每天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不忘記重要不緊急的事,少做或者不做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

3.不要把全部時間塞滿,留一點給自己

作為老師,我們常常說,優秀的學生,一定是每週都會留一個完整的時間段給自己的。其實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所有的學生。只是很多學生疲於奔命,完成作業就已經很不錯了,當然沒有時間留給自己。

這段時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孩子利用這段時間,對著目錄,自己梳理知識點,對每週的學習進行復盤,這更利於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知識體系。第二,孩子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精神放鬆,可以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第三,學生可以想一想以後的人生道路,目標偶像等等,將會有更大的動力投入學習,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更好的規劃。學習更有方向。

所以哪怕時間不夠,一定要留出一點餘閒。讓孩子能夠有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要把所有的時間都排滿。失去自我意識的孩子,肯定不是優秀的孩子。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4.長假是最好的彌補時間,學會分割週期

有的家長問我,怎麼才能做到前面的幾點呢?根本抽不出時間啊!我的回答是,長假是最好的調整期。如果沒有長假,那麼週六週末也是可以的。注意三點就可以了:

  • 1.先緊後松。從週五回到家的那一刻起,開始寫作業,不要看電視不要放鬆。然後儘量在周天下午或者晚上,給自己留出一段時間,周天晚上一定要早睡。這點很重要。這是將每個星期分隔開,讓自己有一個鬆緊的節奏感。
  • 2.不要用作業和補習班把自己塞滿,不要想著每個班都上,時間有限,要學會選擇。因為補習班也有作業,一定要先完成學校作業,然後完成補習班作業。
  • 3.不要日夜顛倒,週六早上睡到10點,然後晚上寫到2點。一定要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
  • 這樣孩子自己也會覺得過了一個充實、有序的週末,自信心也增強了,週一上課的心態都不一樣,很振奮的感覺。感覺良好是打破循環的號角。

5.調整心態,輕鬆前行

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會有失敗。有的時候遇到挫折很正常,只要步調節奏都是對的,那麼偶爾的波動沒有太大影響,只要保持節奏,調整好心態,就一定會成功。相信天道酬勤。

要學會把眼光放在過程上,而不是結果上。相信自己,只要過程達到了,結果一定不會差。在朗達·拜恩《秘密》這本書裡,就提到了信念的作用。但是信念的前提是日復一日的努力,空想是不會帶來任何收穫的。

在《系統之美》這本書裡提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複雜的系統,是一個黑箱,每個因素的作用都會帶來其他因素的變化。所以孩子學習狀態不好,並且持續了一段時間。需要找到正確的切口,牽一髮才能改變全身。當然,最最重要的前提是,孩子有想要改變的心。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學,那麼什麼方法技巧都是白搭。

希望這些建議對你有用。我是一名重點高中老師,專注於分享教育育兒,學習經驗等乾貨。希望得到你的關注,也歡迎留言討論~

延長假期,孩子學習卻陷入惡性循環?突破“稀缺”狀態,需要5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