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河南滑縣:白馬城的演變

白馬城就是現在滑縣城東二十五里的留固鎮白馬牆村。

白馬城建村歷史悠久。秦兼併六國,封三十六郡,封白馬城為白馬郡。魏文帝封曹彪為白馬王,建立白馬國。隋唐時設縣,歸山東管轄。元明兩代直屬大名府。

白馬城是怎麼改叫白馬牆的呢?

從前,村東有座土山,草木茂盛,白馬成群,冬天白馬在山南向陽的地方吃草,夏天,白馬在村西的河邊飲水嬉戲,白馬聚成群后,如果狂奔嘶鳴,黃河必定決口。先人認為它們是神馬,故稱為白馬山莊。

河南滑縣:白馬城的演變

白馬城築建於秦朝,是個土方城。後來重修時在南邊加長一里,成了南北三里、東西二里,內設三村,北面是李村,南面是邢村,中間是白馬村。

後梁太祖朱晃據京汴梁,為父親朱誠尋醫,路過白馬城,看見城門有“白馬城”字樣說:“城壓父名諱,父不吉。”故改為白馬牆。

宋元時期,黃河多次決口,眾多村民南遷嶺南,部分村民故土難捨,沒有離去。

如今,嶺南的“白馬現象”與中原的“槐樹現象”異曲同工,都是歷史的迴音。

近年來,不少嶺南人來中原尋根祭祖,說族譜上有記載,先祖來自宋代山東白馬。不少人到山東,找不到白馬縣,查閱資料得知,古代的山東是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帶,一般指黃河流域,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還有指太行山以東為山東。

據村民口述:三國時,有一戰將戰敗,所騎的白馬把他馱到白馬城下,白馬發現主人已死,逐碰城牆而亡。村民為紀念白馬和它的主人,修有白馬亭和白馬墓。20世紀60年代,村裡還有白馬墓。毀於1958年的碑文記載:村東有白馬庵,庵內有尼姑,庵始修於大隋,盛為唐。

河南滑縣:白馬城的演變


河南滑縣:白馬城的演變

經市文物部門考察和勘探,現發現白馬城東城牆和北城牆,東城牆位於白馬牆村后街中間,北城牆位於村北地,均在地下1.7米處,沒有發現南城牆和西城牆,有可能是黃河決口時被沖毀的。

2000年,白馬牆村被縣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