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看」上海兒科一線抗疫醫生創作科普童謠 唱出防疫小知識

“減少出門是第一……出門要把口罩戴……小手不能摸別處……”在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邊穿著防護服與新冠病毒作戰,另一邊,還創作了兩首科普童謠,唱出防疫小知識,帶動孩子和家長自覺遵守防疫理念,作為科普童謠的創作人之一,兒科醫院傳染科葛豔玲醫生坦言,“考慮到孩子居家少出,願孩子們在唱誦科普童謠時成為保護自己的小主人,在後方做好自我保護就是為防疫做出的最大貢獻。”

兒童是需要人們時時保護的弱勢群體,守護兒童健康是醫護人員最大的責任。於是,由兒科醫院鄭繼翠醫生、葛豔玲醫生填詞,原本音樂作曲、原唱,共同推出了《小小病毒我不怕》的抗疫科普童謠,鄭繼翠醫生坦言,“將防疫的醫學科普知識用短小精幹寥寥幾十個字的歌詞展現出來,配上輕鬆的音樂,讓孩子們樂於傳唱,更讓防疫科普知識唱到每個孩子的心裡。”

「看」上海儿科一线抗疫医生创作科普童谣 唱出防疫小知识

作為有著近20年工作經驗的傳染病醫生,葛豔玲醫生一直奮戰在抗擊新冠的第一線,面對疫情她毫無畏懼,每天她會穿好防護服走進隔離病房,除了常規查房,她還會對患兒進行心理撫慰和生活起居的照顧。“只要做好自我防護,我們不會怕新冠病毒。應對傳染病我們是有豐富經驗的,只是這次的‘敵人’有點特殊罷了。”作為媽媽,葛豔玲更希望孩子們面對疫情時,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有效提高兒童預防疫情的意識,守護孩子健康。

考慮到這首童謠的歌詞對低幼齡兒童來說有些複雜,於是,鄭繼翠醫生與在家帶娃的好朋友王一梵共同創造了一首《新冠拍手歌》,並找到放射科季敏醫生的女兒王意涵演唱。《小小病毒我不怕》、《新冠拍手歌》都是由曾在兒科醫院進修的趙光耀醫生進行後期編輯、合成。趙醫生是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三院)兒科主任助理,同事們都叫他“才子光耀”。一名資深音樂愛好者,熱衷於公益,疫情期間一樣作戰於一線。雖然所有創作人員沒有碰過一次面,但最終兩首抗疫科普童謠順利出爐,這是特殊時期的創作形式,也是兒科人對所有小朋友的一份愛。

「看」上海儿科一线抗疫医生创作科普童谣 唱出防疫小知识

寒假延長、開學推遲、孩子們都必須宅在家,創作團隊的所有兒科醫生希望,這兩首童謠能幫助孩子們減輕壓力、放鬆心情,讓小朋友居家和家人一起拍拍手,明白自己要少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小手不能不亂摸東西、飲食要規律營養,開心健康度過漫長的在家隔離的日子。

在葛豔玲醫生看來,醫護的概念不僅僅是進行臨床救治,更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識。醫護人員們在一線奮戰,孩子們通過唱童謠成為保護自己的小主人,在後方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防護,“這也是對防疫做出的最大貢獻。”

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預防病毒感染的日常小知識通過這一首首童謠展現出來,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非常實用的醫學科普,既貼近生活又讓孩子聽得明白。鄭繼翠醫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親子共唱,積極將病毒扼殺在萌芽,以平常心一起度過漫長的居家的日子。作為在一線抗疫的醫生,葛豔玲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恢復正常生活,更希望即使疫情過後,大家仍能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據悉,這是繼兒科醫院與孔祥東樂療工作室、音樂人王淵超合作創作的兩首兒童醫學科普童謠後,再次為防控疫情創作的兒童醫學科普童謠。

「看」上海儿科一线抗疫医生创作科普童谣 唱出防疫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