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汪曾祺有一癖好與同行不大一樣,作家們上街大都愛鑽書店、逛書攤,而他卻喜歡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鮮魚水菜、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

汪曾祺因生活的軌跡對於家鄉、昆明、張家口、北京等地的飲食都有了解,常常談起某一食物的吃法,能舉出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

不僅如此,他還能說出一種食物最誘人的時候、最適合的烹調方法。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注音:xiǎn)、野鴨、鵪鶉、斑鳩、鵽(duò)、蔞蒿、枸杞、薺菜、馬齒莧……

不僅吃的種類多,吃的地域還廣,再用閒散隨意的文字描述給我們,所傳達的已經不是“口齒留香”能夠涵蓋的無窮韻味。在“會吃”這一點上,就已經令人望塵莫及。

火腿月餅

昆明吉慶祥火腿月餅天下第一。因為用的是“雲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講究。過去四個月餅一斤,按老秤說是四兩一個,稱為“四兩砣”。前幾年有人從昆明給我帶了兩盒“四兩砣”來,還能保持當年的質量。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破酥包子

油和的發麵做的包子。包子的名稱中帶一個“破”字,似乎不好聽。但也沒有辦法,因為蒸得了皮面上是有一些小小裂口。糖餡肉餡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你想想,油和的面,剛揭籠屜,能不“油”麼?這種包子,一次吃不了幾個,而且必須喝很濃的茶。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玉麥粑粑

賣玉麥粑粑的都是苗族的女孩。玉麥即包穀。昆明的漢人叫包穀,而苗人叫玉麥。新玉麥,才成粒,磨碎,用手拍成燒餅大,外裹玉麥的籜片(粑粑上還有手指的印子),蒸熟,放在漆木盆裡賣,上覆楊梅樹葉。玉麥粑粑微有鹹味,有新玉麥的清香。苗族女孩子吆喚:“玉麥粑……”,聲音嬌嬌的,很好聽。如果下點小雨,尤有韻致。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洋芋粑粑

洋芋學名馬鈴薯,山西、內蒙叫山藥,東北河北叫土豆,上海叫洋山芋,雲南叫洋芋。洋芋煮爛,搗碎,入花椒鹽、蔥花,於鐵勺中按扁,放在油鍋裡炸片時,勺底洋芋微脆,粑粑即漂起,撈出,即可拈吃。這是小學生愛吃的零食,我這個大學生也愛吃。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即烤發麵餅,不過是用松毛(馬尾松的針葉)烤的,有一種松針的香味。這種麵餅只有鳳翥街一家現烤現賣。西南聯大的女生很愛吃。昆明人叫女大學生為“摩登”,這種麵餅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稱。前幾年我到昆明,提起這種粑粑,昆明人說:現在還有,不過不在鳳翥街了,搬到另外一條街上去了,還叫做“摩登粑粑”。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蘿蔔

除了生嚼,揚花蘿蔔也能拌蘿蔔絲。蘿蔔斜切的薄片,再切為細絲,加醬油、醋、香油略拌,撒一點青蒜,極開胃。小孩子的順口溜唱道: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飯,拌蘿蔔。油炒飯加一點蔥花,在農村算是美食,所以拌蘿蔔絲一碟,吃起來是很香的。蘿蔔絲與細切的海蟄皮同拌,在我的家鄉是上酒席的,與香乾拌薺菜、鹽水蝦、松花蛋同為涼碟。北京人用水蘿蔔切片,汆羊肉湯,味鮮而清淡”。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廣東老太太賣的雞蛋餅

雞蛋和麵,入鹽,加大量蔥花,於平底鍋上煎熟。廣東老太太很捨得放豬油,餅在鍋裡煎得滋滋地響,實在是很大的誘惑。煎得之後,兩面焦黃,徑可一尺,卷而食之,極可解饞。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還蒸了白麵饅頭

半斤一個,像個小枕頭似的人倆。所裡還一人賣給半斤酒。這酒是甜菜疙瘩、高粱糠還有菜幫子一塊蒸的,味道不咋的,但是度數不低,很有勁。工人們把牛肉、饅頭都拿回宿舍裡去吃。他們習慣盤腿坐在炕上吃飯。霎時間,幾間宿舍裡酒香、肉香、蔥香,攪作一團。爐子燒得旺旺的。氣築好極了。他們既不猜拳,也不說笑,只是埋著頭,努力地吃著。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肘子

冰糖肘子、紅燜肘子、東坡肘子、鍋燒肘子、四川菜的豆瓣肘子,是肘子就行。至不濟,上海菜的小白蹄也湊合了。年輕的時候,晉陽飯莊的扒肘子個有小二斤,九寸盤,他用一隻筷子由當中一豁,分成兩半,端起盤子來,呼嚕呼嚕,幾口就“喝”了一半;把盤子掉個邊,呼嚕呼嚕,那一半也下去了。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鹹菜

觀音庵的鹹菜非常好吃,是風過了再醃的,吃起來不是苦鹹苦鹹,帶點甜味。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香蕈餃子

素齋最好吃的是香蕈餃子。香蕈(即冬菇)湯;薺菜、香乾末作餡,包成薄皮小餃子,油炸透酥,傾入滾開的香蕈湯,嗤啦有聲,以勺舀食,香美無比。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麒麟菜

醬菜裡有一種麒麟菜,即石花菜。不貴,有兩個燒餅錢就可以買一小堆,包在荷葉裡。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鹹,白嘴就可以吃,孩子買了,一邊走,一邊吃,到了家已經吃得差不多了。

散文集汪曾祺筆下的美食,把讀者都看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