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朋友前段時間在問我,怎麼培養孩子的抗壓心理?因為她的兒子玩遊戲,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就開始哭,折騰一夜都沒睡好。她不知道孩子為啥會這樣?該怎麼做?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這也是很多父母在日常陪娃中會遇到的問題。自己的孩子“輸不起”做什麼都要得“第一名”,然後父母們就開始焦慮了。覺得孩子抗壓能力弱,是否要給孩子鍛鍊下抗挫折能力,怕孩子以後遇到更大事不能承受,產生心理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造成孩子“輸不起”的原因有哪些?

外部原因:

  • 檢視下父母或者老人平日是不是經常用比賽的方式哄孩子吃飯,比如“看誰吃的快,吃得多。”然後故意讓孩子第一個吃完;
  • 是不是和孩子玩遊戲的時候,經常故意讓孩子贏;
  • 是不是經常用“你最聰明”,“你做的最好”,“你肯定是班級裡畫的最好的小朋友”等類似語句誇獎孩子;

如果父母或者老人經常用上面的方法教育孩子,那可能孩子就很難接受“輸”,不能接受自己做不好。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內部原因:

  • 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必然表現

兒童的認知能力隨意年齡增長逐漸發展。嬰兒剛出生到2歲的還不認識自己,難以區分主體我和客體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是世界的主宰。2歲後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區別,自我意識很強,只關注自己,很少考慮別人的行為和感受,也不在意遊戲中的輸贏,只是在玩。

等到五六歲,認知能力提升,關注他人和自己的不同,在與別人的對比下建立認知,追求完美,對自己的能力評判不足,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有過高的自信心。當遇到超出自己掌控的事情,比如輸了遊戲,他們就會表現的沮喪,哭鬧。這是兒童普遍的心理發展過程。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 熟練程度造成的心裡落差

孩子第一次接觸這個遊戲,不熟悉,反而更想弄懂,更想做的好。

我女兒過五歲生日時,邀請小朋友參加,期間玩一個叫“揪尾巴”遊戲。我提前準備了道具,發給小朋友們,因為女兒第一次玩,很興奮。但是當她發現別的小朋友玩的很順利,自己老是顧前不顧後被揪了“尾巴”就很不高興,最後哭了起來。

後來我知道別的小朋友和父母看過《奔跑吧兄弟》簡稱《跑男》,知道玩法和裡面的“撕標籤”相似,所以就玩的很好。女兒沒看過,也不知道,所以總是被他們揪到“尾巴”,這讓她又著急又生氣,最後哭著說不想玩了。

朋友家孩子玩撲克牌輸了哭鬧,也有這個原因。因為剛接觸,不熟練,更想挑戰自己,更想獲得父母的認可,所以面對一次次輸牌,情緒奔潰。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孩子並不是真的“輸不起”,而是由外部家庭教育方式和內部孩子自生認知能力作用後的一種表現。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減少外部因素

  • 不要誇孩子聰明,而是告訴他們這是努力後得到的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提到了這個概念:當孩子被誇聰明或者有某方面的能力時,就是給孩子貼上了一個正面的標籤。讓孩子以為自己做對了某件事情就是因為自己聰明有天賦,跟自己的努力或者其他人的協助沒有關係。所以他們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點的事,以避免失去“聰明的孩子”這個標籤。甚至有時候,他們為了維護自己“聰明”的標籤,會謊報自己的成績(把自己某些方面的成績報高)。

不分情況和場合的誇孩子“聰明”,不但不會讓孩子獲得理性認知,還會讓孩子抗壓能力弱,遇到難事逃避的性格。

表揚孩子,要對孩子的具體過程表揚。比如孩子背誦古詩很快就記住了,父母要誇是孩子聽的專心,認真跟讀,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比如我女兒,在學識字時誇她聰明時,她沒有什麼表示,就是笑一下。如果說她很認真的記和讀,對於不會的字讀了好幾次,是自己認真努力所以很快記住了。她聽了後很開心,然後會特別積極,繼續學,如果遇到比較難的字,不會輕易放棄不學。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 停止比賽激勵,不要故意讓孩子贏

不要為了讓孩子多吃、快吃飯就和孩子比誰的快,然後故意讓孩子第一個吃完。老人一般都喜歡用這種方法激勵孩子多吃飯,孩子本來不想吃,聽奶奶這麼一說又開始吃了,還比奶奶吃的快。這樣不但對孩子健康不利,不能養成好的吃飯習慣,而且還強化了孩子什麼事都想贏的心理。


正確利用內部因素

  • 瞭解兒童心理,體察孩子情緒,幫助提升

父母要了解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徵,在家庭教育中運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看待輸贏。在孩子遇到難題時,要幫助孩子一起分析解決;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體察孩子的情緒原因,與孩子共情,引導孩子描述情緒,是傷心、沮喪還是憤怒,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想想有什麼方式方法能讓自己不輸,是尋求父母幫助還是需要自己努力提升技能?讓他主動思考,輸了不是壞事,能從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處並想辦法彌補提升。

  • 父母不責備,不嘲笑

孩子在乎輸贏,輸了哭鬧時,父母不要責罵孩子,也不要嘲笑孩子沒能力,不會玩等等,而是要鼓勵引導。如果父母因此責備孩子,孩子會更加在意輸贏,更想通過贏來獲得父母認可。


孩子不是“輸不起”,和這兩點原因有關,聰明的父母這樣引導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輸贏觀,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應對輸贏。

孩子有輸贏心,說明孩子認知能力發展較好,孩子心理發展健康;

告訴孩子玩遊戲最重要的是開心,輸贏不是最終的目的。在遊戲中得到了快樂,那輸贏就不必在意;

遊戲是雙方互動性的,不會有人一直贏,也不會有人一直輸;

輸了可以哭下發洩自己的情緒,但是如果一直哭,輸贏上不會有任何改變;

如果不想一直輸,就要想辦法提升技能;

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也會有輸有贏的時候;

讓孩子認識到,一時的輸贏沒有關係,持續的學習成長才最重要。


寶媽寶爸們,宅家抗疫期間,陪孩子玩的時候,不要忘了正確引導孩子面對輸贏。


我是有遊有謀育兒,二胎媽,兒童心理學在讀碩士,多平臺育兒領域創作者。分享育兒經驗,專注寶媽自我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我,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