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的《易經》可能隱藏超級科學嗎,你怎麼看?

小喬醫生


說實話,雖然本人是一個國學迷,對於經典《易經》極為推崇,但是,我真覺得把《易經》捧成無所不能的神書,有點太那啥了。《易經》很牛逼,包羅萬象,但是你說它隱藏超級科學,又是什麼史前文明,這真的是腦洞太大。



《易經》本身並不具備完整的邏輯體系,而且最初的《易》不牽扯五行一說,所以那這個畫五行,說陰陽的,一一二二轉換的說法就有點站不住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早都不知道被改了多少遍、融合了多少人和學派的理論觀念以後的《易經》了。個人感覺《易經》最大的價值是它的哲學價值,是它思考人生、觀察世界的方式,這是《易經》隱藏的最大的秘密,可能也就是許多人所謂的“超級科學”。

有人說過,《易經》中陰陽“進制”的計數方式可不就是計算機的二進制法?我們的祖先真的是在最古老的時候就發現了,難道這不是偉大的科學發現嗎?其實,與其說是我們的祖先發現了二進制法,還不如說是這古今的發現只是一種巧合,相互之間不存在什麼必然的聯繫,而且這種進制的產生的目的和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不懂計算機那一套複雜的算法,就不妄斷。但是關於《易經》中的陰陽,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複雜,它最初的意義就是代表的向陽和背陰兩個狀態,還是那句話,這是出自於農耕需要。陰陽是被後來的陰陽家、道、儒等學派不斷髮展之後,才賦予了其豐富的哲學意義。

還有說的基因組與六十四卦的驚人相似,說是巧合真的沒有什麼可信度,我們也可以不把這種認為是一種偶然,因為很多事情都有其必然性。舉個例子來說,許多成功人士講到成功秘訣的時候,一般都會講到自律、堅持、興趣啊等等品德和特質,這不是外國人的專利,也不是國人的特長,更沒有地域、民族、性別等等方面的限制,這些真的只是最樸素的道理,甚至是一種共識。這就和《易經》以及與其極度相似的某些超級科學一樣,並不一定是誰影響了誰,啟發了誰,因為真理並不會因此而改變,是不同的“人”發現了同一件事情而已,這是偶然的發現,又是必然的發現。

當然,以上所說並不是看低了《易經》,相反,這本融合了幾千年文人、政客、科學家、民俗等數不盡的因素共同構成的經書,可想而知其巨大的力量,絕不是幾句話就說的通透的。


我們總會有種錯覺,尤其是看到一些精彩的理論、見解、知識點等等的時候,我們覺得“哎,這個事《易經》早有記載說明了”,由此我們就斷定《易經》是一本神書。其實,這更多的是因為《易經》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而言。

曾仕強說過《易經》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模糊性”,總會讓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特性甚至可以讓你把一個道理套在諸多事物上,神奇的是還都能講的通。關於這個“模糊性”的說法我個人並不是非常贊同,雖然我沒什麼資格質疑權威,我並不覺得《易經》在這個概念上有任何投機取巧,《易》的這種功能我更覺得是因為“大道至簡”和“萬變不離其宗”,就像我們學會1+1=2以後,就可以推論出更復雜的算法,到這個公式是最基本的基石,可以說,整個科學大廈都是基於這個等式構建的,無論你摸著哪塊磚,又位於哪一層,都離不開這個基石。而《易經》就是這個“1+1=2”,無論等式之上構建了多大的花花世界和芸芸眾生,在本質上卻是相似的!

所以,我並不覺得《易經》蘊藏了什麼超級科學,如果有,那本來只是最平常的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