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个"绿"字唤醒了多少个春天?这首歌曲勾勒出王安石心中的江南记忆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第二季《经典咏流传》中,郁可唯与胡夏演唱的《知否知否》,以一片深情唤醒李清照经典之作,让观众们沉浸于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这一季,郁可唯用同样直抵人心的歌声,把心中眷恋的一方春景,化作一词一句间蕴含的真情,唱出独属于她自己的江南记忆。

一个

虽然郁可唯生长于四川成都,但她与江南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祖籍在江苏的她,从小听着奶奶哼唱的苏州评弹长大。在吴侬软语的熏陶下,郁可唯对江南渐渐有了一份朦胧的初印象。

一个

长大后,她去到祖辈们生活过的江南,走在下着小雨的平江路上,她看到在水面悠悠前行的乌篷船,听到熟悉的苏州评弹,江南柔情似水的气质那一刻深深烙印在她心中。

在川渝和江南这两片土地的滋养下,郁可唯身上也渐渐呈现出"双面"性格。她既有川妹子的天真直率,又有江南女子的细腻温婉。两种气质交相融合,也正体现在这次传唱中。郁可唯将戏曲的唱法融入歌曲,她的歌声柔情似水,但举手投足之间又充满飒气。这种刚柔并济的演绎在我们心中,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江南美景图。现场,郁可唯清唱了一段《秦淮景》,让我们感受到更为浓郁的"江南味道"。

一个

"我们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潜意识地会把小时候的记忆,在他们今天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在廖昌永看来,郁可唯这样以曲融情,并将传统曲艺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就是所谓的"笔墨当随时代"。

一个

对郁可唯来说,江南有她对柔情的所有期待。而在王安石眼中,江南则承载了他无尽的思念,当他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回望居住地钟山,发现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只有一条江水之隔,诗人联想到自己离家乡也只隔几座山,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自古以来,江南的美好景色,也让许多文人墨客吟咏眷恋。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诗人眼中,江南所呈现的意象也都各不相同。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杜牧眼中,江南有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明媚,也有烟雨楼台的深邃幽美。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景致中,蕴含着缕缕深远的情思。


江南

汉·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自由自在的鱼儿穿游田间,相互追逐嬉戏采莲的青年男女映入眼帘。诗人在人们采莲的生活情趣里,感受到迎面而来夏日江南的清新气息。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江南水乡春汛时,张志和则看到春江水绿、烟雨迷蒙,渔翁头戴青色斗笠,悠然自得地垂钓。诗人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寄托在宁静又充满活力的理想化生活中。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情结。古往今来,许多人把这里当做是精神的栖息之地,在此安放自由的诗情和浪漫的理想。

一个

"唱好一首歌曲的元素有很多,既有对这首诗本身的理解,也有自己切身的一种体验,缺一不可。"今天在郁可唯的传唱里,我们既能看见王安石不舍的那片"江南岸",也能感受到郁可唯记忆中细腻温柔的"一江水"。两种穿越时空的江南情结交织在一起,更是"吹绿"了人们心中渐渐苏醒的春意。想必这种超越文字本身的共情能力,正是康震口中的"一场修行"了。

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