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劇中順治皇帝的妃子董鄂妃就是死於天花。其實在17至18世紀是天花最為猖獗的時代,那麼清朝為了減少感染天花多做了哪些努力呢?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天花病毒

什麼是天花?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在世界範圍內被人類消滅的一種傳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後的潛伏期平均約為12天(7-17天)。2-3天后,會有典型的天花紅疹明顯地分佈在臉部、手臂和腿部。在發疹的初期,還會有淡紅色的塊狀面積伴隨疹子而出現。病灶在幾天之後開始化膿,直到第2個星期開始結痂。接下來的3-4周慢慢發展成疥癬,然後慢慢剝落。

重型天花病人常伴併發症,如敗血症、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天花造成全世界至少3億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最早被消滅的傳染病。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從避痘到抗痘

崇德年間,皇太極選擇第一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大動兵戈,而四月到八月往往偃旗息鼓。之所以在冬季徵明,皇太極出於兩大因素的考慮:一是後金居住在東北,對天花沒有免疫力。二是天花喜熱畏寒,後金軍隊在冬季作戰,可以有效避免感染天花。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六月,明金戰事陷入膠著之際,揚古利建議:“我今當深人敵境克城堡,貝勒、諸將已痘者駐守,未痘者從上還都。”此時正值天花高發的夏季,皇太極只派遣生過天花的將官出征,以此減少天花對後金軍隊的傷害。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皇太極畫像

皇太極對天花倍加警惕,依然防不勝防。清初定鼎中原的“八大鐵帽子王”中,嶽託和多鐸先後罹患天花而薨。孝莊皇太后聽取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認為順治三子玄燁出過天花,具有終身的免疫力,將其扶立為帝。

康熙即位後,意識到天花對清朝的威脅,必須採取措施控制天花的蔓延。他在北京設立專門的“查痘章京”,向八旗普及和提高防範天花的事宜。並最早設立了檢查機構,專門對遠洋貿易進行天花檢查,成為中國最早的檢疫制度,同時,在太醫院成立痘疹科,廣徵名醫,加強治療天花的力度。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康熙皇帝曾在《庭訓格言·國學經典》中,對自己子女提及天花種痘的事情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康熙巡幸熱河,發現了一處避暑勝地。於是,他興建避暑山莊,建立圍班制度。如此一來,既能消暑納涼,又避免少數民族貴族感染天花,融洽了和各族之間的關係。這一做法是對傳統隔離措施的創新,取得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民間的防疫辦法

其實,種痘免疫是預防天花最有效的措施。種痘的方法主要有四種:

痘衣法是給接種者穿天花患者的內衣。

痘漿法是鼻中塞入用蘸有天花泡漿的棉花。

旱苗法是把天花痘痂細末吹入接種者鼻內。

水苗法和痘漿法類似,不過痘苗由泡漿變成了調溼的痘痂。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十五世紀,中國就利用天花患者的瘡痂,乾燥後加工成粉,吹往人體鼻腔,起到免疫作用

隨著人痘接種法日益成熟,康熙不僅大力向民間推廣,還命皇子在年幼時全部種痘。此後,“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十八世紀初,土耳其自俄羅斯引進人痘接種法,並且改進為針刺法。1798年,英國醫生琴納在針刺法的基礎上,發明了牛痘接種法。直到20世紀上半葉,人痘接種法依然在民間盛行。

被天花折磨的清朝人,都做了哪些措施?

歐洲為兒童接種天花疫苗

綜上所述,只要措施得當,天花並非不可戰勝。康熙在《庭訓格言》中自豪地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今邊外四十九旗,俱命種痘。凡所種者,皆得善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