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文l松鼠媽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源自於北方俗語的“熊孩子”,火速成為了育兒圈中的熱門詞彙。“熊孩子”是一個貶義詞,是泛指那些因為缺乏家長正確引導,在行為上有種種出格或過激表現的孩子。

週末,王陽原本在家中安靜地看書,但寧靜被一陣敲門聲給破壞了。

小區裡的鄰居帶著孩子來串門,王陽父母很熱情地招待客人。王陽聽從媽媽的安排,去廚房裡洗水果給來招待客人,可剛走開沒多久,就聽到外面傳來“哐當”一聲,一開始王陽還沒引起重視,但端著水果走出廚房頓時傻眼了。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自己花高價從日本買回的限量版手辦被親戚家的孩子摔到地上,早已經四分五裂。

見到王陽出來,鄰居訕笑道:“不好意思啊,小陽,這玩具多少錢,我賠給你吧?”

“20萬!”王陽冷著臉回答。

“一堆破塑料想要20萬?” 鄰居拔高了音量,他認為王陽是在說笑。

但隨後王陽拿出了日本當地購買的憑證,還對鄰居表示,若是不能照價賠償,那麼自己將採用法律手段進行追責。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因為牽涉的金額龐大,又看王陽態度強硬,鄰居這才有些慌了,不斷地給王陽道歉。但王陽堅持要用法律手段來追討自己合理的賠償。

這件事最後如何解決,賠償是多少就是後話了。但這位鄰居因為“熊孩子”的頑劣行為帶來的經濟損失肯定不可避免。對家有“熊孩子”的家庭而言,除了經濟損失外,更重要的是潛在安全隱患。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孩子行為出格的後果有多嚴重?你或許根本想不到!

法律責任

孩子對於價值衡量是很模糊的概念,缺乏管教、行為出格的熊孩子會隨自己情緒變化而延伸出“破壞行為”,大多數情況下的破壞行為都是不知輕重。

一如早前新聞報道,一位“熊孩子”破壞了清代畫家任伯年的百萬畫作,珍稀的文物被破壞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這位熊孩子除了給家庭帶來鉅額賠償之外,也會讓家庭攤上法律責任。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安全威脅

有的“熊孩子”破壞行為帶有暴力因子,為了自己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早前在四川爆出的一則新聞中,一位“熊孩子”為搶路人手機,竟然潑汽油燒傷了一名女教師。

孩子的行為不僅毀掉了自己的後半生,也讓家庭揹負永遠的良心債,更重要的是那位無辜的女教師因為重度燒傷而人生被毀,連帶兩個家庭都因為“熊孩子”而發生轉折。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老先生有這樣一個觀點:"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

如何教育“熊孩子”?這些方法可以試一試

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要教育孩子行為不出格,首先家長就要給自己樹立警戒線。

日常生活中,父母應當端正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從中學習收益。同時也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告誡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有了規矩意識的約束,那麼“熊孩子”自然懂得收斂,不敢於輕易觸碰紅線。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及時糾正

“人之初、性本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缺乏明確的是非觀念。很多時候他們做錯了事,自己意識不到,如果家長也不當一回事,那麼孩子就會默認自己行為正確。

身為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如果事態嚴重,不能只是口頭批評,應該在不傷害孩子安全為前提下適當進行懲罰,加深孩子的印象,讓他們對這種行為產生畏懼心理,從而不會重複犯錯。

承擔後果

大多數“熊孩子”之所以敢於再三犯錯,多是因為家長的庇護分不開。闖禍了有家長善後, 這成為了“熊孩子”心中的退路,於是“勇敢在破壞路上繼續前進”。

“一堆破塑料要20萬?”鄰居手辦被熊孩子弄壞,要求父母賠償被拒

當孩子行為有出格表現的時候,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抱著“大事化小”的態度。聰明的家長知道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只有讓孩子懂得“自食其果”的道理,懂得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買單,才能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繼而控制自己的行為。

“養不教、父子過”,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得管教的失職家長。在教育這條路上,每一位爸媽都會“身經百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