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世衛組織公佈中國考察報告 一圖透露深圳疫情防控做對了這些

2月2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了《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

(以下簡稱《報告》),公佈了對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結果與應對措施。

2月16日至24日,來自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尼日利亞、俄羅斯、新加坡、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25名中外專家在中國開展了考察調研。

在為期9天的行程中,考察組對北京、四川、廣東和湖北等省市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其中2月18、19日到訪了深圳的6個地點,包括: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注:新冠肺炎深圳唯一定點收治醫院)
  •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騰訊公司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情況
  • 深圳市僑香社區醫療衛生中心
  • 深圳市福田高鐵站


我們看到,考察的地點重心是社區中心、醫院、交通樞紐、疾控中心等,專家還與一線臨床醫務人員、公共衛生人員、社區工作者、社區街道行政人員等進行了詳細討論和交流。


(世界衛生組織在華考察線路↓↓)

世衛組織公佈中國考察報告 一圖透露深圳疫情防控做對了這些


世衛組織公佈中國考察報告 一圖透露深圳疫情防控做對了這些


《報告》以深圳為城市個案 進行了防控措施分析

針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曲線和主要防控措施情況,世衛組織繪製出了多張詳細的圖表。其中,深圳的疫情防控還被作為唯一一個城市個案進行了分析。

世衛組織公佈中國考察報告 一圖透露深圳疫情防控做對了這些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衛生組織將深圳的防控舉措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月15日前

2019年12月31日

啟動不明原因肺炎應急應對措施

2020年1月5日

深圳海關等部門研判不明原因肺炎應對措施

1月8日

發現首例病例

1月10日

啟動全市疾控系統應急應對措施

1月13日

獲得檢測試劑抗原、開始檢測,加強發熱門診管理指定定點救治

1月14日

篩查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第二階段:1月16日至2月4日

1月16日

啟動深圳市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

1月21日

啟動集中隔離點

1月22日

全市開展院感防控督導檢查

1月28日

深圳市CDC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

1月29日

學校關閉 推遲開學


第三階段:2月5日後

2月6日

實施“5個100%,十個一律”策略


世衛組織在深關注前沿科技 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值得一提的是,世衛組織在華考察全程中去的唯一一家科技企業就是位於深圳的騰訊,調研的正是科技公司如何利用大數據防控疫情。在《報告》中,世衛組織對前沿科技助力疫情防控表示肯定。

《報告》中在闡述中國的應對措施中提到,中國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密切接觸者和重點人群管理。

另外,在評估應對措施中也指出了,中國積極利用前沿科技促進防控措施的創新,比如將常規醫療和教學工作轉移到在線醫療平臺、使用5G平臺支持農村地區的防控工作。

在對包括深圳的機場、社區、高鐵站進行考察後,世界衛生組織還肯定了中國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的“四早”防疫工作原則。《報告》提到,儘早識別疑似病例對防控工作至關重要,可在機構、社區、交通場站(機場、火車站)、特別是醫院的入口進行提問篩查和問詢。


《報告》必看的11條幹貨!

《報告》評價道,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

最新研究成果11條幹貨如下:

  1. 病毒屬性:新冠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在武漢發現的早期病例被認為是通過動物傳染到人的途徑感染,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動物來源。
  2. 病毒宿主: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3. 病毒特點: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病原體,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4. 傳播途徑:新冠肺炎在無防護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發生傳播,在醫療機構中或可存在因醫療操作產生氣溶膠而發生空氣傳播的可能,糞-口傳播似乎並不是主要傳播方式。
  5. 傳播來源: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病例是來自武漢或湖北或與之有直接聯繫。社區傳播非常有限,人際傳播主要在家庭中發生。
  6. 易感人群:新冠肺炎病毒幾乎人人易感,感染後是否具有免疫力需進一步研究;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確,但相對較罕見,也不是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
  7. 患者特徵: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後平均5至6天(平均潛伏期5至6天,範圍1至14天)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和發熱等症狀,多數患者為輕症可痊癒,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為年齡60歲以上。
  8. 醫務人員感染:流調顯示,許多醫務人員病例可能是在家庭內而非醫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區的醫務人員感染很少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感染並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國的主要傳播特徵。
  9. 封閉場所疫情:據報告,以下場所發生了新冠肺炎傳播:監獄(中國湖北、山東、浙江)、醫院等。人們在這些環境中的密切接觸和潛在的環境汙染是傳播的重要因素。
  10. 中國措施:中國採取了堅定有力的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經驗。這些措施包括:開展積極主動監測,迅速發現並立即診斷、隔離病例,嚴格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引導民眾理解並接受上述措施。
  11. 對公眾建議
  • 認識到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出現的令人關注的傳染性疾病,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疫情暴發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夠康復;
  • 立即採取並落實最為嚴格的預防措施,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 時時關注新冠肺炎及其體徵和症狀(如發熱、乾咳)的最新信息,不斷調整應對策略;
  • 人人做好準備,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努力幫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