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眼下,正是大田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机。51岁的胶州九龙街道新民村村民隋永涛,从南方引进茶叶品种,琢磨出 “松茶间作、以草养茶”的生态化种植模式,让原本荒岭薄地飘出了茶香。 17年来,隋永涛坚守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深受各地爱茶人士的青睐。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来到新民村西岭的茶园,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棵棵绿油油的茶树栽植在岭地上,10多名女工正在忙着采摘春茶。据隋永涛介绍,他原本在城区经营酒水批发生意,由于经营有方攒了一些积蓄。 2001年春节,他回老家走亲戚,看到村里的岭地都荒废了,于是萌生种植茶叶的念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承包了村西300亩岭地。去湖南、贵州和浙江等地实地考察后,决定引种国家级茶叶良种。经过多年的努力,茶场里的茶树长势喜人,昔日的荒岭薄地终于飘出了茶香。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传统手工制茶有采摘、摊晾、杀青、炒制、做形、回潮、辉锅、晾干、出锅等工序。炒制过程中,要做到‘茶不离锅、锅不离茶’,锅温全凭手感,4.5公斤鲜叶仅能炒出一公斤干茶。”隋永涛说,茶叶品质的好坏,除了有好的茶叶品种,还要有一手精湛的炒茶技艺。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为此,他前往湖南寻访手工制茶民间艺人,学习一年多才掌握炒茶技艺。采茶时需摘取一叶一芽,接着集中放置在凉席上进行摊晾,这个过程大约4~5个小时,损失的一部分水份,有助于茶叶中一部分低沸点物质的挥发,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形成。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接来便是杀青环节,采用传统的大铁锅,锅温要保持在120℃左右,将摊晾后的茶叶倒入铁锅中翻炒,大约五六分钟后,让水蒸气迅速蒸发,手感茶叶不粘连的时候,进行轻做形。此时,将锅温降到60℃左右,进入做形环节,持续翻炒10多分钟,茶条初步形成。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采用轻搭的手法,翻炒五六分钟,茶条有刺手感时出锅。把茶叶放置在簸箕内回潮,一个小时后,进入辉锅环节,锅温要先高后低,温度控制在60~40℃之间,持续20多分钟,用手能将茶条捏成粉末状,这时茶叶便可以出锅,用簸箕将粉末挑出,整个制茶过程才算完成。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有好原料才能做出好茶,茶叶从采摘到炒制都是全手工,炒出的茶达到了‘九泡有余香’的效果。”隋永涛说,要出好茶,必须用好当地水土,自然形成的环境不容复制,因此他的茶叶从生长到加工成成品,完全是生态种植模式。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九泡留有余香!胶州村民种出生态茶,坚守手工传统炒茶17年……

普通茶叶冲泡两三次索然无味,说明茶叶中内含的营养物质积累太少的缘故,传统手工炒制的茶叶冲泡后汤色明亮,杯中银毫上下翻飞,品饮时一泡味淡然,两泡味初成,三泡五泡是佳境,六泡七泡味依然,八泡九泡有余香。 文/图 长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