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於展弘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其內涵一定是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八字。在於展弘看來,大多的珠寶設計師,總是會更看重市場,而忘記自己內心那個尋找答案的原始動機。

在意市場這件事,其實本身沒有任何爭議,但如果以失去自我,失去職業精神為前提,被市場潮流裹挾著往前走,那麼一定有所問題。


事實上,珠寶設計師的尷尬一直存在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好消息是,作為中國黃金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嶄新的里程碑,《黃金及黃金製品進出口管理辦法》在2015年4月正式實施,這一天標誌著中國黃金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終於面向全球打開。

而壞消息,廣義上指包括金、銀以及天然材料(礦物、岩石、生物等)製成的珠寶,其行業改革雖然在歷經開放的進程,但即使多少受到了黃金政策的影響,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可恰逢行業形勢的整體遲緩,甚至低迷,珠寶行業的源頭,也就是從設計一環便已經呈現出,難以得到被重視的現狀。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事實上,這樣的尷尬一直存在。”處於源頭已近20年,作為珠寶設計師的於展弘總是會這樣說道。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當人們開始決定學習珠寶設計,幻想的總是,我要認真做創意,將來可以成為大師,賺很多的錢,拿更多的設計獎,每天的日常生活必然是多姿多彩,就像被邀約參加時尚雜誌的專訪,或者在鎂光燈下,一副西裝筆挺般地致發言稿。

但真相呢?讓人失望。於展弘還記得,剛入行的自己就被這樣一盆冷水潑過,那一天,他發現自己辛苦忙活了好幾個月的珠寶設計稿,被老闆改到面目全非。不過這還不算什麼,十年後的又一天,剛在市場發佈的由自己設計的新品,在第二個月便以更低廉的價格出現,兩者在消費者眼中甚至看不出太多區別。

毋庸置疑的是,設計師是珠寶的靈魂,每一次珠寶設計都應該是設計師自身風格特色的延續。但一次又一次,行業內已經成為風潮的抄襲模仿,徹底打垮了於展弘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

在他看來,珠寶行業一直低迷不是沒有原因,首要便來自於同質化。

這不管是剛起步的新人設計師,還是已經積累多年的資深設計師,都會同樣面對的問題。抄襲二字,永遠對設計師而言是致命的,但對大多數的企業來講,卻是一條天然的發展捷徑,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


惡性循環的結果,短缺的資深設計師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我為什麼要用你?”

近些年,開創了自己公司的於展弘,接觸了大量的新人設計師,也總是習慣的問這樣一個問題,他舉例說,“對中小企業而言,聘請設計師肯定是要冒著入不敷出的風險,如果按新人設計師每人每月5000-8000的工資,五年以上經驗的設計師每人每月至少15000左右的工資來算,即使可以保證他們每個月不少於10種不同的款式設計,也不可能保證這其中有一款可以成為市場爆款,或者能夠達到這些爆款百分之一的銷售量,那麼問題就是,為什麼企業不可以直接簡單粗暴的抄襲爆款呢?

設計師主動去抄襲模仿,或者被企業要求被動的去抄襲模仿,不管哪一種,都在整個行業內引發了不可避免的惡性循環,這樣的直接結果,是整個珠寶設計行業極其缺少三十歲以上的資深設計師。

當然這裡所說的資深,並不指代具體從事珠寶設計的時長,或者只是單純的拿了幾個設計獎項,而是真的要求有豐富的經驗,以及過人的實力,這種人很少,哪怕你問任何一個專門從事珠寶設計的人,都會這樣說道。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熱愛這個行業,可夾縫中都難以生存。”

說這句話的主人公,是於展弘非常要好的一個珠寶設計師朋友,專業出身,家庭環境也算優越,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畢業後的第五年,毅然決然的轉去了別的行業,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可能對珠寶設計師而言,三十歲的確是一道坎兒。

如果能堅持自己當初從事這個行業的一腔熱血,也並沒有被現實稜角所傷,那麼就一定會成功,最起碼在於展弘看來,他便是這樣一個人。


互聯網正在變革傳統的珠寶設計行業

80後,於展弘身上最直接的標籤,但有時候年齡並不能決定一切,雖然在他自己看來,算是熬過了最難堅持的一段日子,可誰也沒有料到,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整個珠寶設計行業正面臨著天翻地覆。

“其實,消費者在看到太多年輕珠寶設計師,以及他們的成名作品後,會越來越不相信一個80後也可以同樣設計出符合他們口味的作品。”

的確,在過去所認知的主流觀念、主流文化,早已被淘汰。在今天,我們身處在信息被逐漸全球化、透明化的時代,由於互聯網的無死角普及,加上全球商品貿易的普遍,信息的擴散程度在加快,任何一個可以代表著新興文化的設計理念,都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找到合適自己的生存土壤。

也因此,珠寶設計業的門檻在降低,而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則在不斷提高。

珠寶產業過去篇:設計師於展弘是親歷者,也是訴說者

Cartier,Juste un Clou系列

堅持到最後的就是贏家。與人聊天的於展弘總是不經意的會提到一個品牌,也就是世界上,目前奢侈品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珠寶品牌Cartier。在他看來,一方面就連這些大品牌都開始走出傳統珠寶的屏障,逐漸順應時代發展,尋求新的產品定位;另一方面,為了創新並滿足更多的年輕人口味,大品牌每年都會拿出一筆可觀的研發費用為珠寶設計師提供舞臺。

可以預知的是,在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珠寶首飾加工,以及消費中心的同時,我們的品牌卻都做不到像Cartier那樣,到底什麼時候這些領導人才能發現珠寶設計師才是品牌競爭之間的核心價值,而不是隻靠誰家抄襲模仿的像?要知道,也許一時的同質化還不夠明顯,但永遠同質化甚至要說一句,中國人就是缺乏創新力?這才是真正可怕的。

於展弘總結為,“沒有設計特色就沒有競爭力,而沒有競爭力就意味著會被市場所淘汰,因此不管是企業,還是獨立設計師,第一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被市場裹挾著往前走。


下期預告:《旅行青蛙》,珠寶設計師應該關注這些?於展弘的啟示。

時刻把握當下的社會熱點話題,不管是引領潮流,或被潮流所引領,不可避免的,都是要做好隨時創新的準備。最近,有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手遊刷爆朋友圈,這是否可以成為一次靈感的迸發時刻?在於展弘看來,所有的現象,我們都不應該只關注於表面,《旅行青蛙》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它可以迅速竄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