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据说医院的药品价格是零差价,那么药品的价格为什么比药店的价格还高呢?

用户53467030145


据说医院的药品价格是零差价,那么药品的价格为什么比药店的价格还高呢?

所谓药品零差价是指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价格等于购入价卖,销售过程不赚取差价,没有营利。

这些施行零差价的医疗机构通常是国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国家财政补贴。

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非赢利性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降低药品价格,维护群众利益。

但是,实践中,有人会发现,这些医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药品价格甚至会比营利性药店的价格还高。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购入价格”的形成。

“购入价格”通常是指政府集中采购的中标价格。

比如,某地级市有100家享受财政补贴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该市政府主导,由相关机构组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公室之类的临时机构负责该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部分)药品的集中招标采购。

区域内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某种药物的购入价格和零售价格理论上都是集中采购的中标价格。

我们知道,由于竞争的关系,集中竞标采购理论上可以产生最低的价格,至少比经营规模小的药店能够获得的采购价格低。加之,营利性药店需要赚取批零差价作为利润,那么政府集中采购的中标价,也是非营利性医院药品的零售价应该比营利性药店零售价低的多。

以上,是政府集中招标采购体制理论上运行机制。

但是,实践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理论往往跟实践经常是有差距的。

举个实例。

为了可比性,举的例子可能有些古老。

阿奇霉素早已是非常常规的抗生素之一。但是,十几年前,国内只有西安杨森这家合资厂出产阿奇霉素。

当时,某区域营利性药店每支阿奇霉素针剂零售价格在20~25之间。而非营利性医院价格为55。

当时,该区域内已经实行集中招标,还没有实行零差价,国家规定医院药品的批零价格是15%。

这样,理论上讲,该医院的购入价格,也就是集中招标的中标价格就是55/(1+0.15)=47.8,约为当地营利性药店有利润价格的2倍。

这样的中标价是怎么形成的呢?

只有参与者才清楚吧。

当然,现在,事情做的似乎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