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潮汕一大文化:鳳山媽祖石像傳奇

美麗的濱海城市——汕尾,在那鳳山之巔有一座媽祖石雕像,有如給這座美麗的城市添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星,她是汕尾文明祥和的象徵,也是汕尾人民崇尚真善美的化身。

潮汕一大文化:鳳山媽祖石像傳奇

鳳山媽祖石雕像建於1994年,是中國大陸目前規範最大的媽祖藝術石雕像,也是汕尾港的新標誌。石像高16.83米,重量約1000噸,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的優質花崗岩石組成,能抗八級地震十二級颱風。石像建成至今11年了,風調雨順,從未有颱風正面襲擊汕尾,緣此,媽祖聲靈日益顯赫,萬眾讚頌,數以百萬計的中外遊客慕名而至,無不對此發出由衷的讚歎,認為這是現代中國石雕藝術精品中的精品。她莊嚴、肅穆,在神聖雍容中流淌著秀慧和嫵媚,她眼光慈詳關懷著她的赤子、信眾,卻又蘊含著一種勇往直前的氣概。是一尊走向人間的女神,離我們很近很近。

媽祖與汕尾港有著悠久、深遠的淵源關係,是天地的巧合?還是先人的安排?是天地人一種緣份.......。

在鳳山之巔建造媽祖石像是汕尾人民的一椿大事。圍繞可否建造的問題,鳳山祖廟文物管理處、修建理事會全體成員曾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眾說紛紜。正當大家各持已見,主意難定之時,一個意外的發現使大家愕然,正在修復鳳山祖廟正門時,夾層的石灰脫落,現出一副對聯:“地道安貞波澄汕海佔坤德,天心慈愛瑞靄鳳岡見母儀”,大家不約而同地說:“媽祖太靈了,今天我們難定的事,先人己有了安排”。

要在鳳山之巔建造媽祖石像的消息一傳開,各界人士群情昂揚,海內外同胞,奔走相告,旅居澳門的吳利勳先生回鄉參加汕尾市政協會議,聽說鳳山祖廟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正在修復中,會後即到祖廟參觀。這天是1993年4月14日媽祖誕辰紀念日,他一到祖廟就被眼前的情形所感染,一邊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一邊是擠得水洩不通的信眾焚香插燭朝拜媽祖,陪同人員領著吳先生觀看正門的古聯並介紹建造媽祖石雕像的情況,他聽後拍手稱奇,當即拍板捐資建造媽祖石像,他說:“我早不來晚不來,這件大好事讓我遇上了,這也許是我的媽祖緣吧”。

吳先生捐巨資建造媽祖石雕像的善舉,得到人們的讚賞,一時傳為佳話,此後,他在澳門、廣東的房地產生意如日中天、蓬勃發展。在珠海開發的“豐淦山莊“如期在一九九四年的元旦節落成剪綵。好事成雙,奇緣巧合,在千里之遙的媽祖故鄉製作的第一批鳳山媽祖石像料石竟在吳先生的山莊落成之日船運抵達汕尾港。

潮汕一大文化:鳳山媽祖石像傳奇

無巧不成書。時隔幾個月,第二批媽祖石像的料石正準備船運時,因天氣變化臨時改為車運,這期間還發生了一系列神話般的故事。1994年5月1日,媽祖要來汕尾的消息不徑而走,家家戶戶如同過年一般,備足了鞭炮,在各個路口恭侯,日近黃昏群眾還是不願離去,都想先睹為快。可是等了許久,仍不見車隊的到來,人們猜測又祈盼,熱心的信眾只有拜媽祖問緣由,通過神卜杯告,說是:“媽祖今天不到汕尾,她要在離開家鄉的途中住一個晚上,還要梳妝打扮一番“。這話說得如同神話一般,大家參信參疑,果然運載媽祖的車當天沒有到達。第二天,陽光高照,風和日麗,負責迎駕的隊伍又在焦急的等待著。中午時分,運載媽祖石像的車終到達海豐的赤雁橋。這時,天氣驟變,狂風大作,電閃雷嗚,傾盆大雨將至,大家默默祈求媽祖把大雨化開。說也奇怪,傾盆大雨競離我們不到百米之遠擦肩而過。

媽祖石像安裝過程出現的幾次有驚無險的鏡頭,至今還歷歷在目,但又令人頗費思索,其中一次發生在1994年9月7日媽祖石像封頂。這天,理事人員及施工人員早早地來到山下準備恭迎媽祖升座,為保障媽祖石像安裝最關鍵的環節,特地請汕尾市港務局裝卸公司經驗豐富的陳師傅擔當此任。他熟練地操作叉車,正準備把媽祖頭像放上捲揚機平臺時,怪事發生了,叉車突然停車,陳師傅被這突而其來的故障嚇住了,他不敢怠慢、緊張地逐項進行檢查,但沒有發現毛病,憑著自己二十多年的老經驗,又是一部新叉車,怎麼會出這樣的故障呢,他急得滿頭大汗,恐怕誤了安裝的時辰不好交待。這時,福建的石匠說:“今天媽祖升座,你們有沒有拜媽祖稟明”。大家恍然大悟,立即盛上香燭,虔誠恭拜,口裡唸唸有詞,禮畢。指揮人員叫著一、二、三起動,陳師傅按動按鈕,叉車竟應聲發動起來,在場的人們齊聲歡呼,“媽祖太靈了”。

當天下午,吊裝機徐徐將媽祖頭像送上安裝平臺,剛墊穩頭像,險象發生了,吊裝機工作平臺因供電線路缺相而急速下滑,把在場的人員都嚇呆了,操作員眼明手快,用力剎車並順手抓起一根木棍幫助制動,好不容易才讓吊裝機平臺安全著落。這一幕,如果發生早一刻鐘,後果將是不堪設想。屹立在美麗的三山一湖中的鳳山媽祖石雕像,她端莊慈祥,頭帶鳳冠、冕琉,身著龍袍、霞被,外披鬥蓬、雲肩,飾纓珞、環珮叮噹、綵帶飛揚,仿若天降,是航海者的指路明燈。這座石雕像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已成為汕尾港新的標誌性建築,也是提高汕尾知名度的品牌,文管處、理事會決定拍攝挑選一幅精美相片。時值秋未冬初,連續近個月都是風高氣爽,萬里無雲,攝影師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對自己拍攝的相片還是不滿意。在11月的一天,攝影師早早地來到山頂,捕捉著每一刻有利的時光,從不同角度不斷地按動快門,遺憾的是天空不作美,還是萬里無雲,太陽當空,一個上午過去了。吃過午飯,又繼續守候著,生怕錯過任何一瞬美好的時刻,功夫不負有心人,奇蹟終於出現,東方漸漸升起了雲朵,說時遲那時快,攝影師不斷地按動快門,但云彩很快又逃得無影無蹤,他還不罷休,希望奇蹟再一次重現,直至黃昏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且連夜把相片沖洗出來。第二天,帶著自己認為滿意的相片讓大家選評,當場一位女信眾偶然看出一張有很妙的背景雲霞,蘊含儒釋道韻味的奇照,這張相片後來成為祖廟珍藏品,取名“神韻”。

潮汕一大文化:鳳山媽祖石像傳奇

在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事象中,出現的有驚無險,媽祖顯聖,還是奇緣巧合等等,這或許是人民的福份,是太平盛世的好兆。汕尾歷來為颱風多發災區,自豎立媽祖石像於鳳山之巔十多年來,經歷了數十次大小颱風都未曾正面襲擊汕尾,最有威脅的颱風二次,其中一次是2001年7月玉兔號強颱風,氣象預報臺風在汕尾正面登陸,奇怪的是,這個颱風中心僅離汕尾160公里時竟突向西北方向90度急速轉彎,汕尾局部地區只受小影響,人們又把這份功勞也歸於媽祖的眷顧。

正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參觀了媽祖石雕像後這樣評價媽祖:“通過美麗的傳說和神話把人類開創性的活動用某個人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古代思維方式的結果,在有利於今日祖國團結發展事業的前提下是可以而且應該利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