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不阻止?

大家都知道,张良、韩信、萧何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做了不少的贡献。而张良常为刘邦出谋划策,所以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但是,刘邦要杀韩信的时候,张良为什么不去劝阻呢?

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不阻止?

张良出身于贵族,他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屡次担任韩国的宰相。后来,秦灭六国,韩国也不存在了,张良失去了继承祖上荣耀的机会。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后,却没有好好的善待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百姓,反而让天下黎民百姓深陷水火之中。

张良痛恨大秦,也痛恨秦始皇。张良毁家纾难,策划了古博浪沙刺秦的事件,但因秦始皇早有防备,所以没有成功。张良刺杀失败后,逃跑时遇到了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张良经过长时间的研习之后,终于大成,成为一个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人。

公元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也带人起义,遇上了刘邦。张良与刘邦一见如故,两人攀谈之后,张良觉得刘邦是个成大事的人,于是就投靠了刘邦。

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不阻止?

在作战中,张良经常运用《太公兵法》中的计谋,屡立奇功。不仅如此,张良头脑清醒、眼光独到,这都让刘邦大为欣赏。从此,刘邦开始器重和信任张良。

张良是一个心怀家国天下的人,他跟随刘邦不是为了复韩,只是为拯救天下苍生和为韩国报仇。这两点刘邦都做到了,不管刘邦为人如何,但是他确实是一个明君,可以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所以,张良就心满意足了。

张良与刘邦相处的时间早,知道刘邦是一个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且越王勾践与范蠡就是前车之鉴,所以张良选择学习范蠡,功成身退。

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不阻止?

张良在临走前,曾劝韩信急流勇退,归隐田园。但是,韩信与张良不一样,张良更看重国家的利益,而张良更看重自身的利益。大家都是聪明人,事已至此,张良也知韩信是不会放弃追逐功利的,所以也不再多加劝阻了。

韩信已经功高震主了,他还不自知,在打下齐国之后,公然讨赏。而刘邦正在为诸侯分封的事情烦恼,他不希望各地的诸侯再把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汉,弄得四分五裂了。张良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在国家大义上,他不会帮韩信。

再说,韩信太看重名利,谁也说不准他什么时候就造反了,到时候张良不还是要被牵连?

刘邦一直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不阻止?

所以,总结一下,张良不阻止刘邦杀韩信的原因有三点:一、为了国家的利益和稳定;二、人各有志,张良已经劝过韩信,仁至义尽了;三、张良也无能无力,无法阻止刘邦杀韩信,他没必要为了交情不太深的韩信,以身犯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