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名門閨秀”湯麗:篳路藍縷 制梳傳藝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意為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道路。湯麗形容著這句最近剛從兒子的初中教材裡學到的成語,看到這個成語的釋義,她感覺像極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在第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貴州展廳,記者見到了由貴陽市推薦參展的當地優秀企業“名門閨秀”的創始人湯麗。

從最初的梳藝小工廠到如今的貴州省名牌,貴州省著名商標,湯麗舉起兩根手指說道“整整20年。”20年的時間,讓當初那個大學畢業正青春的少女,變成了如今兩鬢略冒銀絲的中年女性,湯麗笑稱自己是犧牲的一代,但為“梳藝”犧牲,她很樂意。

“名門閨秀”湯麗:篳路藍縷 制梳傳藝

不同於旁人受家人薰陶或鑑於自身所學專業,湯麗入門梳子行業的初衷,是希望將苗族的梳藝文化傳承下去。因為媽媽是苗族人,湯麗打小起,便對苗家梳藝頗感興趣,在她看來,頭上斜插梳篦的苗族姑娘別有一番魅力。或許,從那時候開始,梳藝便已經在她心裡種下了一顆美妙的種子。

據記載,苗族梳藝有一千多年曆史,是苗家婦女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不同苗族支系因為服飾的不同還會有不同類型的梳子。梳子上面繪製的苗族圖案,不但精美而且極具苗族民族工藝特色。這些圖案造型同時也是苗族人在原始社會時期戰爭和遷徙的記載,是苗族人的歷史記憶。“小時候聽媽媽講,我們當地還有國營的苗族梳藝廠,但是後來都倒閉了。”湯麗覺得可惜,“它不僅僅是一把梳子,還是一種文化的延續。”

“名門閨秀”湯麗:篳路藍縷 制梳傳藝

說起自己創業初期的產品,湯麗連連搖頭,“很粗糙”,改變其創作理念的契機,是一次香港的考察經歷,“在某個香港舉辦的博覽會上,一把8000美金的鎏金梳子把我嚇到了,梳子本身的工藝確實很精緻,但是價格……”。這件事讓湯麗思考了很久,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她的固有觀念:梳子不僅僅是一件日常用品,更是一門藝術,好的工藝不怕沒市場,相反劣質的工藝永遠都只能原地踏步。此外,還有一項讓其堅定做高端梳子的原因是,梳篦本應當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品,倒讓旁人搶了風頭,湯麗不服氣。

選料、打胚、下料……看似簡單的梳子,實則要經過幾十道工序,而且任何一個環節一旦處理不當,多少天來的努力全部白費。“說從未放棄那是假的,但是最後還是過不了自己這關。”湯麗坦言自己對工人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強調自己追求一種極致的完美,“我希望,在未來,人們提到名門閨秀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工藝和文化,而不是一個模糊的、不知所以的東西。”

“名門閨秀”湯麗:篳路藍縷 制梳傳藝

採訪的過程中,不斷有參觀者在湯麗的展區或把弄或詢價,還不時有老顧客回頭再買。但也還是有不少客人猶豫不定,湯麗明白基本都是因為價格。對於如何看待梳子的日用和工藝兩大元素,她舉例說,就好比汽車行業裡的家用和概念,兩者都有市場,也是不同需求的衍生物,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在文化、工藝等方面的訴求或許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更要沉澱和留得住一些東西,而後用它去引導社會大眾的價值觀。”

對於其自身品牌的沉澱,在湯麗看來,首先是“名門閨秀”這四個字,雖簡短,解讀起來卻並非易事,“在國外,他們為我們翻譯成‘南方的女兒’,顯然曲解了我們的意思,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詞句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可能這恰恰體現了這幾個字中所包含的獨特魅力,其中不乏大氣、貴族、名望、才德……”

其二,是梳藝中所蘊含的健康文化,所謂“梳則順、順則通、通則達。”

“名門閨秀”湯麗:篳路藍縷 制梳傳藝

再者,便是其中所暗含的治世之說,對此,湯麗極為欣賞一位學界人士給名門閨秀所做的文化梳理,“大才治世猶櫛之理髮也,理髮不可無櫛,治世不可無才。”

湯麗說自己不相信物美價廉,對於市面上同類型的產品,她也很少作比較,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琢磨更精緻的工藝上。回憶起曾經讓自己嚇了一跳的“天價梳子”,如今的湯麗自信了許多,聽慣了LV等國外大牌,看慣了西方文化影響中國,湯麗想著如今我們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好工藝、大品牌,她希望名門閨秀也能走出國門,大踏步的走向世界。她甚至想像著自己像大染坊裡的陳六子一樣,拍著胸脯跟外人說,“民族品牌我不怕你來偷,不怕你來學,但是你如果不是我,你一定做不到。”(文/段穎攝/楊紅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