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徐崢又有新作品啦,但這次不是喜劇片,而是恰恰相反——犯罪懸疑片。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他闊別三年的迴歸之作——國內少有的以金融犯罪為背景的懸疑片,題材新鮮,故事環環相扣。同時也可以看到徐崢和其他演員的演技的提升。此外,這部影片中徐崢為了配合角色的定位特意戴了頭套,看著並無違和感,也比較符合中年男士的年齡定位。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幕後玩家》的故事很容易讓人想起“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一說到話裡的概念則不得不提燕青。燕青綽號“浪子”,這兩個字和他永遠也分不開。

燕青是梁山泊少有的文將,也是作者重點刻畫的一個完人。他武藝超群,腹有詩書,忠心耿耿,一身花繡是蘇東坡《歲寒三友》的“松”“竹”“梅”,恰是他品質的最好象徵。

可惜的是,燕青以後,“浪子”的內涵似乎跑偏了。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徐崢飾演的鐘小年就是後現代“浪子”的一種詮釋。

他聰明,老道,善於權謀。種種細節體現出他出身底層,有著泥腿子的生活閱歷和機警智慧,屢屢救他於險境。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而在故事中,鍾小年玩的已經是籌碼很重的資本遊戲了。這樣的人總是尤其可怕,因為過過苦日子的人總是帶著底層撕扯留下的狠與怕,一方面如何機關重重都能憑經驗涉險過關,一方面對重墮深淵發自內心的畏懼不已。

這樣的人,總是最狡詐,最兇惡,最不擇手段。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不過,老江湖鍾小年這次栽了。如何刻畫鍾小年的機靈,都是為了烘托幕後更大的智慧。如何描寫棋子落下時的碰撞,都是為了襯映玩家下棋時的從容。

幕後有玩家,幕後的幕後還有玩家,這是故事的基本架構方法。

當片首徐崢象徵性的顯示在他人的屏幕裡,當徐崢以下棋人的身份出現在別人的棋盤裡,當“幕後玩家”的片名在此打出,這一敘事手法已經呼之欲出。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電影對主要人物的屬性和關係做了大量描寫後置。

比如鍾小年身家億萬的現在看上去理所當然,但曾經租過的民居直到中後段才出現。比如魏思蒙(王麗坤 飾)和鍾小年在片頭緣分已盡,關係的解釋、聚攏和新變化又在後來乍然出現。

比如王硯輝和朱珠飾演的角色和鍾小年糾纏不清,各自的新形象,新解釋,新定位又在其後屢次變化。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這些劇情線索設下的埋伏共同形成一股拉力,使得觀影時間越長,觀影的緊迫性和代入感也就越強。

《幕後玩家》最強大的動力還是源自演技,這是隨電影卡司而不言自明的。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徐崢被封閉在“自己家”中,於是有了一場密室戲。王硯輝有機關算盡得意萬分的時候,所以有一幕由“哭”轉笑戲。王麗坤絕大多數戲份都是在撞擊、震驚、悲傷、崩潰中度過,所以她盡顯哭戲的功力。段博文角色轉變,從“悲哀的媒體人”經歷變化,從觀眾一看到他就覺得有點樂,或者說幽默,漸漸變得有些波詭雲譎,琢磨不透,向著幽默般的黑色悄然轉型。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懸疑的纏繞疊加,懸念的堆疊升級,劇情的壓力與緊迫,“玩家”的可怖與黑暗,在這部片中全部撞到了一起。

浪子回頭的故事,永遠都是如此的講不厭。因為故事帶著太多的大開大合,大悲大喜,帶著極大的複雜和極純粹的簡單,極多的藉口和極細小的初心,歷來是影視文學作品的最愛之一。

比《電鋸驚魂》還要燒腦,這才是懸疑電影該有的樣子

這樣的戲,永遠不缺合理性,也不缺受眾,換個角色和背景直接開演,觀眾還是照樣買單,照樣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