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欣赏二田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对田楷外的书法有多少了解?

他说139298


一、欣赏二田书法的人数众多,各阶层人士都应该有,包括有影响力的媒体!

1、欣赏二田书法人士可以说覆盖了各个阶层,工、农、商、学、兵,其中不乏有书法家、专家、学者等等书法爱好者丶学习者丶研究者。

2、北方网聘请田蕴章先生开设《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讲座,会收看并长期收看该讲座的观众应该大多数是学习与欣赏田楷的。这也间接说明田楷具有重大影响力!可以预期该讲座将产生深远影响、将长兴不衰!

3、据初步了解当今学习田楷的人数应该不止8千万,并且后续还有上涨的趋势。饱受争议的田楷,为什么学习的人不减反增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田氏兄弟与田楷本身的魅力。田蕴章、田英章兄弟的田楷是在欧楷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简化、改革,他们的楷书是出于欧体而又跳出了欧体,不但很易上手,而且字体美观大方。

(2)田英章师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田蕴章教授在北方网开设《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视频讲座,公开而且免费教学田楷。

勿庸讳言,现在许多书法培训班,动辄收费几千元,但真才实学、真材实料的教学时间并不多,主要是以学员自已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临帖练习为主、老师点评为辅,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确切!

(3)网络、媒体的宣传攻势。如北方网聘请田蕴章先生开设《每日一题每日一字》书法讲座,影响深远。其精彩的、举一反三的讲解与示范让人佩服之至!

(4)因为非议田楷者众,但能取代田楷者少。许多正统的书法家,能写好楷书的凤毛麟角,而写丑书的书法家多,反倒促进了许多人认同与欣赏田楷!

二、欣赏二田书法的人对田楷外的书法的了解因人而异,有的了解很多,有的了解少。

1、据垂钓客所知,在今日头条注册主页的头条人士中,有不少是书法家、书法研习者、书法爱好者,其中很多人虽然不公开赞扬田楷但欣赏田楷,这些人中对田楷外的书法就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2、作为普通的田楷学习者,可能不少人对田楷外的书法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垂钓客是书法爱好者,近年工作之余专门习研草书书法。虽然对楷书学习不多,也不学习欧楷与田楷,但收看过不少田蕴章先生在北方网的《每日一题每日一字》视频讲座,在书法问题的悟空答问中,也有意识的对田氏兄弟的田楷的相关资料作过一些初步的了解与研究,觉得田楷还是值得肯定的,并在悟空问答中对田氏兄弟鸣不平,发表不少力挺田氏兄弟与田楷的悟空答问。

一管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若对于垂钓客的更多关于书法的《悟空问答》答问感兴趣,敬请关注浏览个人主页——落月湾中垂钓客,欢迎批评指导丶留言交流与评论!)


















落月湾中垂钓客


我认为欣赏二田书法的大概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不懂书法的中国人。因为二田的书法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笔画精到,但是变化少,没有古意有点印刷体的感觉,那是因为在欧楷的基础上融入了印刷体的,是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创新出来楷书实践证明,创新的非常成功,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另外一种是下功夫临贴,有很深的书法功底,并且心胸开阔有涵养的书法家,因为他们经历过刻苦临帖,所以能知道二田下了多大功夫才把楷书写到这个水平。至于那些说二田书法像印刷体,只要下功夫都能达到这个水平,说这些话的都是没有真正的书法水平但是身居书协领导位置的人,由于这帮人对二田的攻击并且大肆诋毁,导致了很多刚接触书法的书法爱好者们连欧楷和田楷都分不清楚,见到楷书就说没艺术性,不是书法。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位央企书协秘书长,连欧颜柳赵都没搞清楚,就说写楷书没意思,没有艺术性,楷书是书法的低档次。试想一下,书法的群众基础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书协的领导们还在大肆鼓吹创新,那么书法将和中医一样毁于今朝。还是奉劝书法爱好者,书法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下功夫临帖,从临正书开始循序渐进才是唯一出路。做任何事情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xa偶然


欣赏二田的人是些什么人?没有任何人对此作过调查。凭空的对一个庞大的群体做结论,便是信口开河,不负责任。我只能就自己对他们二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对他们的认识,也只是从媒体上得到的。我学习的书法,与他们风格不同,特别是对田英章的书法观点,不太赞同。并不十分关注于他。而其兄田蕴章先生,他的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我全部看完,受益匪浅。



题目中所问的他们除楷书外,对书法的了解有多少。田蕴章先生对书法的了解,看过他讲座的人都知道,不亚于当今书坛的任何人。《每日一字》的字例示范,是以楷、行、草三种书体作现场示范。而在讲座中穿插的重点,则以行草书写。娴熟的运笔,流畅的字势,一气呵成。不知道是从何处得出的他除了楷书,就什么样不知道的结论。


在《每日一题》里,针对现在书法界存在的问题,以犀利的言词,大胆直言,把许多不为人知的书坛内幕公之于众。无可避免的得罪到一批人。结下了梁子。从而形成了势同水火的保田派和倒田派。对立双方,恶语相向,是非难辨。

作为既非保田,也非倒田的中立者,应该分清什么说法是言过其实。攻击一方,巴不得一招致命。反击的一方,也不甘受戮,杀招频出。双方都不可能会以公正的态度去对待对方。



我们普通书法爱好者,作不了他们的裁判。自己不要掺和在这类无谓的缠斗当中。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持愉悦的学书乐趣。时间会作出最公正的裁决。


子衿书法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问的就有失偏颇,书法不同于别的艺术,中国人天天接触汉字,多多少少都对字写的好坏有基本的认知,从甲骨文起到大蒃小篆汉隶汉简魏碑行草晋唐楷,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其实就已经替我们回答了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书法尤其是书法教育,不应当成为一少部分人甚至是极少一部分人专有的权利,更不应该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现形式,还是应该以大众为基础,才能保证书法艺术的长盛不衰。至于更高深的那些中书协有些人的书法,你说好但是你至少要让老百姓知道你好在哪啊,不能说你写的谁都不认识就是好吧,那我找一刚出生的幼儿撒泡尿是不是就成印象派了?在这一点上田英章田蕴章二位老师要比那些大佬们强的太多太多了,我不敢说他二老的字登峰造极,但至少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好字,并且做为一名书法家在书法教育上绝非那些自命不凡之辈可比,也正因此,所以有些省书协中书协的人才屡屡批判二位田老师的字,不然怎么显示出他们的不凡?但绝不是多数,更多的书协成员是碍于同为会员的情面,以及中国文人的臭毛病抱着不得罪人的心态不吭声罢了。


漂萍


欣赏田楷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二田的话题好像是网上关于书法的话题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正反两派激烈论战,辩论的结果不说,二田的知名度却是越来越高,我窃以为如果是我的话,我希望能一直争论下去,这样我才能站在舆论的最高点。我本人是中立派,所以我基于自己的观察,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先看看,这两年二田都做了哪些工作。首先田蕴章先生在天津电视台做的《每日一字》节目,对于书法的普及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很多初学书法的人,有很多错误的想法和观点,再加上社会上书法这块的一些乱象,田蕴章老师确实做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这一点我举双手赞成。而他的弟弟田英章先生,这几年主要在做书法培训的工作,以及面向中小学生推出了很多基础书法教材,对于书法的普及工作也有非常大的促进。

从上面来说,二田粉丝众多,也是人家辛勤努力换来的,一般人也不要眼红。网上有一部份声音,批评二田书法不好,二田的粉丝却说田老师的书法最好,天下第一。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作为二田老师的粉丝,维护二田无可厚非。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你自己可以说他不好,但绝对不允许外人说不好。所以二田的粉丝维护老师的声誉,这是应该的,作为学生也必须的。从另外一部分人的角度来说,他们说的也没错,我自己来看,二田书法数十年不曾有大的变化,风格上没有太多的革新,说明一个问题,自己把自己囿在里面了。因为二田靠田楷成名,你如果突破了这种面目了,那就不是以前的田楷了,众多粉丝心中的田楷是原来的那样,你一直在变,学生还怎么学啊。

所以我有话对二田粉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田老师带您入门,如果想以后在书法这块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古为徒,这是必须要走的路,田老师也绝对会支持的。而非二田的网友们,过多评论别人没有意义,有那时间多写写字比啥都好。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书法资讯。


翰墨今香


欣赏二田的人,大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难道大众欣赏二田的人和字,错了吗?关于大众对田楷外的书法了解多少,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众喜欢二田写的漂漂亮亮的中国字!

近年来,中书协不是一直提倡“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吗?我认为,这个倡议很好啊!现在,导向变了,这是书界的好事呀!



一段时间以来,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说二田的字的不是,有时候我也在想,对二田的字横加指责的人,到底会不会写字?到底懂不懂欣赏字?奇怪的是,几天前还有不少网友问:在哪里才能买到二田书法作品的真迹?在问题的问答中,大多数人认为认为二田的真迹难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田楷一字价千金啊!那么,当下为什么会出现“田楷热”和田楷一字值千金呢?因为大众喜欢,所以要收藏,问题就这么简单。



大众认可二田和田楷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了解田楷之外书法作品,那么,田楷之外的书法作品都有哪些呢?无非就二田的篆书、草书和行书。一些同志认为,二田只会写楷书而不会楷书之外的其它书体,错也!因为这个“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据了解,二田是很少写篆书的,但不等于二田不会写篆书。实际上二田的草书和行书写得还是蛮有味的,只是大家接触的少罢了。



我想,大家对二田还是少些争议,多些包容的好。争来争去的结果是什么呢?争来争去的结果就是:二田的书法作品真迹越来越难求,其书法作品的润格会不断疯涨,关于这些,大众是不愿意看到的,为什么?因为大众兜里的“银子”不足,难以买得起二田的书法作品啊。



以上为个人观点。


中州耕牛堂主


二田的拥趸众多是中国书法界的悲哀,更是书协的悲哀!



面对气势汹汹的二田风暴,作为书法最高殿堂的书协,竟然任之由之不作态度,着实是令人失望至极!



同时,我对一直坚持抵御二田浊流的勇士们报以衷心地敬意,谢谢你们!你们是正义的,是中国书法界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书法界的骄傲!



二田的书法就是毒药,是中国书法界的毒药,借着书写一笔媚俗的字体,大肆宣扬,拼命蛊惑,长此以往可能会把中国书法导入一个邪恶的深渊!



我曾列举过颜真卿的早年作品《多宝塔》与早年作品《勤礼碑》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又拿出清四家王文治的例子来说明,大家可以看一看王文治的书法,他的行书看上去比王羲之的行书都要舒服几分,但是为什么王文治在书法界不是很著名呢?究其原因就是其书法有馆阁的嫌疑!有人会说,我只听说楷书的馆阁,哪里有行书的馆阁?这就对了,规矩,整洁,乌黑,紧凑就是馆阁的象征,并不一定只是楷书,行书,草书也是如此。



其实,在明之前的书法界是没有馆阁的立足之地的,明时也就有个姜立纲的人物是馆阁体的人物,不是为日本写了国名也是籍籍无名,只是到了清时,馆阁体才多了点,这时,正统的书法思想还在,馆阁体的书者也有自知之明,他们没有摇旗呐喊说自己是书法的正统,只有到了现在,这个书法审美缺失的年代,二田才利用大众的普遍书法意识薄弱之机,蛊惑了一群无知之人为之作倀,书协再没有能够压制二田之人的人存在,致使,二田极其信徒的气焰极度嚣张,叔可忍孰不可忍啊!



我还说那句话,中国的书法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出现的书法家都是屈指可数的,大书法家更是凤毛麟角,他田英章现在已经克隆了不少的二世了,其三世四世都已在途中了,难道田英章是孙悟空吗?


不少田的拥趸曾经对我出言不逊,让我这个字来看看,我回答说,可以!但是,他们需要田英章自己来,我可以与他比颜柳欧赵,然后比田楷!我敢说,你田英章写一笔印刷体字,不要那么嚣张,你出来,我和你比一比!


一笑貫长天


对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

对于“二田”我想就不用多作解释了,他们就是田蕴章田英章两兄弟。
(田蕴章田英章兄弟)

如今,对他们的评价是这样几个情况:有人好评如潮,有人不屑一顾,有人则是给予了否定。那么,欣赏二田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我觉得有这样几种。

一,想把字写漂亮的,但又欣赏不了古帖美的人。把二田的书法作为入门的基础,打一打笔画的基础,可学习了以后才发现二田的书法也不简单。
(田蕴章书法)

二,喜欢中和之美的,又被二田名气所吸引的人。这些人大都是一眼就被二田书法的端庄,俊秀所吸引,从而学习。还有就是因为他们在当今书界的影响,这就说明二田的字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说其他的,二田的字是正统的,学他们的字,不会走上歪路。能把字写得漂亮。



至于这些人对楷书的了解有多少,我只能说,有些人是真懂的,有些人仅仅是被漂亮字所吸引的。


存希斋书法


首先题主的这个提问就有失偏颇!

近十年来,关于“田楷”的争议呈发酵态势,愈演愈烈。但究其根源,无非就是复古与创新两个阵营的交锋。

据此提问,看来题主是支持创新的。那么是否又可反问一句:对于创新,题主是否又知之甚多呢?

是的,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创新的浪潮就从没停歇过,一大批国人留学海外。也出现了一些学贯中西的大师。但如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李毅士等一批在教育界举足轻重的志士仁人,却没有完成汉文化的基础教育,缺少国学根底,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这不得不说是很遗憾的!他们家境贫寒,虽然进入了法兰西学院或英国皇家学院学习,但只知埋头学习西方技术,视野狭窄,而不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源头学习,以至大半成了工匠。

这批人回国当了教授,教出了一批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又教出了不少徒子徒孙,于是把中国传统书院拥有的长处,家族式、子承父的教育方式完全推翻。造就了一批说着中国话,念着“洋八股”、急于西化的副产品“人才”。而这些人才就是当前所谓“创新”的急先锋。

不得不说这批人是很焦虑的:没有多少国学根基,又急于创新;池水很浅,又专于开宗立派。于是就以拿来主义作为实质,拾日本书道牙慧,拉着创新、现代书法的虎皮,扯“丑书”之大旗。

中国书法是独有的,但影响也扩及东北、东南亚。日本现代书法是比较先进,但底子也是西化的翻版。因此我们要搞清:所谓创新的“现代书法”也是要在现代人研究古代以后,从古代里走出进入现代生活的一种体现。不要搞得跟日本少数派一样特别前卫,也不要搞得像绘画的某些现代派一样,把大便装在瓶里来展览。

书法需要创新,这毋庸置疑。不然也不会有羲之“减损古法,裁成新体”一说;书风也不可能有南北之分;书体也不会有篆、隶、草、行、楷;书家也就不会复古如”旧瓶装新酒”,集大成的赵孟頫了。

我们如今的“输入法”可能还以”甲骨文”来设计。

当代也不乏一些书家异军突起,以隋前甲骨、金文、陶文、石鼓、汉砖、瓦当、摩碣、封泥、木简、魏碑为宗,虽乱头粗服,也不失合自然稚趣之美,唯火候欠佳,新瓶装劣酒。

二田,从他们言行看:是一直力求恢复旧式书院教育的,于实践上也是身体力行。而传统文化的割裂却一直是制约当代书法进步的一项瓶颈。二田也不例外,始终致力欧体这一流派,于旁涉很窄。这故然能得许多喜求“精熟”者之拥护,同样也是这时代今许多人望其项背而不可得的。而纵向比较近百年书家,也要理性看待:二者为良师则可,而格局不大,原创力及思想深度略输华采。享有优越时空,对手弱小,无人挑战。可贵的是二人对此也有自知之明,也许还会感悟到盛名之后的寂寞与空旷忧伤!

书法是什么?我认为书法本身就是传统。在中国书法这条二千年来从不止歇的长河里,不会因几条支流的干涸而断流;也不会因泥沙俱下而被阻截。当代书法进入了激流湧荡的险滩,因而是呼唤中流砥柱的时候,指引我们进入平和壮美的峡湾!

关阅为谢!



万堤方


欣赏二田的人,都是对于楷书有个一知半解,也知道要去临帖的人,尽管临得不深入。到了行书,草书,却看不到学书脉络了,学书方向在哪都不明晰了。很多人都是是处在确定方向的最初级阶段,就对艺术妄加评论,指手画脚,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今天想写点东西,抒发一下情感,释放满怀得幽怨。回答问题之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描写兰花得古诗。

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

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

这首诗比较符合我现在得心境,这是宋朝诗人易士达《兰花二首》当中的一首,诗言志,的确如此,我每每吟诵这几句诗的时候内心总会激荡起来一丝涟漪,兰花不和梅花红叶争夺什么,我也是这样性格的人,从没想过要和别人去争什么,我喜爱书法全是因为内心的狂热。


行书或草书都不去专研。写出的作品都没有所学字帖的影子。认为欣赏二田的人,基本上都是些未及省协水平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因为田楷入不了展,省展,国展都没戏!说比欧阳询还厉害的更是一窍不通对书法,人云亦云而已,会说好与不好的这帮家伙是对美术字的一个感受,并不是对书法的见解,矫若游龙,翩若惊鸿,入木三分,铁画银钩的书法语言估计他一个不知道。小孩子看到一幅画,好不好他张嘴就能回答出来,他内心有一个美的感受,看美术字不就是如此么?为什么没人喜欢范曾的字,就是写的太狂躁。

书法只能当作爱好,凡是靠艺术谋生的,都不现实,只能作为业余混混时间,但大学的专家教授例外,比如说,田蕴章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教。

我之前也在问答上客观的回答了一些关于二田书法的一些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下,找到那篇文章。不少网友对我的观点持相同态度,这让我很欣慰,也有不少网友对我是恶语相向,这就关系到,一半是田粉的缘故。请欣赏我的一幅楷书作品,请多指教。

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书协的创办人舒同如果知道二田今天这样的“成就”,定会怒不可遏,义愤填膺,持刀相向。舒同活着的时候,不卖字,不办展,今天谁办的到。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书法风格,一知半解就狺狺狂吠,再说现在的书法风格,全国人民欧阳询,很多高龄书家、写的好的,有几个参展,右军书法晚乃善,书法是个大器晚成的,是人的学识,修养,阅历,综合以后发酵酝酿的产物,朝学执笔,暮已自夸,设计个东西,春蛇秋蚓的照虎画猫,也叫作品乎?

我也在当书法老师,我所带得培训班里面来学的大多是不喜欢写字的,家长大多急功近利,一般两个月没效果就想着转学其他,教起来远不如教绘画轻松,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在美术上,花画的大一点小一点,太阳画的偏左或偏右都问题不大,写字不行,画画有少儿美术,书法又没有少儿书法。很多来我们机构面试的书法老师都是有着很牛叉的证书,另外那些个证不是关键,当场写不好的人,是留不下来的。好多个有书协会员证的当场一考试,灰溜溜走人的也很多。主要是有的书协会员草书行书不错,楷书不一定能写好,况且有些书协会员是花几万左右在书协办的书法培训班毕业就能拿的。真正过硬的书协会员也不会到小机构去教书法。这就是现在的一个状况。

这也是 我干培训班多年来的一点小小心得,说出来和大家共勉,我只是实话实说,并没有抨击田老师的意思,公道自在人心。如果天下没有反对二田之人,就不会有这个提问,我也不会绞尽脑汁的去设计这个问答的答案。

听说以后取消国家级别的书法展览,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我有一个朋友在北京上书法高研班,一年的学费四万多元,听到他这么说,不禁大吃一惊。举办书法培训,应该让学校收取合理的费用。首先,对于绝大多数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学费是一个门槛,如果把课程做成公益性质的,反而不会珍惜,现在的人们非常喜欢书法,但学费限制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在每个人都说这句话之前,好好想想,这个理由可以欺骗自己。当然,书法有一种真正的魅力,但它不能因为这个条件而学习。但这只是寥寥无几。第二,从教育家的角度来看,书法教员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为了生存、吃饭、养家。例如,一个从小就努力学习的孩子,进入一所重点大学,进入一个很好的机构,并告诉你把所有的工资都捐给穷人,这样真的好吗?我只能佩服你是圣人!事实上,书法或任何艺术都是一样的,真正的实践者,要面对艰辛的道路。当然,目前的培训课程是混合的,应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和教学经验合理收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