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二戰時期,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軸心國,蘇聯的傷亡會不會更大?

馬Dame


如果土耳其、西班牙敢明目張膽地加入軸心國,那他們可要倒大黴了。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西班牙可是主動派遣了近2萬人的“藍色軍團”前往東線配合納粹德國對蘇作戰,而從戰績來看,西班牙軍隊雖然表現得挺頑強,但還是被蘇軍揍得很慘,傷亡率高達75%,等同於全軍覆沒。

其實,就算土、西公開投靠軸心國也派不上多大用場。先說西班牙,佛朗哥之所以在二戰期間保持“中立”,就是害怕得罪英美“引火燒身”——當時不僅英國在直布羅陀駐有重兵虎視眈眈,而且西班牙距英國本土最近處才710公里,英美轟炸機從英倫三島起飛能夠毫不費力地空襲覆蓋西班牙全境。

更何況,英美強大的海軍也足以將西班牙對外經貿聯繫完全切斷,使之陷入內外交困的絕境。還有就是佛朗哥很狡猾,當時他仍需要美國對其出口石油、英國為其提供貸款和物資援助(僅限西班牙本土使用)以維繫脆弱、落後的社會經濟穩定。即便出於維持自身獨裁統治的需要,佛朗哥也不打算公開和英美叫板。

而且,西班牙在地理上毗鄰北非,而早在1942年盟軍就逐漸取得北非戰場主動權,這也使得佛朗哥更加不敢輕舉妄動,生怕盟軍登陸西班牙本土危及他的統治(盟軍後來從北非渡海登陸西西里島、繼而進攻意大利本土也證明了佛朗哥沒有錯判形勢)。

再看土耳其——這個國家的情況比西班牙還糟糕,除了國力特別是軍力根本無法與蘇聯和英美抗衡外(尚未完成工業化且軍隊裝備停留在一戰水平),土耳其最大的“軟肋”在於毗鄰蘇聯陸上邊境,而且與當時英國在中東的殖民地(駐紮有重兵)不遠。

一旦土耳其露出些許投靠軸心國的蛛絲馬跡,他們的下場肯定不會比鄰國伊朗強到哪去——1941年8月下旬,英國和蘇聯為確保伊朗不倒向納粹德國、控制該國油田,同時確保盟軍經由伊朗對蘇援助的陸海通道安全,聯手出兵推翻了伊朗國王禮薩汗,迫使其退位(繼位者就是他的兒子、後來譭譽參半的巴列維國王)。

當時伊朗被盟軍佔領後,完全喪失了國家主權,該國北部生產的小麥、稻米、棉花等農作物被蘇聯“徵收”,4000多輛卡車和鐵路貨車被盟軍挪作軍用,不僅如此伊朗還被迫承擔了高昂的佔領軍費用,連伊朗空軍新購買的、還沒拆箱組裝的美製戰機也成了英國人的戰利品。這還不算,盟國一度打算分裂伊朗,而英、蘇、美等國軍隊更是拖到二戰結束後1年多彩陸續撤走。

土耳其高層不是傻瓜,眼瞅著鄰邦惹惱了盟國列強後的下場和結局“生不如死”,他們還會一意孤行地投靠軸心國嗎?甚至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盟國就是想著殺雞儆猴來震懾像土耳其、西班牙這號“隨風倒”的騎牆派。


網言軍事


土耳其和西班牙加入軸心國,當然會讓蘇聯的傷亡更大一些,但是相對於蘇軍強大的實力,也是杯水車薪,只能徒增蘇軍傷亡,並最終導致土耳其和西班牙也被盟軍作為敵人而被摧毀。

首先說土耳其,土耳其在一戰中由於站錯了隊,遭到了多個國家的圍攻,大量控制區域喪失,國內問題凸顯,國家瀕臨崩潰。好在凱末爾重建了土耳其,開始大力發展土耳其的各方面力量,同時努力保持和英國、德國、蘇聯等國的關係。

二戰開始後,土耳其由於一戰的慘痛教訓,擔心重蹈一戰的覆轍,不敢輕易參加任何一方,嚴守中立。此外,當時土耳其的實力還是過於薄弱,和蘇聯、德國、英國等根本是不是一個級別的國家,參加軸心國的話會首先被蘇聯和英國剿滅。當時伊朗就是如此,在有意向軸心國示好後,伊朗迅速被蘇英兩軍控制。

而西班牙則有些不同。西班牙內戰中,納粹德國極大的幫助了弗朗哥取得了西班牙的政權,希特勒也是極力鼓動弗朗哥加入軸心國陣營。但是弗朗哥並沒有喪失理智,沒有迅速加入軸心國陣營。不過後來弗朗哥還是派出了西班牙“藍色軍團”加入德軍,和蘇軍作戰。但是隨著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弗朗哥並不看好希特勒能夠打贏蘇聯等國,於是撤出了西班牙軍隊。


用戶5770541302


土耳其與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中立國,並沒有直接加入軸心國。如果兩國真的加入了軸心國,蘇聯的傷亡肯定會更大,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戰爭的影響應該不大。

歷史上的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是一個曾今橫跨亞非歐的大國。奧斯曼在近代歷史上的衰落中,俄羅斯可以說是“居功至偉”。毫不誇張的說,俄羅斯就是踩著土耳其的肩膀強大起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德國的拉攏下,土耳其為了重振昔日的雄風,也為了爭取最後一搏,扳倒俄國,加入了同盟國。

凱末爾革命

不過一戰最終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最為戰敗國的土耳其被協約國嚴厲的制裁,若不是凱末爾革命,土耳其險些亡國。儘管最後保住了國家,土耳其還是丟失了全部的外部領土。

按照常理,土耳其在二戰中應該要加入軸心國集團,畢竟英法等國在一戰之後無恥的壓榨自己,讓自己丟失了大量的土地,徹底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不過二戰時的形勢已經和一戰前完全不同了。土耳其的鄰居蘇聯通過幾個五年計劃的發展,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強國,已經不再是昔日連槍支都不夠的沙俄了。所以土耳其在整個二戰中還是非常小心的,儘管和蘇聯的關係也不可能真的好,但是土耳其還是嚴守中立,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

二戰形勢圖

與土耳其相比,西班牙總體上來說是一個親德的中立國。一方面是因為在西班牙內戰中,德、意給了弗朗哥大量的支持,直接幫助弗朗哥最後成功顛覆了原有的共和國,而幫助自己敵人的就是蘇聯政府。另一方面,英國佔據著自己的領土直布羅陀,一直拒絕歸還。所以弗朗哥於公於私都應該支持德國。西班牙內戰

但是弗朗哥在外交上並非是魯莽之徒,他雖然親近德國,但是也並沒有和德國走的太近。利用西班牙重要的地理位置,弗朗哥在英法與德國之間巧妙的玩起了平衡外交,西班牙一下子為英法叫好,一下子又親近德國,很好的演了一出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的好戲。藍色師團

但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面對著德軍的快速推進和蘇軍的慘敗,西班牙對時局估計的過於樂觀,為了報答德國曾今對自己的幫助,一隻名為“藍色師團”的志願軍加入了蘇德戰場。這些西班牙軍人身披德國軍裝,直接參加了入侵蘇聯的戰鬥。

不過在1943年之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遭遇慘敗,弗朗哥清楚的認識到德國很難取勝蘇聯,因而撤回了“藍色師團”,再次宣佈了中立。此後,西班牙雖然仍然在外交上親近與德國,但是再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活動。英、蘇入侵伊朗

總的來說,二戰中,西班牙雖然沒有加入軸心國,但是還是參與了前期的蘇德戰爭,蘇聯因此受到了更多的損失是肯定的,但是戰爭形勢並沒有因此而有多少改變。至於土耳其,在二戰中根本沒有可能加入軸心國,一方面北邊有強大的蘇聯,土耳其完全沒有能力挑戰。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英法軍隊牢牢的控制著伊拉克、約旦等地區,英、蘇甚至為了防止伊朗親近德國,直接出兵顛覆了原來的伊朗政權,對於土耳其來說,除非想要亡國,否則是不可能在蘇聯被德國打垮之前加入軸心國的。


徽南城意


也大不了多少。戰爭開始蘇軍弱的時候估計有點殺傷。不過那時候德軍也不需要他們。這兩個國家的軍隊素質和裝備,與戰爭中後期的蘇軍相差幾個級別,基本屬於送經驗值的小怪。若是他們參戰,戰爭結束後,土耳其一定會成為純亞洲國家,黑海出海口的達達尼昂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定成為蘇聯的戰利品。圓了俄羅斯幾百年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