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養個孩子是真難

如今這個時代,養個孩子是真難,想要一個人包攬一切,那得累出抑鬱症,但有人來幫忙,多半又會被氣出抑鬱症,因為人家的育兒觀念和你的總是不一樣。

特別是家中有一位毫無底線與原則,以寵溺孩子為樂的豬隊友或老人,真是令人很崩潰——無論孩子要吃糖果還是要玩手機,全都能立刻滿足,即使看到孩子打人或者搞破壞,也可以一笑置之……無時不刻地在摧毀你辛苦管教的成果。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你去反對是很艱難的,因為你一旦插手干涉,就似乎站在了孩子的敵對面,變為了一個壞人,之後孩子就會選擇和溺愛他的那些人變為一夥兒的,而寵溺的實施者要麼會理直氣壯地和你高調對抗:“孩子開心,真讓他玩一會兒又怎麼啦!”,要麼就陰陽怪調地諷刺你是個壞人:“哎呦,趕緊放下吧,媽媽說不讓!”,要麼就是陽奉陰違帶孩子和你玩兒“捉迷藏”的遊戲:“今天讓你玩兒手機的事情千萬不可以告訴你媽媽!”

最終就是你越講底線與原則,寵溺實施者就越是溺愛,而孩子就會瞅準機會在原則不統一的大人之間鑽空子,能把人給氣死!

如此狀況下,該怎麼破?

根據情況我將此分為三種情況,並給出相應的對策!

  • 第一種情況:溺愛孩子的一方是帶孩子的主力軍。

這種情況下一般是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在溺愛孩子。如果老人是長時間幫忙帶孩子的,那在體力與精力上總是會有些吃不消的,此時她們最容易選擇使用最簡單最省事的方法——使用給糖果給看手機等手段來解決孩子當下的鬧騰,而對於孩子長遠的行為習慣什麼的,也就顧不得太多了。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當然,偶爾滿足一下孩子也是無礙的,問題的關鍵是:她除了一味的順著孩子,壓根就沒其他方法去解決衝突,這樣時間久了,“有求必應”就成為了她帶孩子的唯一法寶,你不讓她溺愛,就等同於剝奪了她帶孩子的工具。原本給玩兒個手機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你強迫她不許給,她就不知道該怎樣讓孩子乖乖合作了,如此,孩子她就沒辦法帶了。

簡單來說就是,溺愛是她愛孩子的途徑,你阻止她去溺愛,就是阻止她愛孩子,她怎麼會認同你呢?

這種情況該如何破呢?

我們可以在平時多和她探討“該如何科學帶孩子”的問題,給她推薦一些相關的育兒文章,當遇到孩子不配合時可以採取哪些方式,給她約定每天可以給孩子看多久的手機、每天吃多少甜品,如果特別喜歡給孩子花錢,那把錢花在什麼上是比較值得的?如此這些,都是可以坐下來好好探討的,如果你能站在“老人帶孩子也不容易”的角度上和她們好好溝通,是會有一些效果的。

若你家老人是特別固執的類型,無法和她進行溝通,即使你們吵翻天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有人會因吵架輸了而改變自己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想辦法儘量減少溺愛孩子的老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假如你不能全職帶孩子,那就趕緊挑選一個有愛心老師的幼兒園或者託班,早點把孩子送進去,就算孩子在家裡被老人慣得再沒個樣兒,進了集體生活也會開始懂規矩的。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當平時孩子在家時,你自己也需要儘量多花一點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減少溺愛孩子的老人參與育兒的時間和頻率,孩子絕大部分不處在被溺愛的環境中,就不會跑偏了。

  • 第二種情況:溺愛孩子的一方是“詐屍式育兒”

這種情況是“有底線有原則的你”是帶孩子的主力軍,但經常遭受到豬隊友或老人心血來潮且無底線無原則的溺愛,這也是非常難受的。就像:好不容易給孩子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回趟老家就直接被粉碎得七零八落了;好不容易讓孩子堅持上床睡覺了,結果不靠譜的豬隊友一時興起,就鬧鬧騰騰帶孩子玩得很晚。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造成這種對孩子的溺愛,大部分是因為溺愛孩子的一方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較少,一旦他們想要與孩子親近時,因為愧疚心理,一方面想要討好孩子,另一方面又害怕得罪孩子使得孩子不待見自己,這就難免會用力過猛,有求必應了。

其實,假如溺愛孩子的一方與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你是不必太過於擔心他們把孩子給慣壞了的,因為孩子主要是你帶的,依戀你的,他肯定還是受你的影響是最多的,偶爾被他人嬌慣一下也是不要緊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需要分清楚情況:一種是“平時情況”,另一種是“特殊情況”,“平時情況”要講規矩,在“特殊情況”下才可以稍微“放縱”一下。例如:爺爺奶奶好不容易要來住幾天;爸爸平時一直加班好不容易能休息幾天,這些情況下可以破例讓孩子多吃兩塊甜品,多看幾眼手機,晚睡一點,一旦“特殊時期”過去了,熊孩子就要給我該怎麼做還怎麼做了!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其實,就算沒有人去溺愛孩子,你自己也會偶爾縱容一下孩子的,比如在外旅行時,你給孩子吃零食看手機的機會肯定會比平時在家要多很多,一旦帶孩子回到家後,就會繼續堅持平時的原則,而孩子也會很快明白:現在是在家,和之前在外面的模式是不一樣的。

規矩原則是很重要,但一個家庭的和諧氛圍同樣也是重要的,假如孩子只是偶爾被嬌慣一下,涉及不上什麼安全問題,那就放鬆一點,睜隻眼閉隻眼吧,也讓孩子偶爾感受一下被“寵溺”的感覺:只要爸爸休息了就可以撒嬌要抱要背,只要去奶奶家就可以隨便看電視,這也是一種很幸福的童年經歷啊!

  • 第三種情況:“混合帶孩子”模式

兩個育兒理念不同的人要時常在同一空間帶孩子,這種是最為複雜、最難處理的情況。

實際上,在同一屋簷下帶孩子,那個相對有底線、有原則的家長,是要給溺愛孩子的那位“擦屁股”的。

溺愛孩子的一方單方面享受了最多養育孩子的樂趣,但卻把相應的“教育孩子做人”這樣的責任完全扔給了別人,並且還直接享受了他人管教孩子的成果——一旦孩子鬧騰得讓她受不了了,就會威脅孩子:“不要再這樣了,再這樣我就要告訴你媽媽了!”。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好人都讓他做了,壞人都讓他人做了,實在太精明瞭!

沒關係,既然如此,也別抱怨,咱就盡責把這個壞人給當好,嚴陣以待,等他翻車:一旦溺愛孩子的那方因為孩子不配合而焦頭爛額時,咱就立刻出現,給他“擦屁股”,光速把孩子拎走搞定。

這種情況多了,溺愛孩子那一方就會逐漸生出一種:“哎呀,管教孩子我確實不太行,這必須得人家媽出馬”的心理暗示,之後自會把管教孩子的權利讓渡給你的。

只要你得到了孩子實質上的管教權,那一切都好辦了:

“你(溺愛孩子的一方)若是現在讓孩子玩手機,那一會兒他太興奮了不肯上床睡覺就由你來哄他吧!”

“你(溺愛孩子的一方)若是現在讓孩子吃零食,那一會兒他到飯點不吃飯就由你來勸吧!”

“啥,怕到時候孩子太鬧騰不配合?那現在就聽我的嘍!”

孩子會不會討厭有原則的我

要是孩子身邊都是溺愛他的人,只有我有底線、有原則,這會不會讓孩子討厭我,不和我親近了?——有些父母會有這樣的擔心。

這就有點想多了!孩子是不是和你親近,與你是不是有底線、有原則無關,只與你是不是用心去愛他有關。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就拿我來說吧,我小時候,我媽媽對我就特別嚴格,規矩也特別多,床不能亂衣服上不能有明顯的髒,還嚴格控制我看電視、吃糖果,一犯了錯她就會很厲害地吼我,甚至體罰我。而我爸爸就很佛系,只要是他帶我,我想做的一切都是可以的,隨便看電視、吃糖、吃冰糕,他都當沒看見,只有在太過分的情況下他才會象徵性地說一聲“不能吃太多了,這是最後一個”,如此而已。

就算如此,我還是喜歡每天與媽媽在一起,一旦我媽媽有事情外出要爸爸帶我,我就不太高興。因為媽媽平時與我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她瞭解我一切的愛好與習慣,每當我和她在一起時就會感到很安全、很舒心。但若是與爸爸在一起,雖然可以隨便看電視吃零食,但他不知道我該換的衣服在哪裡,做飯也不和我胃口,也不會給我講故事聊天……總之還是媽媽好,即使規矩多些嚴厲一些也沒關係,反正我已經習慣了。

其實,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總是用育兒戰術上的勤快去掩蓋育兒戰略上的懶惰,他們總是不願去深入瞭解孩子真正在情感上的需要是什麼,只一味用最簡單粗暴的物質去滿足讓孩子開心,這種不走心的討好,孩子是不會領情的,最多就是懷著一種“利用”的心態,把你當做提款機而已。

溺愛的劣處在孩子小時候看不太出來,但是等孩子大了,就會越來越明顯,孩子對待溺愛自己的家長,非但不會有額外的感情,反而會覺得這種為自己付出的行為是理所應當的。當一味溺愛孩子的豬隊友或老人發現這孩子越來越輕視自己時,自會嚐到溺愛孩子的苦果。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所以,若你是位有底線、有原則的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其他人都在溺愛孩子而放棄自己的底線、原則,而是要堅持住了,因為你可是讓孩子不變成一個混蛋唯一的希望了!

做孩子心中最重要最親近的人

總之,但凡家中有溺愛孩子的豬隊友或老人不聽勸,千萬不要和他們進行正面衝突,因為這不但會破壞一個家的家庭氛圍,而且多半是沒啥用的,畢竟要去改變一個人的想法那可是難於上青天的。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參與到孩子平時的生活當中去,你參與得越多、陪伴得越多,你話語權就越多,孩子和你的感情也就越深,受你影響的程度也就越多。

溺愛孩子令人崩潰?掌握這些技巧,一網打盡寵溺娃的豬隊友、老人

當在孩子心中,你就是那個最重要最親近的人了,那麼別人溺不溺愛的,就只是些細枝末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