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軍史人物丨李延培:堪比楊子榮的剿匪傳奇英雄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解放戰爭後期,一位參加剿匪鬥爭的解放軍傳奇英雄李延培,捨生忘死、上山勸降成功,演繹了一段動人心魄的難忘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事蹟一點也不比人們熟知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潛入匪巢配合戰友剿滅“座山雕”的故事遜色。請關注《解放軍報》的文章——

军史人物丨李延培:堪比杨子荣的剿匪传奇英雄

李延培:堪比楊子榮的剿匪傳奇英雄

■褚 銀 謝 浩

解放戰爭後期,一位參加剿匪鬥爭的解放軍傳奇英雄李延培,捨生忘死、上山勸降成功,演繹了一段動人心魄的難忘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事蹟一點也不比人們熟知的偵察英雄楊子榮潛入匪巢配合戰友剿滅“座山雕”的故事遜色。

军史人物丨李延培:堪比杨子荣的剿匪传奇英雄

剿匪傳奇英雄李延培。資料照片

抗戰時期,日偽特務機關採取拉攏欺騙等手段,將居住在山林中的部分鄂倫春人改編為“棲林大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他們又被國民黨收編為東北挺進軍混成第6旅騎兵第20團。其中莫金生、莫東生兄弟是代表性人物。他們與土匪頭目磕頭拜把子,結為兄弟,結成反動聯盟,長期與人民政府為敵,在北安一帶流竄騷擾破壞。1945年到1948年底,共打死打傷我軍官兵400多人,其中團以上幹部10多名。1946年6月12日,黑河軍分區司令員兼地委書記王肅等同志也遇襲身亡。

為保證東北地區的發展和建設工作,進深山、剿殘匪、保平安就成為當時我黨我軍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然而,經過深思熟慮和認真考量,中共中央和中共東北局1948年12月作出指示:鄂倫春族土匪首領莫金生問題是特殊的民族問題,應與國民黨組織的政治土匪、慣匪、頑匪等匪徒區別對待,要採取政治宣傳教育為主、軍事進剿為輔的方針。根據這一指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省軍事部立即調整方案,將硬打死拼方案改為“圍困、攻心、促降”的戰略戰術,並召開會議,研究派代表上山談判,爭取以戰促和,通過勸降和平解決匪患,保證鄂倫春民族的延續和發展。

然而,之前的勸降嘗試進行得很不順利,曾有十幾批前去談判的幹部戰士被殺害。再次派人上山深入匪穴,可謂九死一生,要求談判代表有豐富的鬥爭經驗、隨機應變的能力和不畏犧牲的精神。

“讓我去吧!”關鍵時刻,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個子不是很高,面龐清瘦、顴骨高聳、眉毛厚重、幹練嚴肅,身上透著一股威武氣質,他就是省軍事部警衛團政委李延培。

李延培,1918年生,陝北清澗人。1935年3月,他參加由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創立的紅26軍,參加過“東征”“西征”和榆林橋戰役、直羅鎮戰役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延培在隸屬八路軍第115師的部隊參加過平型關大捷,後調任新四軍第3師第10旅第29團第2營營長。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作為黨指派先期進軍東北的優秀幹部中的一員,到達黑龍江北安地區開展擴軍建政工作。他參加過義縣、清河門、鶩歡池等戰鬥,轉戰四平、長春、葫蘆島、瀋陽等地,先後任第四野戰軍第2縱隊第5師獨立團團長、黑龍江省軍事部軍事科長、警衛團政委。由於李延培作戰英勇、衝鋒在前,加之又是陝北人,因而得了個 “李闖王”的綽號。在肅清國民黨先遣軍與日偽漢奸、土匪勾結的反動武裝的戰鬥中,李延培馳騁疆場、一往無前,戰功顯赫。僅1946年,他和戰友共進行剿匪戰鬥321次,斃傷土匪4000多名,繳獲槍支8000多支,使得1947年初就基本肅清了省內的匪患。但剩餘的這股鄂倫春族土匪有很強的民族特殊性,更加剽悍、危險、兇狠,勸降能成功嗎?

面對大家的擔憂,李延培豪邁地說:“我經驗豐富,而且現在大勢已定,我給他們講明利害,指出光明之路,爭取成功。”看到李延培信心滿滿、意志堅定,上級同意了他的請求,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並叮囑他力爭完成任務,平安凱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1949年1月13日,李延培帶著參謀穆景祥出發了。這時,東北還是最寒冷的時節,寒風凜冽、大雪過膝。二人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一天一夜,終於在一個叫邵把頭木營的地方找到了莫氏兄弟的山寨。當他們剛緩下一口氣,就聽一聲大喝:“幹啥的?”一排黑洞洞的槍口便對準了他們,一場生死考驗擺在了面前。

面對眾匪,李延培冷靜地說:“我是解放軍談判代表,我們沒帶武器,要見莫金生談話。”土匪們不由分說,把他和穆參謀綁了起來。

當莫金生看到站在面前穿著解放軍軍裝的李延培時,臉一沉,隨即下令:“拉出去槍斃!”幾個土匪擁上來,李延培沒有慌亂,厲聲喊道:“慢著”!他凜然地說:“我既然來了,就沒想活著回去!等我把話說完再殺也不晚!”

莫金生的兄弟莫東生急忙上前勸道:“讓他把話說完。”莫金生只是用目光看著李延培。

接著,李延培從國際形勢到全國解放,從國民黨垮臺到黨的民族政策……有理有據、滔滔不絕。莫金生默默地聽著,對他的膽略和口才暗暗敬佩。

李延培最後說:“我們之所以沒有進兵打你們,是為了挽救你們,知道你們是受騙上當,才誤入歧途。為了你們及家屬的生命安全,還是派人下山談判為好。”他盯著莫金生和莫東生兄弟:“如果你們不相信,我可以留下來作人質,談判的人七天不回來就可以斃掉我。”

這時,混入鄂倫春部落的國民黨挺進軍頑匪戰國芳和曾桂山等急忙對莫金生說:“別聽他的赤化宣傳,殺了他!”

話音剛落,莫金生的兄弟莫東生、侄子莫德林和他們的長輩莫福全、莫福寶異口同聲說:“不能殺!不能殺!都到什麼時候了!”有的人還指著戰國芳和曾桂山的鼻子說:“不許你們再說話了!”莫金生只是沉默不語,內心卻在激烈地鬥爭著。看到這種情形,他的侄子莫德林站起來說:“這樣,我先下山看看,回來再說。”

也許是被李延培的講演觸動,也許是莫家族人的態度起了作用,莫氏兄弟最終決定,把隨同李延培一起來的參謀穆景祥留下來當人質,由莫德林跟著李延培下山談判。峰迴路轉、曙光初現,一場劍拔弩張的危機終於解除了,和平解決迎來了巨大轉機。

當又黑又瘦、衣衫襤褸的李延培和莫德林一起回到省政府所在地北安時,引起了轟動。戰友們看到“李闖王”不但平安回來,而且帶回了山上的談判者,大家又驚訝又高興,都稱他是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

在北安,莫德林受到了熱情接待,領導親自接見,李延培全程陪同。我方領導一再向他交代黨的政策:只要下山,不再與人民為敵,服從政府領導,可以不繳槍支,繼續在山上打獵,政府還幫助選點定居。莫德林聽了非常高興,再三表示會把這些意見帶回去,不再與解放軍對抗,並動員其他人員儘早下山。莫德林最後說:“就是別人不下山,我自己也要下山”。在北安住了兩天後,莫德林帶著幾馬車糧食、衣物和藥品等救濟物資返回了。

回到山寨,莫德林把北安之行和解放軍的誠意向莫金生、莫東生等人作了報告,並說:“再這樣下去,不但保護不了老婆孩子,自己也得白白送死。國民黨已經垮臺了,我們不能再打下去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多數人都同意再次談判,條件滿意就投降。莫金生的幾個叔父也說,哪有老百姓跟國家亂鬧的,這幾年跟你們胡幹,你弟弟他們白白送死了。誰願意幹就自己去幹吧!

看到人心所向,莫金生只好同意派莫德林再次去談判。於是,莫德林帶上警衛莫德生、漢族秘書宋寶勤,以及留作人質的穆景祥一起下山了。

第二次談判,氣氛更加融洽,但莫德林卻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個要求,讓大家很是意外。原來,莫德林要求認李延培為乾爹。因為在鄂倫春族內,朋友之間磕頭拜把子和認乾親很盛行,他們以此建立感情,增加信任,避免背叛傷害。莫德林認為,一旦李延培成了自己的乾爹,父子之親可以保證他們以後平安無憂。

性格豪爽、做事果決的李延培理解莫德林的疑慮,從團結民族兄弟、促成和平解決的角度出發,他痛快地答應了。這樣一來,解放軍和鄂倫春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

認親儀式完成,李延培受上級指派,向他的“乾兒子”宣佈了黨的政策:第一,投降後不能再搶,吃喝穿用一切東西由政府供應並派車送到;第二,如果鄂倫春人願意在山上打獵也可以,什麼時候願意下山自願;第三,鄂倫春隊伍中的那些漢族人,以及部分日本人和其他頑匪都要送下山來,全部交給政府處理,一個不漏;第四,不準放火燒山,要保護森林不受損失。莫德林表示一定會向山上轉達,一心一意跟共產黨走,但李延培總感覺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順利。

果不其然,莫德林回去把這四條一公佈,雖然大多數鄂倫春族人擁護下山投降,但上百名漢族土匪等對第三項條件提出了反對,他們害怕下山後受到人民政府嚴懲。

莫金生、莫東生兄弟也不願意把其中十幾個和自己磕過頭、拜過把子的漢人交出去,認為那樣不夠義氣。

匪連長曾月文,還有個姓黃的營長害怕自己被送下山,就召集心腹秘密開會,決定發動“兵變”,把莫氏兄弟和莫德林全部幹掉,掌握隊伍。沒想到,一個參會的漢族人悄悄把這件事報告了莫金生。

第二天一大早,莫金生、莫東生、莫德林命令全體人員集合,從隊伍中把密謀起事的十多個漢人和鄂倫春人全部拉出來綁上,並下令槍斃了其中大部分人。

這一下,整個隊伍再沒人敢亂說亂動了。經過一番商討,大家全部同意在投降書上簽字。

1949年2月28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莫家一行人走下大山來到北安,莫金生作為代表正式簽字,李延培作為最大功臣也親眼見證了這個歷史性時刻。

為了做好感化工作,當地人民政府抽調人員組成了民族政策工作隊,給山上的鄂倫春人送去糧食、布匹和藥品等物資,使他們真正認識黨的民族政策。

李延培還和“乾兒子”莫德林再次上山,說服了莫金生讓他的妻子也下山參觀。莫金生妻子下山之後,軍事部部長於天放親自接待她,反覆宣講黨的民族政策。人民政府還派人領著她到處參觀,並給她拍了不少照片。回去後,莫金生的妻子天天唸叨共產黨如何如何好,解放軍如何如何好,時間一長,莫金生終於徹底轉了彎。

1951年,黑龍江省政府指示黑河鄂倫春協領公署成立護林大隊。協領公署任命莫東生為護林大隊大隊長,莫金生為副大隊長。協領公署還幾次邀莫金生到各地參觀,他先後到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等城市遊覽,思想有了較大轉變。

經過協領公署反覆做工作,1952年8月份,在莫金生支持配合下,戰國芳、曾桂山等最後4個負隅頑抗的漢人土匪全部被帶下了山。

1952年12月,黑龍江省組織了一次全國參觀團,莫東生、莫金生等又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參觀,親眼目睹了新中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北京,莫氏兄弟迎來了他們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這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參觀團並和全體團員合影留念。

毛主席走了過來,關切地問:“你們中間是不是有鄂倫春族啊?”莫東生激動地答道:“有。”毛主席親切地和他握手,問:“你是莫東生?”莫東生回答說:“是。”毛主席又關切地問:“鄂倫春人都下山了嗎?”“都下山了。”莫東生使勁點頭。

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親切接見使莫氏兄弟十分激動、進步明顯。從1954年開始,莫金生調到黑河地區任行署民委副主任;莫東生任遜克縣林業股股長;莫德林被任命為黑河地區林業科科長;其他人也都做了相應的安排。後來,莫金生又被選為省政協委員,莫東生擔任省民委委員,參與協商討論國家大政方針,真正行使了當家做主的權利。莫氏兄弟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在護林防火、發展生產和建設鄂倫春新村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時光飛逝,轉眼70年過去了,下山定居的鄂倫春民族人口從不足2000人增長到如今的近9000人,從沒有語言文字到唸書上大學,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現在,黑河鄂倫春族鄉正改造民族小學,籌建衛生院,還建起了鄂倫春新居、原始部落景區、漂流碼頭等等,要打造鄂倫春北方遊獵第一鄉,和各民族一起實現中國夢。

70年前,孤膽英雄李延培走進深山密林,曉以大義,動之以情,讓人看到了他的膽識和勇氣,也使鄂倫春人走下山,和全國各民族人民一起過上了新生活。70年後,當年鄂倫春人的後代還經常和李延培的女兒保持聯繫,對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表示感謝和敬意。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自己的空軍隊伍時,李延培擔任了遼寧東豐機場首任政委,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上世紀50年代,他又擔任空軍某部後勤部副部長。1974年12月,積勞成疾的李延培身患癌症,在北京空軍總醫院救治無效逝世,年僅56歲。他在39年的革命戰鬥生涯中屢建戰功、一身清風,留給家人的只有共和國為他授予的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他去世火化後,還在骨灰中取出了在身上留下的彈片。

军史人物丨李延培:堪比杨子荣的剿匪传奇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