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圓圓的媽媽這一次真的算是忍無可忍了,因為圓圓又犯了一個非常不應該犯的錯誤,她竟然把媽媽的口紅全部折斷了。要知道這可都是從國外代購回來的大牌化妝品,光是運費就花了不止3位數。

看到圓圓如此不聽話的樣子,媽媽最終打算用暴力解決問題。可是當手抬起的那一刻,她又心軟了,最終還是沒有教訓自己的孩子。現在圓圓的媽媽情緒很不穩定,她真的害怕某一天無法忍受,然後狠狠地教訓孩子一頓。

很多父母面對於孩子的犯錯都是採取忍讓的態度,因為父母總是覺得忍讓就會降低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可是一味的忍讓真的會有好處嗎?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不良情緒一直忍著的後果是什麼?

曾經有一項針對全國32個省市7000多名家長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64%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55%的父母說他們不能一直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些父母對待情緒的方式就是單純的忍耐,“忍耐”是心理學表達抑制的術語。

相關研究表明,在忍耐期間,大腦掃描會的結果是,忍耐會導致腹內側眶額皮質有顯著的激活。

簡而言之,大腦仍然認為當前的情緒是消極的,這種消極情緒仍然存在於人體內。可以看出,忍耐是一種緩和措施,但並不會純粹的解決問題。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丹尼爾·戈爾曼說:“情緒失控有嚴重的危害,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它會殺死它的主人。”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當父母的情緒不能夠良好的消化時,一定會在行為上展現出被動的樣子,可以將情緒失控定義為一下兩種結果。

①心理失控

當父母無法忍受的時候,心理狀態就會出奇的差。父母會因為煎熬導致心態發生失衡,這個時候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父母沒有辦法繼續控制他們的情緒,從而做出一些不好的情緒。憤怒使得父母怒火中燒,讓父母覺得無法去適應當前的氛圍,伴有肋骨疼痛,胸部脹痛,甚至頭痛,這都是因為心理失控而產生的結果。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②行為失控

行為失控更好理解,那就是在父母無法忍受情緒的時候,會因為情緒推動去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恨不得用最堅決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那一刻就像是脫了韁的野馬一樣,父母通常會用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有少一部分家長會選擇毆打孩子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發現自己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被孩子重複的不恰當的言行弄得沮喪、憤怒、瘋狂甚至崩潰時,他們並不是在孤軍奮戰,這種情況太多了,多到無法數得過來。

然而,家長們仍然表示,有時候不去理會孩子的言行,或者不去爭論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危機時刻,或者當孩子違揹他們的底線時。作為父母,很難反覆給孩子機會,也很難給他一個新的開始,因為父母誰也沒有辦法做到,把這件事情當做是沒發生一樣。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然而,事實是父母的怨恨最終會給他們的孩子更多的權力,讓孩子有權利控制你的情緒。那麼,父母能做些什麼來減輕和安撫自己的憤怒和傷害呢?


☆父母如何舒緩自己情緒?

☞避免過於情緒化

做到很難,至少比說出來更加具有難度。尤其是當孩子們表達出各種富有殺傷力的言行時,他們對於這一信息仍然存在於這樣一個事實中:孩子並非在針對父母,而是在質疑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象一下,作為父母,你本應該完成一個項目,但是你正在網上購物或玩遊戲,你的老闆對此有何看法?老闆一定會想:“是不是我的管理不到位呢?否則,我的員工應該停止浪費時間,專心工作。” 相反,你的老闆可能會從更現實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而作為你,你仍在走自己的路,不去在意任何人的看法。

專家們提到,從冷靜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子女的問題的話,那麼父母在管理子女方面會更加有效,他們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家庭事務的“首席執行官”,而不是帶著戾氣去審判子女的父母。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識別和決定

育兒專家黛比·平卡斯在她的作品《有時我真的不喜歡我的孩子》中寫道,父母承認自己的憤怒和自己所受的傷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解決撫養孩子的問題。

生孩子的氣或被他們的行為傷害是正常的。沒關係,父母不需要為自己不喜歡孩子的某些行為感到內疚,也不需要在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強迫自己為孩子考慮。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的負面感受是正常的自然反應。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寬容不等於忘記

許多父母在非常生氣的時候幾乎不願意再給他們的孩子一次機會。當然,不難理解父母對孩子無盡的挑釁展現出痛苦和憤怒的情緒,忽視這種感覺也是不現實的。然而,專家仍然鼓勵父母思考從這些事情當中,到底與孩子學到了什麼。

大多數時候,孩子們學習到的是:“我很壞,我不能改變!”或者“我只是一個失敗的人,不值得再試一次。”事實是,如果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犯同樣的錯誤,這實際上是一個引導他們解決問題的絕佳平臺。同時,在父母的指導下,讓孩子明白:下次,他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

所以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應該表現的淡然一些,而不是總是無條件的忍受。父母的發洩其實對於孩子也是有幫助的,因為通過發洩,孩子能夠明白自己的錯誤。如果孩子無法意識到錯誤,父母可就真的沒有資格教育他們了。

孩子又犯錯!父母想發火卻只能“忍”?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世

你會無條件的忍耐孩子的錯誤嗎?你是一個懂得教育孩子的人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