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在諸多品評《紅樓夢》的書籍中,我獨愛閆紅的這一段話:

“十年前,曾寫過一本《誤讀紅樓》,原以為關於紅樓夢的話已經說盡,未曾想,十年後回看紅樓,仍有言語像春天的花朵般蓬勃湧出,《紅樓夢》是一本能夠與我們共生共長的書,總是先行一步地,抵達靈魂之所在,呼喚相似的靈魂,前來相認。”

文字的魅力在於它總是用寥寥的幾句話,就能把心中所思所想寫透,讓人醍醐灌頂。

至少,於我來說,閆紅老師對《紅樓夢》的評價十分到位,幾乎每次翻開《紅樓夢》都會有新的收穫。

我喜歡觀察人,尤其喜歡研究人們在每一次事件中的行為和選擇,經過人性這面多稜鏡的折射,可以看到每個人心中最隱蔽的慾望。

我看《紅樓夢》也是如此。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自從做了母親,再回過頭來讀這本書,更多的關注點聚焦於書中的教育方式。偶然間我發現了書中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賈政是次子,在長子為尊的宗法社會,他靠著父親的疼愛,在父親臨終前依託祖蔭得了一個主事的職位。雖然官職不高,但好歹也算進了仕途,剩下的就是憑藉本事慢慢升職了。而且整個賈家除了長子世襲爵位外,就只有賈政受到了祖蔭。

“祖蔭”對於賈政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通過它,賈政的人生被告知有一條捷徑可以走,另一方面這對於一直想通過科舉走上官場的賈政來說是一個遺憾,它剝奪了賈政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賈政其實資質平平,距離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理想相距甚遠,官職不高,晉升的速度緩慢,可他卻是賈家唯一一個親近幕僚的人。賈政遊覽大觀園時,身邊陪同的除了賈寶玉外,還有門客相公,賈寶玉捱打時,從賈政的書房內傳遞消息給王夫人的就是這群幕僚,還有後來抄檢大觀園後,賈寶玉奉命做“姽嫿詞”時,身邊捧場的也是這群人。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實際上,門客們給賈政的政治前途上並沒有貢獻什麼力量,有點類似於西門慶身邊的應伯爵等人,插科打諢、趁機佔點小便宜,賈政未必不明白,可他為什麼還會留這群門客在身邊呢?

其實,這群門客承載著著賈政身上最深的恐懼。

賈政的官職其實得來的太容易,相比賈珍、賈赦名正言順的爵位繼承者來說,賈政的奇遇簡直就像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樣。可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也會很容易失去,賈政就處在這種時時刻刻擔憂失去的恐懼中。

他刻意親近有著“讀書人”美譽的門客,以便獲得“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的稱讚和誇獎,以此來獲得自我認同感,找到自己在賈府立足的底氣。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說白了,其實就是“我雖然是次子,但我有資格獲得爵位繼承之外的天恩”的虛榮心。

這樣的賈政內心其實是分裂的。一方面他是捷徑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又拼命證明自己的一切是依靠實力獲得的,既矛盾又糾結。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中,作為父親的賈政得知兒子在外結交政敵——忠順王府的戲子蔣玉菡,在內不學無術,逼死母親的丫鬟金釧兒後,大為生氣,在書房動用家法將賈寶玉狠狠的打了一頓。

第一次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意外。如果沒有王夫人和賈母的保護,賈寶玉會挨更多的打。因為賈政把他的抱負、理想和恐懼全都轉嫁到賈寶玉的身上,換句話說賈寶玉的未來必須是賈政最希望是最理想的自己——走科舉這條路,光宗耀祖。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即使在現在,賈政這樣的父母比比皆是,他們的孩子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另一個自己,孩子的身上承載著他們的理想,必須按照父母所期望的軌道而活。

寶玉捱打情節中,我覺得諷刺的是賈政動氣的原因,居然是因為賈雨村過來拜訪,提出要見見賈寶玉,而賈寶玉的表現並沒有給賈政增光,反而精神萎靡。

“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來,既出來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

賈政的這句話和後面聽信忠順王府長史和賈環的一面之詞就對賈寶玉下死手,其實兩者的內在邏輯是一樣的。

一個內心分裂的父親根本沒有能力看見孩子,在他的眼中,只是孩子應該怎麼做,按照世俗價值觀的標準去“表現”就好,至於孩子自己的意願是最不重要的。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比如,家裡有客人,作為主人的一方要表現的熱絡客氣,談吐要雅緻得體,這樣客人才會滿意而歸。作為子女,要老老實實讀書學習,除此之外,其他的慾望一概都不應該出現,這才是他“期望”中的孩子。

賈政看不到賈寶玉,他看到的是賈寶玉的功能和價值。

可是,誰都無法拒絕做真實的自己,賈寶玉不喜歡賈雨村之流汲汲營營向上鑽研的人,不喜歡科舉致仕那一套,他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和人,比如琪官、金釧。

賈寶玉沒有按照賈政的意志去活,有了自己的意志。這讓恐懼感無時無刻不在的賈政怎麼能夠接受。所以,賈寶玉捱打是遲早的事情,區別就在於用什麼樣的理由規範寶玉的行為。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解讀到這裡,我忽然明白了賈寶玉為何在大觀園中是一個樣子,在賈政面前又是另外一幅面孔。孩子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善於總結的,他會通過父母的行為總結出一條自己的生存之道,既然父親不喜歡真實的自己,那就在他面前“表演”他喜歡的樣子。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剛開始做父母的時候,都是真心為了孩子好,可是後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把自己的遺憾、恐懼和慾望不斷的強加在孩子身上,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而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對我們傾吐真話。我見過很多父母把怨氣轉嫁給社會,轉嫁給學校,埋怨社會和學校風氣不好,唯獨忘記了自我反省。

其實自我反省並不難,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自我療愈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起點就是看見。看見自己的慾望、恐懼和不完美,也看見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孩子。只有看見生命本身,才會放下評判,尊重生命本來的樣子。

我認為“無條件的愛”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可以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得到這種愛的孩子,並不會因為父母對自己沒有要求就變得墮落、沉淪,反而會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來發展自己的興趣,創造彼此滋養、輕鬆的關係。


讀到寶玉捱打的情節,我發現了關於賈政的一個隱藏細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