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佔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


結腸癌都是從息肉一步步進化而來: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需時5-10年,甚至更長。儘早發現的話治癒率非常高,所以早期大腸癌的篩查手段——腸鏡篩查非常重要。


2016年美國癌症篩查指南推薦,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於是,美國2000年的篩查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高達60%,以下是美國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趨勢: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然而腸鏡檢查始終給人一種看上去就“怕怕”的感覺,再加上國內目前還沒有普及這項檢查,大部分普通人並不會把這項檢查作為常規項目。壞消息就是,我國的結腸癌發病率連年上升。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大便基因檢測這種檢測手法對於不願意接受結腸鏡檢查的人群,是一種非常簡易、準確的檢查方法,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重點介紹對象。


先看它的檢測效果: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大便基因檢測方法已在美國進行臨床使用,它是通過採集少量糞便進行化驗檢測,分析是否患有腸道腺瘤、腫瘤等疾病。


大便基因檢測的優點


1、早期檢測

2、檢出率高(無檢測盲區,不易漏檢)

3、準確率高(特異性高)

4、方便、無痛苦(僅需4.5克糞便)

5、可以檢測左右兩側結腸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適應人群


45歲以上人群

超重、生活不規律、長期便秘

生活在結直腸癌高發區

直腸息肉患者

消化道腫瘤患者

女性生殖系統腫瘤患者

久病未愈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直系親屬中有患結直腸癌的人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報告解讀


檢驗結果為陽性者,諮詢醫生具體診療方案;檢驗結果為陰性者,建議隔一年再進行糞便基因檢測。


是不是非常簡便呢?再來一張圖,告訴你及早發現結直腸癌的重要性!


預防結腸癌的又一利器——大便基因檢測


作者認為,目前來說糞便基因檢測雖然簡便易行,並且比較以往的糞便、血液檢出率更高,的確是高大上的東西。但是相比目前的金標準電子內窺腸鏡來說,價格和準確率方面仍然沒有優勢。我們期待著有一天,這個高大上的便秘基因檢測,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