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腦中風是一種突然發作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可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血栓、腦栓塞及腔隙性腦梗死。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消息,全世界每6秒鐘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6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每6秒就有一人因這種病導致永久性殘廢。另據醫學統計,腦中風發病後首日死亡率僅為15%~40%,存活中75%留有永久性殘疾。

我國是全球腦中風發病率最高的國家,發病人數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每年新發病例250~300萬,165萬多人死亡。腦中風並非老年人專屬,年過四十者應關注自己的腦中風風險。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高血壓病

我國有80%的腦血管病與高血壓有關,其中86%的腦出血和71%的腦血栓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無論收縮壓或舒張壓升高,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均呈直線上升關係。有研究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毫米汞柱,腦中風的危險就會增加49%,而舒張壓每升高5毫米汞柱,腦中風的發病危險就會增加46%;收縮壓每下降5~1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下降2~5毫米汞柱,腦中風發生危險將減少30%~40%.這裡要強調兩點;降壓不能過快、過度,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睡前服降壓藥,以免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血脂異常

目前相關檢查有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四項,任何一項不正常都屬於血脂異常。血液中“壞膽固醇”過高,可以沉澱在動脈血管壁,逐漸形成斑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動脈血管狹窄,造成血流不暢。血脂異常也可促使血液粘稠度增大,使血液凝固傾向增加。這些都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好是重要的危險因素,糖尿病引起中風的風險是非糖尿病的5倍。據國內報道,2型糖尿病腦血管病發病率為17.3%,在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中,腦中風約佔10%。臨床觀察表明。60%~80%的2型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存在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糖基化而損傷動脈內皮細胞,造成血管內膜粥樣斑塊形成,易引起血管狹窄。另外,長期糖尿病使腦血流量的自身調節受損,局部腦血流量下降,血小板粘附力增強,促使血小板凝聚,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及聚集性增強,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導致腦中風發病。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心房纖顫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肌喪失了有規律的舒縮運動,變成快速而不協調的微弱顫動,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規律、有效收縮,導致新房內膜損傷,使血小板、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元等在左心耳表面沉積,形成附壁血栓;附壁血栓一旦脫落,會隨動脈血流進入腦內,依血塊大小不同會堵塞腦內相應動脈,引起腦中風(腦栓塞)。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心臟病

許多心臟病都可能引起腦中風,稱為心源性腦中風,約佔缺血性腦中風的20%。如冠心病、風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尤其是冠心病,其與腦中風的共同致病基礎是動脈硬化,可使腦中風的發病風險增加5~10倍。

引起腦中風諸多因素

狹窄性頸動脈疾病

這是腦中風發生的重要因素,即“病在顱內,禍起頸部”。臨床上20%~30%的缺血性中風是由頸部病變引起的。如頸動脈內膜潰瘍形成、粥樣斑塊增大或出血、管腔狹窄或閉塞等。調查發現,頸動脈狹窄程度大於70%的患者,一年內發生中風的風險是10.5%,5年內風險增至30%~75%。做頸部超聲檢查,約有95%的病人可以篩查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