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曹县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67万。曾获得“中国芦笋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首批规模化克隆牛实验基地等荣誉。

一、历史沿革

1、北周改西兖州置曹州,治所在左城县 (隋改济阴县,在今山东曹县西北六十里)。隋大业初改济阴郡。唐武德初复为曹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济阴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曹州。辖境相当今山东菏泽市及定陶、成武、东明和河南民权等县地。

2、北宋崇宁初升曹州为兴仁府。金天会八年 (1130) 复为曹州,大定八年 (1168) 移治古乘氏县 (今山东菏泽市)。明洪武元年 (1368) 移治安陵镇 (今菏泽市西南)。洪武二年 (1369) 又徙治盘石镇 (今山东曹县)。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清朝时期的曹州府及曹县

3、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县,治今址,属济宁府。正统十年(1445年)复置曹州(今菏泽市)。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府,曹县因属曹州府。

4、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曹濮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0年民主政权在县境西北部置抗日曹县。1943年为纪念冀鲁豫行政区第五专区专员刘齐滨烈士改县名为齐滨县。在青堌集又建曹县。1945年撤曹县,同年9月在曹县城建曹县,归湖西专区。

5、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齐滨县并入。1952年撤平原省,归山东省。1958年撤菏泽专区,曹县属济宁专区。1959年复置,曹县还属。1967年属菏泽地区。2000年菏泽地区撤销,属菏泽市。

二、地名来历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春秋时的曹国

1、曹国:西周封国。姬姓。都陶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此。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为什么取国名为曹?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曹的解释是:“曹,狱之两曹也。在廷东。从東東,治事者;从曰。”意思是说“曹”为管理打官司的人。由此可推测,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姬)振铎,可能在西周建立之初,掌管过诉讼狱刑,是行使诉讼权的官员。在现存的《诗经·曹风》中,有一篇《鸤鸠》,就歌颂了曹振铎勤政廉洁、治理有方,使得曹国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的事迹。而《括地志》则认为,曹国是因境内有曹南山而命名的。

2、曹州:北周武帝以西兖州改置曹州,治左城县(隋改济阴县,今曹县西北)。取古曹国为名。

3、曹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县而名。

三、旅游景点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1、黄河故道生态湿地风景区。黄河故道,位于县境南部,总面积27533公顷。故道区内有水库7座,大堤75公里,水面2000余公顷、森林面积13767公顷。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万亩森林,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2、八里湾民族风情园。位于商都古城曹县八里湾风景区内,内建有24个不同建筑特色的村落一处,拥有标准客房100套。乡村记忆馆、养生馆、斗秀吧、跑马场、水上娱乐已对外开放,另有大型汽车露营基地、绿色生态采摘园、乡村旅游培训中心均以正常投入运营。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3、万亩荷塘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西魏湾镇境内。景区依托万亩水面、荷塘、森林,有湿地、滩涂、田园农舍等景观,设有水上游乐、生态农业、民俗风情、餐馆娱乐等新型生态旅游项目。

山东省曹县,曹古意为管理打官司的人,因曹国得名,中国芦笋之乡

4、曹州武术馆。是国家教委、体委批准认可的一所大型规范化、军事化教武育人的训练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