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大鴻制釉蔡憲昌丨論中國陶瓷如何更加健康發展

他,1944年出生於臺灣省臺中市清水鎮。1972年開始和二弟蔡憲宗涉足制釉行業,臺灣中國製釉股份有限公司應運而生。1992年把中國製釉引進內地,在大陸投資建廠。他,雖已年過古稀,但仍然奔波於大陸和臺灣之間,為陶瓷行業儘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蔡憲昌,中國大鴻制釉的董事長。蔡先生以帶動中國陶瓷行業邁向優質化領域為己任,力作行業的領跑者。這次我們有幸採訪到了蔡先生。和蔡先生的交談中,每一句中都透露著蔡先生對陶瓷行業的款款深情。“中國陶瓷發展到現階段有自己的優勢,同樣也面臨很多問題,如果解決這些問題,中國陶瓷的發展是不可限量的。”蔡先生說。

源頭乾淨,下游健康

蔡先生首先提到了陶瓷源頭的問題,蔡先生說:“源頭乾淨,下游健康。”確實,陶瓷上下游是互相影響的關係,目前在國內一些陶瓷企業上游採購中也有一些不是很健康的事情存在。

第一,陶瓷行業的拖款問題。陶瓷行業的拖款問題一直存在。拖欠3、5個月在行業內屢見不鮮,有的企業甚至拖欠18個月的貨款……。企業利用別人的資金盲目的擴充、盲目的去做各種投資。如果解決拖款問題,供應商提供優質的原輔料,銷售環節對自己的品質有保證,得到客戶的認可,反覆循環,陶瓷企業的發展會更加健康。

源頭乾淨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採購環節。舉例來說:顏料企業有的給3%佣金,有的給5%佣金,嚴重的影響產品的穩定,供應商自相殘殺造成整個行業不健康,老闆賺錢員工共享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應該轉成合理貢獻的獎金制度。

蔡先生提到杭州諾貝爾集團和一些有觀念的知名品牌,他們和上游企業講信譽、有交情。除非上游企業的品質、質量出現嚴重問題,或者價格高於市場價,否則他們不會輕易換供應商。對自己的供貨商講信譽,陶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好的聲譽,上游企業才會更願意和陶瓷企業達成更好的合作。

企業責任 陶瓷品質

說到品質,德國的品質人人相信,只要出得起價錢,閉著眼睛都敢買。

說到品質,董明珠對自己的格力空調承諾3年不用進維修站,為格力空調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

說到品質,首爾國際食品展,佔據60多個展位的中國展區幾乎無人問津!

蔡先生說:“我對董明珠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她曾說為什麼會出現馬桶蓋的現象?因為中國某些產品的品質不被信任。買個馬桶蓋,用了3個月就壞掉了,這樣的品質誰還能相信?”雖然這是個例,但是不得不提中國陶瓷市場現在存在的品質的問題。如果陶瓷企業對內(生產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對外(營銷方面)對產品品質有保證,做好對客戶的服務與承諾,這樣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說到這裡,這就需要陶瓷企業兼顧企業責任、行業責任、社會的責任。但是現在陶瓷行業中就是有部分企業做不到!這就是行業存在的問題,如果深入探討,現在有部分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發展,有了“第一桶金”,就去進行盲目的擴張,導致對產品品質的要求有所懈怠,最終導致陶瓷企業發展受到障礙。

創新路線 國際品牌

“企業想要長期發展,就必須走品牌化的路線。” 蔡先生說。

以前東南亞陶瓷市場發展的不好,但是現在東南亞的陶瓷企業都已經覺醒了,有很大的動作。一些大廠一直在擴展越南、馬來西亞市場。馬來西亞的NIRO去年做了30億美金!中國陶瓷後續的發展問題是每個陶瓷人需要思考的。

創新一直是陶瓷行業需要關注的問題。但是現在部分陶瓷企業沒有尊重設計師的概念,市面上瓷磚模仿的現象層出不窮。蔡先生拿來了特殊效果的磚展示給我們看,“這不是印刷出來的,有凹凸,會顯得很自然”。蔡先生說他們一直在創新,有的在國際上還沒做出來。沒有自己的創新,沒有特色,怎麼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這次談話中能聽出蔡先生對中國陶瓷有份特殊的感情,蔡先生說他這麼多年是一直是和陶瓷企業共同發展,大鴻也一直在研究一些項目,希望有助於陶瓷行業更好的發展。中國陶瓷發展到現階段,存在一定的問題,希望這些問題在業內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得到及時解決。逆境中求發現,挑戰與機遇並存。 他之所以如此豪邁、豪爽、豪氣,正是他那珍惜、珍重、珍愛自己的辛勤心作並尋求本心、本源、本真的「心」、「道」、「意」、「境」之全過程。“寬者,宏大、大鴻也。茫茫環宇, 以宏觀之,萬物皆生巨象,故寬為生之趨勢,長之方向,日月輪迴,其理如常,週而復始,不改其宗,此滋生萬物之源泉,欲成大鴻偉業,其心必寬;其道必寬;其意必寬;其境必寬。寬宏大量,大恩大德。故以寬為銘,切記於心;佔據全心;銘記於心。值此今時今日,他與【天地人和】為貴;與【風雲際會】取其勢般大度、寬容、淡定地攜同中外專家智囊共同打造中國製釉集團之大鴻品牌且以”賦予泥土新生命“為使命,基於建陶生命色彩與生俱來的追求之外,踐行陶瓷表面立體感的掌控活化妙用與瓷磚超常功能的低碳環保價值的虔誠與摯愛!這裡所及僅為“拋磚引玉”而已。我們將不懈努力,期許我們一起成長。

“跬步而不休,

跋鱉千里;

累土而不輟,

丘山崇成。“

——《荀子修身》

謹以此文獻給中國陶瓷行業並以饗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