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职场生涯」18年的职场经验,告诉你如何少走弯路!

「职场生涯」18年的职场经验,告诉你如何少走弯路!

引子

现在写回忆录有些早吧,但是回头想想,也工作近18年了,现在也是40岁的人了,我把人生最美好的18年,奉献给了我“热爱”的炼油事业,也算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些贡献。下面我会给大家讲讲我这工作的18年都干啥了。


前言

我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兰晓龙是我喜欢的作家和编剧,(有人不知道他是谁【士兵突击】他是编剧,但我更喜欢他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团长里提到;中国人就喜欢安逸,英国人死于偏见与傲慢,而中国人死于安逸与漫不经心。而我就是他笔下的典型性中国人。我的学校生涯,可以说是非常安逸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在班里的第三名和第十名之间徘徊,上课听讲,放学狂玩是我的学习方法,数理化成绩不错,英语天天背啊背还可以,语文一直是软肋,但是我一直点很正,初升高694分(录取线693),高考542(录取线530),在成功考上一个重点高中后,高中三年也是轻轻松松的,度过了,高考进入“蓄谋已久”的学校“抚油”。因为大连有个一个大型国企,叫石油七厂,作为没有背景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进入石油七厂,混口饭吃是那时的一个目标。

大学时光

大学四年,很愉快的度过了,虽然抚顺很难以让我满意的一座城市,但是大学四年在我的记忆中还是很美好的,那里虽然没有我喜欢的女孩,只有天天的体育运动(足球)还有就是兄弟们的经常的喝酒,大学前可是滴酒不沾的,上大学后白酒八两!四年在没有爱情的情况下,很快就度过了,面临毕业,96年,是第一年面临双向选择,同年级的不少,在寒假的时候都找好工作了,我的毕业确面临经验不足,我的大姐当时就在大连石油七厂,当时只要填个表我就会回到我满心向往的大石油七厂,但是我大姐那时,正好怀孕在家,所以就错过了,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那时我回大连地方,别的地方我是肯定不去的!

首次应聘

7月份毕业回家,没有工作,郁闷啊,开始参加各种招聘会,第一个厂家我现在还记忆深刻,一个大型化工厂(也是大型国企)号称厂址在开发区,招聘会留了电话后,开始面试,在一家小饭店里(我也纳闷怎么在那?)厂长人事部长等等一干人马全部到齐,开始问我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我印象中的,好象对我的毕业论文很感兴趣,后来我也问了下他们的工厂的状况,2万平方米的厂房给我印象极深,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就是个(200*100)米一个小厂子,后来根据留下的电话号码,得知是个生产耗子药的工厂,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知道,肯定不能去了。

五百万

后来转来转去,还是来到了我现在的单位,当时号称“五百万”是以年处理量五百万吨得名,在当时的单体装置,各个装置,几乎都是全国最大的了。入厂安全教育以后,分到了我一直奋斗到现在的车间,当时给我纸条上清清楚楚的是{制氢},拿到这个纸条,我还郁闷了好久,炼厂都知道,常减压是龙头,催化是老大,我咋分到制氢了呢?到了车间一看,是叫重油加氢和制氢联合装置,分到班组,应该看我是本行大学生,被分到了重油加氢装置分馏外操岗位,心里想着还可以,重油加氢,全国第二套啊,还是很有前途的。

首次开工

应该说,我是在一个最好的时间进入我们单位的,我们单位其实是在90年开始筹措,招了91和92年2批应届高中毕业生(操作工)后,在93~94年开始设计施工建设的,但是在95年,由于各种原因,全面终止,但是那时中国和法国关系好,法国总统访华,专门提出我们公司的情况,国家关于我们公司专门开了一个办公会,研究我们公司的发展,那时可以说是政治任务的,紧接着,要人有人,要钱给钱,一个炼厂保一个装置,迅速恢复活力,96年,第一批装置开工一次成功,我才上班不到一个月,分到1358的开工奖(那时96年,这钱对我来说,太多了)笑得都合不拢嘴了。紧接着97年我所在的重油加氢开工,也一次成功。开工那会,我还是个跑龙套的,基本就是跟着别人后面跑的小弟。那时觉得很苦,但是年轻,无所谓还有钱拿,连续六个月,周6.7加班,平时加班,一个月300的工资,加上加班费,都1000多,还是很羡慕人的。

七年弯路(一)

97年后全厂的装置陆续的开工正常,后续工作开始了,我也开始了我的“帮忙”生涯。

由于我当时的倒班岗位,我的作用可有可无,我这人比较老实,且不乱说话,所以只要上面(部门),需要抽调人员帮忙,车间肯定要把我派出去,第一份工作是,人教部帮忙,{定岗定编},抽调一个多月,最终近结束的时候,正赶上装置停工检修,车间调我回去停工,此次帮忙到此结束,和我一起帮忙那个留在人教部。

七年弯路(二)

第二次帮忙,是档案管理,开完工后,设备归档,我又帮忙,这次是半年,最终的结果是,我迅速从120斤增加到160斤,中午的午睡害死人啊。

但是这次帮忙。还有个好处,我经过了现任夫人的认可,当时我老婆也在那工作,我们单位女同志,极少,一线就一个办事员是女的,还是50多岁,一个技术人员的(外调)的夫人,部门的女同志,也多是如此,后来别人搭桥,我们就结婚了,呵呵。

七年弯路(三)

98年的冬季来之前,再次从班组抽调出来,整理装置原有的伴热线,三个人,一条条的试,终于把装置原来比较乱的伴热理顺了,正确率上了90%(以后新建装置,没保温前,全部纪录好,并画好图)。

紧接着99年,我们公司从法国引入了操作规程和操作图,开始编写,写规程写了一年吧,画图时间真是超长,2001年一直画到2003年,还没结束,给我带来的好处是,现场流程比较熟了,但是重油加氢不是储运啊,知道流程就全部OK了,我们这画图的储运大学生,画完图,回去就是储运的生产主任了,真让人羡慕啊!画图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02年世界杯,那时我在单位附近租的房子,正好是韩日世界杯,一场球没落下。

七年弯路(完)

为什么是七年弯路呢?个人觉得这七年,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不大,干一线生产,还是实际的开停工,事故处理最为关键,我是东帮忙,西帮忙,对我本身工作能力,提高太少,只是出白班的时间多些。我们这单位太特殊,现在还有93、96大学毕业生,还在倒班呢!

新的转机2004

97年到2004年,随着装置的首次开工,每年一次的换剂消缺,车间的一些管理人员,开始了人员调动,生产主任和设备主任陆陆续续都升到部门了,工艺人员开始短缺,鬼使神差的,这几年在重油加氢各岗位都呆过的我,被车间告知,暂定为制氢工艺工程师,晕啊,首次进厂的那个纸条(制氢),在我眼前晃动,再说我一天制氢没干过啊!

不怕,学啊!问啊!,唯一优点,脸皮厚,见人就问。并且在2003年,我们不少人一起玩一个网络游戏(传奇),虽然是个私服,但是不错,我们车间不少人在玩,每个班都有3~4个人在玩,当时我在里面也是比较牛的那种,给他们要钱给钱,要技能书给技能书,要装备也给了不少,我们还卖了装备,一起喝过酒呢。所以和班组不少人的关系都比较好,在我开展工作时比较便利,大家也比较支持我,虽然开始我啥也不会

慢慢摸索

先把各个反应原理整明白,然后现场慢慢的流程摸索好,以前的事故事件,拿出来学习。要下发的规定的时候,最挠头,但是我们的生产主任对我很好,下发规定前都1.2.3的给我先讲下,我写完后,让岗位上的大拿们看一遍,帮我把把关,再给生产主任看,这样的慢慢的开始上手了。我们这每年一次渣油加氢换剂,制氢也跟着折腾一次。每次开停工跟下来一次,就提高一些。并且正好赶上PSA升级,跟着老外又学到一些东西。可以说在大家的支持下,成功度过了那段尴尬时期。现在看制氢有别于别的加氢装置,有点化工装置的感觉,思维要求比较严谨,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个环节出错。

再次转机2005

好事情很快再次降临到我的头上,生产部,需要生产管理,在我们区要一人,很幸运的落到我的头上,(后来发现是有预谋的)。我调过去后,负责在公司层面上我以前所在的区的生产协调工作。部门生活还是很安逸的,但是人也比较难处,但是没心没肺的我,和大家的关系,至少表面上还是很融洽的。我把我的足球老本行也捡起来了,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虽然速度没了,但是眼神还在做着防守动作,我只要做好一点就好,不让自己和别人受伤就好。

大展宏图

人要发展,公司更要发展,公司的“十一五”配套装置要开始施工,投入生产了。要上一套加氢裂化一套大柴油加氢,一套制氢。开工组成立,车间层面的管理人员,组长一名,工艺三名,设备一名,狠吧,我们五个人的任务是带领一批操作人员,开三套装置。可以说我们这五个各个都是精英(我算半个吧)但是开完后也成为了精英。轰轰烈烈的大干了半年吧,前期设计没参与,现场施工到一半时间进入,(三查四定,DCS组态,包括制氢转化炉点火程序都是我们设计的),半年时间,没有休息一天,开工期间连续一周没回家,换来的是我工艺主管的制氢,开车一次成功,LUQI的工艺包,洛阳院设计的,带预转化的7万2的大制氢一次开车成功,开工奖记得是5000元,开工期间三次羊汤给我印象深刻(三羊开泰)。爽!觉得开新装置,特有成就感,累并快乐着!

低调做事

随着制氢开完工,我并没有返回生产部(我说调入生产部有预谋的吧),后来想想应该是觉得我工作总体协调经历不够,让我去生产部历练下。跟着大部队进入柴油加氢和加氢裂化的开工中,当时制氢开完后,有些小安逸了,这两套开工由于有另外两个工艺主管,没怎么插进去手,基本都是辅助多些,实际的参与少了很多。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新制氢在再次开工期间,操作失误,出现问题(大家都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临危受命,回车间组织新制氢开工,大家给的面子,更换好炉管后,再次开工,还算顺利,开车成功。

加氢裂化和大柴油也相继开工正常。由于制氢事故的事情,人事又做了些调整,我被死死的焊在一线,再没有回到生产部。制氢大家也知道,不显山不露水的,和我一起的开工组的其他4 人,都升了,有的部长了,最差也是生产主任设备主任了,我也挺好,小工艺员乐得自在。我主管的制氢,别人也插不上手,也没人帮忙,现在就是自弹自唱。以前是主任和生产主任都是制氢出身,我活好干啊,出问题两位老哥,就处理了,我来的时候,恢复开工就OK了,现在这一亩三分地,就自己玩了,期间公司破天荒的给了我几次参加制氢年会的机会,在那,跟着老前辈也学了不少,回来更有信心了,并且再2次开工过程中,外部有问题的情况下,装置还是开车成功,守住了我这一亩三分地。

顶住诱惑

不久,一个小的机会摆在面前,南方的一个大项目,需要一个懂制氢的工艺,可以带上老婆一起进入(正式工,老婆下岗在家,临时工让公司劝退),考虑了好久,那段时间,可以说很纠结,最终还是选择了安逸。

自己总结有几点原因:

1.我在这各单位没有明显的失职,领导对我印象还好,应该说,还有发展空间。

2.面临新环境,还要再次打拼,还要再次建立自己的根基,新装置开工不定因素太多,稍有不慎,马失前蹄。

3.兄弟姐妹叔叔大爷,两地分离,父母肯定跟着我(就一个儿子)现在还和父母一起住(从没离开)南方生活肯定不便。

4。孩子去了南方小城市,教育方面等等原因吧。

最终没有成行。可以说第三点是最主要的吧,不想父母再和我一起去受罪,毕竟个人觉得现在的城市还是比较适合居住的,气候好些,至于职位和钱多少,我倒不太在意。

现在状况(再次挑战)

转眼又是“十二五”了,新上的连续重整很自然的又落入我们一区,这样又面临着新的局面,一区过于庞大,一套渣油加氢,一套煤柴油加氢,一套蜡油加氢,一套蜡油加氢裂化,一套大柴油加氢,2套制氢,再上连续重整,那就不是区了,比一般分厂都大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区一分为二。我被分到四部,一套煤柴油加氢,一套蜡油加氢,2套制氢,还有就是新建的连续重整和汽油分离,转行干安全,正在慢慢适应中。

新建的连续重整的,重整氢提纯PSA设计建设开工,我也得参与进去了。最终选择了德国的LINDE的PSA,并为此还去了趟德国,也算为了我18年的炼厂奉献有了些回报吧。

小花絮(国外购物)

教大家在国外英语水平极低的时候 如何购物。我的英语应该是高三的时候最好,后来的英语都就饭吃没了,那么我这水平在国外能购物吗?没问题。以我在德国买钢笔为例:到商店后,服务员一般会问:“Can I help you?”这时,你可以这么回答:“I have a look。”也就是说,不买我看看,当你觉得要买,问价的时候,你就说:“I will buy this。”手跟上,指着要买的东西,再问:“How much?”服务员会在纸上写价格,钢笔有一次性笔芯,你再要问在中国是否能买到:“Will I buy in China?”服务员一般回答:“No problum。”当一切都买完,要退税咋办,你可以这么问“airport。”服务员就知道了,给你办退税单,哈哈,大功可成。

小结

该结尾了,唠唠叨叨写了这么些,大家也不知道烦不烦,反正我的经历一般人没我多,在这感谢下,带我的那位生产主任,就是我隔壁的,哈哈,他可以说是我启蒙老师。再就是感谢那些在生产中支持我的操作人员们,你们是最棒的,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不敢说百分百你们的功劳,也说占80%,什么制度都是扯淡,你们丰富的生产经验,对现场异常的敏感,对每一个操作的兢兢业业,是这几年安全无事故的真正的基础,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我们比别的公司不同的就是因为有你们!

也希望海川的朋友们,以我的经历为借鉴,少走弯路,不要安逸,努力积极工作,真正做到手里有活,心里有想法,多多升职,多多发财!

18年,在40岁,海川给我个机会,让我发了这个帖子,致我为了炼厂已经逝去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