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

——記廣州市河南商會副會長、廣州仕弘保溫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光輝尹光輝簡介: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尹光輝,河南固始人。1990年赴廣州打拼,曾做過工人、保安,也開過餐館、旅館;1999年他投身物流產業,並在這個行業打拼了13年之久,幹出了一片天地;2014年轉行做聚苯乙烯材料,經過兩年的苦心經營之後,其公司產品質量越發過硬,廣泛應用於周邊的建築物上作為保溫、防水材料,併成功應用在港珠澳大橋上。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當過工人、保安,開過餐館,做過物流,曾經歷輝煌,也遭遇挫折,但憑藉著不服輸的精神,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他就是

廣州市河南商會副會長、廣州仕弘保溫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光輝。歷經多年打拼,如今尹光輝的事業越做越好。

帶著幾十塊錢闖廣州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米崗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工廠廠房裡,只要有時間尹光輝都會在生產線上轉一轉。“如今業務量比較穩定,我這廠生產的聚苯乙烯保溫材料,大概佔據了廣州市場的三分之一,與其他兩家基本上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尹光輝告訴記者。

1990年,20歲的尹光輝因為家庭貧困,不得不走出固始縣柳樹鄉,登上了南下廣州的綠皮火車。“當時我出門的時候,身上只有49.5塊錢。”這也就意味著,他必須儘快找到工作,否則就面臨沒飯吃的境地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不缺乏就業機會。尹光輝很快就在一家手套廠找到了工作,當了一段時間的工人,之後又改行,做了一段時間的保安。

給別人打工,一輩子當一個打工仔,這不是尹光輝想要的生活。1997年,在廣州待了幾年時間的他,已經積累了少量的資金,計劃著自己做生意。於是,他租了幾間房子,開了個家庭餐館,也提供住宿,兩年多的時間裡,生意波瀾不驚。“做生意的過程,也是我積累人脈的過程。”尹光輝並沒有把開餐館、旅館單純看作是掙錢的過程。由於來這裡的客人主要是老家人,他的餐館成了老鄉們聚會、交流信息的場所,尹光輝也得以結識很多老鄉,獲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聽到了別人很多很好的思路。由於為人熱情,他的店鋪樓上幾間房有一段時間成了固始縣駐廣州辦事處的辦公場所。

物流大潮的弄潮兒

餐館、賓館生意雖然是個穩當行業,但不甘平凡的尹光輝還是想做更大的生意。1999年前後,他看中了前景很好的物流行業。於是,尹光輝用前幾年做生意掙的錢做了投資,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購買了運輸車輛,轉行做起了運輸。

由於時機趕得好,物流行業正處於上升期,尹光輝的物流業做得比較順利。在自己的努力和親朋、老鄉的幫助下,他先後拿下了格力、美的等一些大客戶的訂單,將其產品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完成了對一些區域運送的“壟斷”。物流業做得風生水起,高峰時期,公司名下的半掛車等運輸車有30多臺,員工100多名。

“幹物流掙到了一些錢,但也是個操心的事情。”尹光輝坦言,因為跑運輸要爭取時間,他的員工們經常要夜以繼日,保證貨物的及時送達。夜晚開車,最大的問題就是安全。“那個時候,我最怕夜裡聽到手機響,基本上沒好事兒。夜裡打來的電話,基本上都是交通事故,搞不好就有人員傷亡,讓人神經高度緊張。”尹光輝說,那段時間留下的後遺症,以至於現在夜裡聽電話響,他都有些緊張。思慮再三,尹光輝下定了轉行的決心。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公司外景

進軍新材料 實現新發展

轉行,到底做什麼呢?尹光輝一直在思考,但一直沒有答案。轉機出現在2013年,年底時他回到了老家。在與老家人的交流中他得知,村裡有好多人在外面做聚苯乙烯材料,都掙了錢,其中一個還在江蘇做成了行業的龍頭。“我是不是也可以做呢?”他就向那些已經投身聚苯乙烯材料的人請教,大家都很支持,還表示可以幫忙提供技術、經驗。

說幹就幹。2014年,尹光輝購買了機器設備,招了一批工人,開辦了自己的工廠,開始生產聚苯乙烯保溫板。“看花容易繡花難。”用這句話來形容初辦工廠的尹光輝再合適不過了。

“第一年下來,不算機器啥的,沒細算賬,但虧了好幾十萬元是有的,這還不算前期打市場的成本。”儘管前期有心理準備,但盤算下來,尹光輝心裡很忐忑。因為不懂技術,好不容易拿下的客戶,卻因為產品的質量達不到客戶要求而失去。業務員不懂業務,客戶問起有些相關術語,一群人都不懂,市場沒有打開。如果再這樣下去,第二年恐怕還是要繼續虧損。第二年真的又虧損了,並且越虧越多。尹光輝開始對廠裡資產進行清算,打算不幹了,可一算髮現,兩年的時間裡,200多萬元已經虧了進去。

思來想去,尹光輝決定還是要把廠開下去。“我當時想了幾個原因:第一,我不幹這行了,現在去幹什麼呢?第二,別人幹這個都掙錢了,為什麼我虧錢了呢?第三,廠裡的員工,基本都是老家人,都等著跟我混飯吃呢,我就這樣不管他們了嗎……”種種理由讓尹光輝下定決心繼續堅持做下去。他首先自己開始學習,又花重金邀請了一個技術廠長,招聘了一些懂行的業務員,對他們進行專門的培訓,自己基本上每天吃住在廠裡,加強管理。就這樣,市場逐漸打開,產品質量也越來越過硬,在業內漸漸有了名氣。2016年,廠裡基本上實現了扭虧為盈,2017年,終於實現了盈利。

「風雲信商」20歲的他,為了“光輝”歲月,揣著49塊5毛錢南下……

倉庫裡待裝的聚苯乙烯保溫板

“港珠澳大橋項目就用了我廠的材料,其中有8000多立方米的防水材料是我廠生產的。海南省、廣東省許多地方建房,也用了我廠的材料做保溫、防水。因為這邊的氣候問題,現在建房已經把防水、保溫作為一項硬性規定,所以我這個材料很有前景。”對於未來的發展,尹光輝信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