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日本的聲優讓人深陷其中,而中國的配音讓人分分鐘齣戲?

苡居Ync66290


我認為,中國配音讓人分分鐘出戏,這種感覺其實是錯覺。

日本的聲優很多都是一人有很多聲線,而且很多除了是聲優還是唱見,所以會給大家營造出一種日本聲優可以讓人深陷其中,而且無論配什麼都很合適的感覺。舉一個比較有名的聲優,他就是那種配音很完美,聲線多變而且還可以唱歌的:神谷浩史。他配音過的作品數不勝數,《夏目友人帳》中的暖男夏目貴志、《超時空要塞F》中的米海爾·布朗、日本人氣超高的《物語系列》中的男主阿良良木歷,還有《黑子的籃球》中的赤隊(赤司徵十郎)。神谷浩史的很多作品都是爆紅,或者現在還沒有過氣,神谷的聲音多變,無論是哪種聲線,都可以吸粉無數,加上自帶的配音天賦以及後天的不斷努力,神谷浩史的呼聲也一直很高。

而中國的聲優其實也有很多優秀的,只是佔比沒有日本的聲優那麼多(中國動漫還在發展中,暫時沒有那麼多的聲優露出)。目前比較火的中國的配音演員或者聲優,也有很多帶有唱歌技能,而且配音技能也足夠到位的。在這裡舉幾個比較火的配音演員(火過的也算)比如邊江、阿杰、葛平(這個是經典了,葛平老師配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充滿著滿滿的童年回憶)。這麼看其實中國很火的配音演員還是很多的,只是沒有那麼多的露出,所以可能讓人們接受到了一種“中國的配音會讓人分分鐘出戏”的錯覺,順便一提其實有很多聲優/配音演員的作品值得關注,在這裡推薦一下山新,是隸屬於北斗企鵝工作室的聲優。


卡密動漫


說起現在的動漫國語配音,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生硬出戏,特別是現在國漫不斷推出動畫作品,很多人感覺在配音上都是一個樣式,千篇一律,這是國漫目前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之一。

究竟是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媚外心裡” 還是 “國語配音本身有弊病” ?網友也是意見不一

以往國產漫畫,經常被埋汰為畫風好濃烈的國產風(其實無論日漫、美漫、港漫還是韓漫,都會帶有一定的畫風風格辨識度)

而現在,國漫畫風基本上被接受了,畢竟劇情才是最主要的,畫風風格能入目即可。(參考 【一拳超人原作版】、【靈能百分百】,ONE老師憑藉過人的分鏡能力和精彩的故事,漫畫依然能火起來)

但國漫需要邁過的難關仍然有很多,在進入國產動畫發展時期,緊接著來的聲音則是,國產動畫的配音太尬了!!!

畫質上基本沒啥問題,畢竟用錢能解決,作畫人才基本足夠,就算不夠也能在國外找團隊來湊,但配音就不行了,因為外面的配音員不會說普通話啊!!

拾部君是在廣東長大的,小時候看動畫片大部分都是香港的粵語配音為主。

但從小的遍閱所有動畫片的我,對於普通話配音動畫,也是不會錯過的,小時候沒啥娛樂,在家裡電視就是唯一樂趣了。

這個電視臺的動畫片放完,就會轉到其他電視臺去看,基本上都掌握了自己一套觀看流程表,清楚知道每一個時段在哪一個電視臺會放什麼動畫片。

在看國語配音的動畫,小時候也並不覺得很突兀。(這裡先排除小孩要求比較低的可能,因為現在翻看也依然不會覺得突兀)

但看現在國產動畫,卻會感覺到一絲絲尷尬的不自然,具體原因,細想了一下,拾部君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不找最合適的聲音,只找最蘇的聲音

國漫崛起,女性群體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加之《戀與製作人》在女性用戶中大火,吸金能力乍現於眼前。導致很多動漫作品中,對男神的塑造加大力度,男性角色人物偏美型,而加之聲控群體不斷擴大(《戀與製作人》就是靠聲音俘虜了一大班女性)。導致在動畫中的角色配音,只要是男性角色,都要找上一把蘇蘇的聲音來搭配。

例如在《全職高手》中,很多角色都是蘇蘇的男神聲線,就算一些年紀偏小的男性角色,雖然在聲音對也做了區分,但依然是選擇了很明顯的蘇蘇男性聲線。

或許部分觀眾也會覺得蠻合適的啊,但拾部君認為這就是做成千篇一律感覺的基本源頭,正因為眾多的小小不合適,所以堆砌出了整體的聲音尷尬感。

其實在很多動畫中,男性覺得也一般採用女性去配音,《柯南》中的江戶川柯南,《哆啦A夢》中的大雄和小叮噹,《蠟筆小新》中的小新,如果說這些都是小孩子,所以用女聲去配是合理的。

那麼《龍珠》中的孫悟空,《海賊王》中的路飛,《火影忍者》中的鳴人,這些角色都是女聲去配男性角色。

聲音好聽很重要,但聲音本身適合動畫角色,才是更重要。所以,現在很多人在國漫配音整體聽完下來,會感覺聲音好聽,但就是不合適。


2、情感不代入,但憑好聲音不能豐富角色

雖然是配音,但專業的配音員是需要“演技的”,或許你會問“演技?聲音怎麼會有演技呢?!”,其實配音的演技,跟演員的演技是相通的,即使不用露臉,但都是去演繹這個角色,需要入戲

這裡以港臺配音員為例,前段時間拾部君也聽到一輯關於香港配音員科普式整合,來自---尷卵尬電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後臺回覆【尷尬】,獲取完整版的收聽地址。(純粵語的哦)

主播嘔心瀝血整理了很多熟悉的港臺聲音,在聽的過程中,拾部君都嚇了N跳,心裡對白就是那幾句,

“哇靠,原來是同一個人來的啊”

“哇靠,剛剛還是老大媽,怎麼突然變成了少女!!”

“你妹的,是怪物嗎,聲音可男可女,可幼有老,可正太可御姐”

但其實正如第一點提到例子,無論是來自央視的金龜子姐姐劉純燕,還是來自中國臺灣的蔣篤慧,亦或是日本的殿堂級配音員田中真弓。

很多時候,配音員都會在一部動畫中分演幾個性格迥異的各色,在觀看的時候,如果沒有查看資料,還真分辨不出是同一個人。

這裡再列舉一個男性配音員的例子,就是來自香港的陳欣。15歲進入配音行業,至今已經超過35個年頭。

早期香港電影蓬勃發展但動畫還沒普及的時候,他經常為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的等配音,後期為《幽遊白書》中藏馬一角配音而大火,聲線屬於成熟英俊類型,但同時他能輕鬆駕馭各種風格配音,在搞笑配音路上也是一流!

其配音的動畫角色,至少在300個以上,而且沒有固定統一的性格,怪醫黑傑克,櫻桃小丸子例從未露臉但一直吐槽的旁白聲音,龍珠裡面的波波,鋼煉裡面的傷疤人。

波波...傷疤人...居然是同一個人...

只能說香港配音員都是妖怪,配什麼像什麼,這大概就是專業的配音員吧。


3、配音員還需要提升,做專家而不是做偶像

嗯,第三點,是在第一點和第二點之上得出的,目前國內新生代的配音工作時和配音員,大多都是衝著蘇蘇的聲線作為賣點,反正聲音好聽,配出來的質量也不差,就算有點尷尬的,也沒所謂吧,反正現在的受眾喜歡聽蘇蘇的聲音就夠了。

衝著做聲優偶像去做配音,而不是以聲優老怪物作為職業目標。花了很多時間去專研怎麼用蘇蘇的聲音去探索動畫觀眾耳朵的G點,只要讓一大堆女粉絲聽完之後喜歡上這個男神角色就夠了。

配音員本來應該是用聲音去豐富角色,去成就這個角色的,倒轉頭來,現實是配音員利用角色去豐富自己,成就自己。本末倒置,急功近利,將會讓專業度大打折扣。

可能,隨著年代的發展,將來配音員也會區分為偶像派和實力派了,難道要轉行做歌手嗎?

拾部君依然覺得,配音員還是最應該先做好每一個角色,沉澱下來才能提升,上訴舉例子中的配音“老妖怪”,除了厲害得像妖怪之外,這些資深配音專家也的確夠“老”,幾十年的行業經驗,用聲音去豐富了整個動畫市場。


4、結論:動漫配音的尷尬,與國語無關。

在動漫配音中,很多人都會覺得,大部分日語配音英語配音粵語配音都很自然,但來到了普通話配音,就顯得尷尬。

首先,普通話配音其實已經存在很久了,但以往很多日番都是中國臺灣那邊進行的配音,在我們這邊直接進行播放了,臺灣的動漫配音已經證明了普通話並不特殊,不存在普通話配動漫就會尷尬的事情。

另外,在內地配音方面,央視的配音組也是槓槓的,大風車系列動畫的配音,雖然都普遍低齡向,但專業程度一點也不差,至少比現在千篇一律的蘇蘇男生要好。

最後,雖然拾部君是聽著粵語配音長大的,但國語配音的一大神作,我至今認為是不可超越,無論哪種語言都超越不了。

央視出品的,國語配音的無可撼動的地位神作----《海面寶寶》。國語配音並不差,只是行業專才還是需要時間沉澱,希望更多的往聲優老妖怪發展而不是成為偶像去圈錢走秀。

當然,一部分偏激的人,極度排斥國產動漫的人,無論怎麼做好,他們看都不會看就會開噴的。

拾部君也希望國漫越來越好,真正崛起,但實話實說就是,目前整個行業還是需要靜下心來沉澱,不能急功近利。

以上,就是拾部君本期的推文。對於“為什麼日本的聲優讓人深陷其中,而中國的配音讓人分分鐘出戏?”的看法。


關注【拾部動漫】,每天推送有態度的動漫推文


如果覺得拾部君的回覆對你們有幫助,麻煩給我點個“贊”吧!


拾部動漫


個人觀點:聲音體現人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線。一個漢奸角色,他的聲音就絕對不會被配成正面角色的那種正派的聲音。

動漫上女性的有很多類型:傲嬌、人妻、內向、假小子。不同的人格都配有最合適的聲音。想一想自己讀小說腦子裡給角色配音不也不同嗎?男性也是,豪放、膽小、深沉。人設不同,聲音也必然不同。

就是這樣。

日漫有聲優這個職業,而且一個聲優往往有好幾個聲線。聲優的工資聽說是以資歷來排的。聲優是會鑽研這個角色的,還有監督,導演給他們糾正。

國漫聲優資源就有限,往往是主持或者明星來給配。往往男主畫的是挺帥的,但是一張嘴,就感覺聲音配不上這張臉。不同人設的女性角色聲線區別不明顯。

但是,進來也有不錯的國漫配音,小編我也見過幾個張嘴死的日漫。

所以,我覺得出戲是因為人物的聲音和人物的設定不匹配,甚至矛盾。與我們自己腦海裡認為該有的聲線差距太大。要解決這個問題,還要製作者多多考慮了。


軟體蝸牛


為什麼出現這種感覺,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多年在動漫領域的看法說一下

中國聲優其實已經很出色了之所以產生這種感覺無非是這幾種情況

1中國動畫有過巔峰,但(xx大革x)衝擊後變前進道路受挫,沒有第一時間趕上,反被日美趕超,久而久之日美因為動漫出色也日益深得觀眾習慣和喜歡

2動漫配音配的完美講究什麼?人物的情感表達嗎,錯,大錯特錯!這只是一部分原因。我個人認為

如果一個動漫角色被配音揣摩到細緻入微,最後的呈現效果也不聲優能決定的,一方面看觀眾喜好的程度,另一點一個畫面人物交流,嘴型都不怎麼變化,基本的大致口型都懶得做,就重複一樣大小張口,看著能不彆扭嗎?!就想著藉著國家動漫興起類計劃圈錢!同一個場景動作來回用,人物對話要神態沒神態,嘴巴一張一合,眼裡沒光,聲優再怎麼努力都白搭,有時候配的句子都說不完,動畫裡的嘴就已經閉上或者又反之。聊天,場景切換,卡卡闆闆不流暢是配音最大的障礙!

當然這是一部分現象,還需努力,任重道遠


不著急升級


不好意思,我來了。

日語聽得懂,雖然沒到中文級別,但也差不多,覺得和國漫配音一樣出戏怎麼辦? 且不說動畫的啦!前段看到三生三世的日配視頻,楊冪滿嘴日語,還不是一樣地出戏一樣地尬… 這種完全處於習慣的問題。

再者,我看其他人說的也沒錯。日漫 日劇 日本音樂,很多人剛接觸的時候,是完全聽不懂的,只能靠著那個韻律、旋律,看多聽多就習慣了!

我舉個簡單的小例子吧,拿盯宮理惠的這句うるさい!諧音:無路賽!對畫面,聽10遍20遍,urusai……urusai;回過頭,聽一遍中文版的,煩死了……結果當然是中文版出戏;反過來結果也是差不多一樣的;習慣與環境在影響著你。

這些年,國漫沒有到崛起的地步,但卻迎來了一波春天。國語配音本來就不差,現在只能說越來越好了。反過來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老了。

現在身邊有著不少只看國漫,不看日漫的人,或者說比你小一輩的孩子,很多現在甚至都只看國漫的,你給他們看日漫,他們都不喜歡的,或者說日文配音版的國漫,很多都不感興趣。因為在他們眼中,看自己熟悉的就好!

又或者說,等你某一天對動漫不再那麼有以往的熱衷,你可能會想看點簡單的……(日語大佬的話,當我沒說這一段)

總結一句話,怎麼舒服怎麼來!


三森海未


首先說一點,國外的配音水平確實比國內高。不是不愛國,這是事實。個人發現的差別有一下幾點。

第一點,國內配音配音演員因為行業成熟度的原因總體水平確實不高。最明顯的表現是情緒,語氣的表現力不夠,像是在唸臺詞代入感差。那種感覺就像是看沒演技的演員在尬演一樣。(當然劇本,劇情問題導致的臺詞尷尬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點,純屬配音方偷懶,國產動漫普遍沒有環境配音,或者環境音簡單粗糙。仔細回憶一下,你一定能感覺到很多動漫不管場景怎麼變,聲音的環境都是室內(錄音棚)。而日本動漫裡空曠教堂的腳步聲,海風的聲音,人迎風時的大喊和山洞中的回聲都是經常能聽到的。代入感本來多種細節共同產生的,直接刪掉一些細節必然導致和日本動漫相比代入感變差。

第三點,一個專業性的問題,配音和配樂不協調。國內現在的情況是把臺詞情緒和音樂情緒對應好沒問題,但是兩種聲音的音量該怎麼配合卻沒有搞清楚。舉例,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動漫觀眾觀眾的信息排序是:畫面組合>環境聲音>配樂>配音語氣(情緒)>文字內容。當高潮部分有人物獨白的時候,決定代入感的信息是:文字內容>配音語氣(情緒)>配樂>畫面組合>環境聲音。根據情況不同,順序會有其他變化,有興趣的可以去參考一些經典的動漫作品。但大多數國漫製作方顯然沒弄清這個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臺詞聲音很大,配樂聲音很小。再加上配音員語氣情緒的問題就會很出戏,很尷尬。

最後分析一下原因。這些年國漫最大的賣點是什麼?答案:畫面。

自從玄機的《秦時明月》成功以後,大量的資本和人員進入到了動漫行業。《秦時明月》確實是一部好作品,但它給行業指了一個壞方向。即:畫面高於一切。

近些年出產的動漫有什麼特點?答:畫面越來越精細,特效越來越炫酷,女角色穿著越來越……😒跳過這個話題。

總結來說就是:錢都花在畫面上了,其他的湊合湊合就行了。

所以配音差也就是很正常的現象了。不過我們應該保持信心,當越來越多的作品因為配音問題而虧錢的時候,行業必然會重新重視起配音問題。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一切都會變好的。


鐵板古卷


這個原因有很多了,個人認為主要的是以下的兩點。

一是國語和外語的差別,大多數觀眾是聽不懂日語的,所以只能感受到聲優表達的情緒,不看字幕並不懂什麼意思。所以那些“羞恥”的臺詞我們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但是如果換成國語,那是不是會“羞恥至死”,有種怪怪的感覺。而字幕又會分散觀眾的一部分注意力,就算想出戲,那錯過一段就彷彿錯過了全世界。

二是是中國聲優確實和日本的聲優有差距,有時候不是動漫不好,是聲優毀動漫。聲優是動漫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給角色賦予靈魂,好的人設塑造離不開好的聲優。如果聲優不好,那必然是會出戲的。沒有角色代入感,讓觀眾無法感受到動漫中的人物是鮮活的,這樣的聲優不是好聲優。只有好的聲優才會為動漫添姿增彩。

不過近年來國漫正在崛起,也是有些聲優很好的,也很受歡迎。比較有名的有傑大、蘭陵等。相信未來中國的聲優一定會越來越好,為我們呈現更多的優秀國漫。


一樂醬


一、先入為主

二、文化渲染,或者說是一種文化入侵,比如流浪地球,很多人覺得臺詞很差,劇情很差,人設很差,但是放在好萊塢大片裡卻沒問題,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用英文來說那些中二臺詞,習慣了美國人來拯救世界,習慣了白種人作為電影中人種的主體來作各種人設。

三、不匹配,講個例子,很多人看粵語片都喜歡找粵語版的,因為其中很多段子是在粵語中產生的,你聽普通話版的就覺得有些地方莫名其妙,再比如,我們看琅琊榜普通話版本覺得沒有問題,可是我們看日語版的時候,就會感到濃濃的中二氣息,好像在看古代版名偵探柯南,現在的情況就好比非洲土著表演跳大神,我們給他們加上絲竹管絃,自然就覺得不協調,可以說是音庫的問題,我國聲優現在的發展比較緩慢,也有許多大佬,大家可以發現,即使大佬可以變很多種音,可還是有的配熱血動漫合適,有的配肥皂劇合適,無法兼顧。合適的聲優配合適的劇本,好比合適的演員演合適的劇,都是一個道理,但目下優秀聲優的數量供不應求,只能一個人當十個人來用,讓人感到不適也是難免的。


風箏上的詩


在看動漫的時候,大家都會絕對日本聲優真是厲害,聲音和動畫人物毫無痕跡,完美的將三次元和二次元進行了融合,但是聽到國產動漫配音的時候就好像聽到了尷尬的事情,分分鐘出戏,我覺得是由幾個原因滴。

首先,我覺得是因為聲優的差距。

說實話我覺得日本的聲優大部分都是比中國的聲優強,畢竟日本也是動漫大國,聲優就是相對應的產業,所以日本的聲優當然不會差,他們也會有專門的動漫學校,專門的聲優培訓。而在中國,動漫才剛剛起步,對應的聲優陣容也不會太強,而且播音主持主要練的是主持人,不是聲優,專門聲優培訓的地方較日本少很多,自然會聽的有些彆扭。

第二,聽日本很舒服聽中國很彆扭是因為漢語咱們熟知

漢語咱麼都知道,如果漢語配上動漫人物就覺得很怪,而日語咱們大多數人不是在日本環境長大的就不會覺得如何,比如《網球王子》樺地總是喜歡說“是”,如果中國配音說“是”就很怪,而且還是那種語氣,但是同樣“是”為什麼日語就不會覺得彆扭,那是因為咱們不是很熟。

其實日語本身聽著很舒服,我記得有研究人員研究過說日語的發音有什麼規律,會聽著好聽,但是不管怎麼說還是實力的問題,我記得《網球王子》中國語版的菊丸英二是配的最好的,他完全的將菊丸淘氣機靈勁配出來了,完全可以媲美日本菊丸的配音者,還有國語的不二也相當不錯,一聽就有種溫柔但內含腹黑。

不過好像全國大會不二的配音換了,然後不二變成娘娘腔了,給你們排個雷......


娛夫捕娛


說實話,這並不全都是因為聲優的原因。

首先,確實可能有一部分是聲優的原因,但這也是因為文化產業的原因。

日本的動漫產業十分發達,而與之相對的是聲優產業也十分發達,厲害的聲優甚至能舉辦演唱會。日本每年希望投身聲優的人不計其數,與之相連的各種聲優的培訓班也數不勝數,比如說著名的聲優松岡禎丞,當初就是為了成為聲優離開家鄉,一個人出來打拼,一邊上培訓班,一邊打工。

日本的聲優產業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一條熱門的產業鏈,聲優是熱門職業,而且競爭相當激烈,由此就可以知道能出頭的聲優必定也相當出色。

但相對的,說到中國的配音,大多數人可能都是一臉茫然,不知道還有配音這個產業,也不知道這個產業怎麼進入,但其實中國的配音也有很多厲害的人,比如綜藝節目中就請過一些老骨幹的配音,配《三國演義》電視劇等的,都是十分出色的。

但中國的配音行業不是特別發達,進入也無法獲取到相對多或者穩定的收益,所以中國的配音有許多是兼職的。

但是現在,國漫已經逐漸崛起,在中國漫畫越來越多的被改編為動漫,並且受到關注的時候,中國的配音也受到了關注,很多人知道了邊江大大、知道了張傑大大。而在《狐妖小紅娘》的中日配比較中,也出現了中配,特別是塗山雅雅的配音,中文聽得比較好的評價,這並不是想要比較兩個聲優,只是想說中國的配音或許遠比你想象中的好,同樣有一群正在這個崗位上奮鬥的人們!

其次,除去聲優的原因外,我還想說那是因為日語你聽不懂。

看動漫的時候,日語你必須看字幕,聽其實是聽不懂的,只能聽個音色,而中文確實耳熟能詳。

再者,可能是語言文化環境不同,日語翻譯過來的有些詞句與中文的日常習慣語言並不相同,因此聽起來有點奇怪,也就是可能有“翻譯腔”。

其實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蠟筆小新、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網球王子、犬夜叉其實都是中配的,那時候也沒有多少奇怪的感覺,我一開始聽名偵探柯南的日配才覺得有點奇怪,後來日配的聽多了聽中配的有點奇怪。這大概也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