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从学生时期开始,我们就不停地在读书与学习各项技能,并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测验,或许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经验是:

为了隔天的考试而今晚挑灯夜战,虽然明知道熬夜有害健康,还是会选择牺牲睡眠来换取可能更高点的分数。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证实:睡眠不仅仅只是让身体和大脑获得休息而已,它还是大脑是否能有效学习的关键。并且这种学习力的培养,从小婴儿时就已经开始了。

婴儿正常的睡眠结构

在谈睡眠与学习力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婴儿的睡眠结构。

人类正常的睡眠周期由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又称为活跃睡眠(Active Sleep, AS)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NREM),又称为安静睡眠(Quiet Sleep, QS),这两个不同睡眠阶段构成。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宝宝在睡眠中学习

图中的新生儿头上戴着很多电极进行脑电波检测。而在旁边有个吹气口,一吹气,眼睛会眨一下,形成一个脑电波。通过反反复复吹气,让孩子引起脑电波。结果显示,白天眨眼试验与晚上睡眠时期睡眠眨眼吹气的脑电波是一样的。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这说明对于新生儿来说TA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在学习TA白天学习的东西了。举个栗子:4个月的宝宝白天翻身不够,晚上睡觉时就会“补上”;所以睡眠对于学习的功能,在小婴儿阶段就已经有了。

睡眠影响脑发育

脑细胞的发育完善过程,主要在睡眠中进行,睡眠有利于脑细胞的发育,对提高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是很重要的。新生儿期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此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小儿的睡眠时间逐渐缩短。

一项针对早产儿的研究发现,在新生儿阶段,婴儿的活跃睡眠发育成熟度与大脑发育的成熟度成正比,活跃睡眠发育成熟较快的早产儿在3岁时的认知发育水平也会比较好。

而相反的,如果早期睡眠剥夺,特别是REM睡眠的剥夺可能会造成大脑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或发育障碍。H Arditi-Babchuk等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觉醒或哭闹多而REM睡眠较少的早产儿,其6月龄时的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智力发展指数(MDI)就会较低。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睡眠与语言能力

G Dionne等对1029名双胞胎婴儿队列的语言能力进行观察,发现6、18月龄时的白天-夜晚睡眠时间比例与其18、30月龄时的语言能力呈负相关(r=-0.12~-0.17)。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发展阶段语言能力受睡眠的影响程度不同。在6月龄时更多的取决于遗传因素作用,而到了18个月龄时婴儿语言能力发展水平受睡眠环境及父母相关睡眠养育行为的影响是超过遗传因素的作用的。

因此,也就是说,睡得好的宝宝,语言能力也能发展地更好。

别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

睡眠与认知、注意力

婴幼儿连续睡眠能力与认知发育存在着相关性。随着月龄增长,婴儿夜晚连续睡眠能力逐步增强,到3月龄时最长连续睡眠片段平均约为3.5h,6月龄时婴儿最长连续睡眠片段平均可长达6h。有学者报道通过减少对婴儿夜间睡眠的打扰,发现睡眠连续性较好的婴儿对外界事物更感兴趣,且在母婴交流时,其活动水平、注意力、知觉的敏感程度及对声音的反应能力比较好,母婴交流效果更显著。

今天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为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在遗传基因不可改的条件下,后天的营养教育自然无法忽视,但是小则几万的培训早教费,大则几百上千万的学区房,却又让广大工薪阶层大呼“吃不消”。

我们似乎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睡眠”这样一个对所有人都“公平”又“高效”的因素。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请别再让孩子的学习力输在了睡不够上,这样未免太可惜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