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用這個簡單的“五指複述法”,幫孩子搞定頭疼的“看圖說話”!

用這個簡單的“五指複述法”,幫孩子搞定頭疼的“看圖說話”!

能把故事有邏輯地講出來,才算真正讀懂了這個故事

“看圖說話”是很多私校幼升小面試都會考的項目,也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難題。

前幾天,就有媽媽跟我討經驗:

千媽,看圖說話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啊。

我家娃是想到哪兒說哪兒,完全沒有章法。

怎麼才能讓他表達清晰有條理呢?

的確,看圖說話要求孩子不但要敢說,還得會說。

沒有邏輯思維,就哪怕說很多,說出來的東西也是囉嗦混亂的,別人聽不懂,得分也不會高。

我的改進方法是平時就多陪孩子做練習。

千尋五歲左右的時候,我就開始進行看圖說話練習了。當時沒想過“應試”,純粹就是為了鍛鍊她表達的邏輯性。

過程中,為了幫她捋清思路,我用到了“

五指複述法”。

“五指複述法”是美國小朋友常用的一種閱讀方法。

它把構成故事最重要的五大要素:主角、地點、問題、事件、解決辦法,和五根手指聯繫起來,方便孩子理解記憶。

千尋用這個方法練習一段時間後,效果很明顯。

剛開始她也是想到哪兒說哪兒,後面就變得越來越有條理。

欣喜的同時,我也想把這個簡單又實用的方法分享給更多人。

雖然不見得每個孩子都適用,但一定是對家長有參考價值的,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

用這個簡單的“五指複述法”,幫孩子搞定頭疼的“看圖說話”!

1、什麼是五指複述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當你講完一本繪本,要求孩子複述故事的內容。(這就是最基本的看圖說話練習啦)

孩子看著繪本上的彩色圖畫,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講起來。過一會,他講完了,你卻什麼都沒聽懂。

千尋剛開始講故事時就是這樣,聽她講完,我腦袋裡只有一個字:亂。(流汗)

看來,看圖說話需要的不僅僅是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也很重要。小朋友看著圖,腦海裡是一個個情節片段,如何才能將這些片段有邏輯的表達出來呢?

這就需要學會抓重點了,記住構成故事最重要的五大要素:主角、地點、問題、情節、結果/解決辦法。

一個一個要素講下來,就會有邏輯有條理。

“五指複述法”就是把五大要素和五根手指聯繫在一起,方便孩子記憶,像下面這張圖:

用這個簡單的“五指複述法”,幫孩子搞定頭疼的“看圖說話”!
  • 大拇指:故事主角 Characters
  • 食指: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 Setting
  • 中指:故事裡出現的問題 Problem
  • 無名指:故事的情節 Events
  • 小拇指:結果或是解決辦法 Solution

2、
如何運用五指複述法

知道“五指複述法”是什麼,只是練習的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我們在運用中為孩子做好引導。

在沒有使用五指複述法時,我常常問千尋:“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呢?”,想以此誘發她看圖講話。

但其實,這種open的問題,孩子很難回答。

因為孩子的記憶是分段式的,當你這麼去問時,他只能回憶出故事裡的隻言片語,不知該從何說起。

如果我們用五指複述法來問,就清晰多了:

  • “故事主角是誰?”
  • “故事發生在哪裡?”
  • “故事裡主角遇到了什麼問題?”
  • “然後發生了什麼?”
  • “最後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故事結局是什麼呢?”

每問一個問題,可以拉拉孩子對應的那個手指,幫孩子把手指和手指代表的關鍵詞聯繫起來。

這樣反覆練習一段時間,孩子熟練後,就可以獨立地藉助五指複述法看圖說話了。

如果孩子在講的過程中不小心卡殼,我們還可以提醒他:“好像還有小拇指沒有出場哦。”或者直接拉拉孩子的小拇指,“想想看,小拇指是什麼呢?”

輕鬆有趣,就像玩遊戲一樣。這樣的練習,是不是比虎著臉問孩子:“給你講的五要素怎麼又忘掉了?”好多啦。

3、一次實操演習

接著,讓我們拿出手,一起用孩子喜愛的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為例,來一次實操演習吧。(專門找了本大家很熟悉的繪本)

家裡有這本書的媽媽可以動起來啦,沒有的也不用急,只要Get到方法,舉一反三沒有問題滴。

這是一個充滿溫情的小故事,它講述了一隻小栗色兔子和大兔子比較誰愛誰更多,優美而富有詩意。

用這個簡單的“五指複述法”,幫孩子搞定頭疼的“看圖說話”!
  • 大拇指(主角):小栗色兔子
  • 食指(環境):該上床睡覺了【在它們的家裡】
  • 中指(問題):小栗色兔子要大兔子好好聽它說,“猜猜我有多愛你”,它想要跟大兔子比比,誰的愛更大……
  • 無名指(情節):“這麼多。”小兔子說,它把手臂張開,開得不能再開。大兔子的手臂要長得多,“我愛你有這麼多。”他說……
  • 小拇指(結果/解決辦法):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到用葉子鋪成的床上。他低下頭來,親了親小兔子,對他說晚安……誰更愛誰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們都深愛著對方。

有了五個手指的幫助,千尋講出來的故事有條理多了,我也長出了一口氣,總算不亂了。

有時,我們會變個形式玩遊戲。

比如“手指問答遊戲”。

伸出手指,爸爸媽媽和孩子輪流出題,我伸出中指,千尋需要講出故事裡主角的問題是什麼,“小兔子想知道它和大兔子誰更愛誰!”

當她伸出大拇指時,我得答出故事主角是一隻小栗色兔子。

遊戲裡回答正確的可以得一分,回答不正確不得分,誰先得到十分誰就贏。

小朋友很喜歡玩這個遊戲,記憶斷片時,急得抓耳撓腮,終於回憶起關鍵詞,“problem! 是Problem!”,高興得跳起來。^_^

為了增加千尋的積極性,偶爾我也會設置些小獎勵,如果她贏了,就可以安排我為她做一件事(能力範圍內的,給她按摩、講個笑話唱個歌之類的)。

是不是很好玩呢?多玩幾次這樣的遊戲,孩子對五要素就越來越熟悉啦。

慢慢,孩子就會用五個手指來安排講述順序,主角出場了,然後是故事發生在哪裡、主角遇到了什麼問題、接著又發生了什麼、最後……

寫在最後

給大家分享這些,對我來說也是一次教育思路的梳理。

當我回頭看,我會覺得,“五指複述法”帶給孩子的收穫,並不侷限於看圖說話,還有做事方法上的改變。

孩子做事會更善於抓重點。

我家時不時會有新桌游到貨,我一般會在唸完說明書後,請千尋講講大致的遊戲規則。(也是順便考驗下她的記憶和複述能力)

經過五指法的練習後,千尋講遊戲規則時,更懂得抓要點,“遊戲背景是什麼、遊戲角色有幾個……”。

孩子做事會更有條理。

以前放學回家,我鼓勵千尋用畫圖的方式給事務排序,可能是孩子天性對排序類的規範動作不感冒,她還有點小排斥。

後來經常用五指法梳理思路,千尋自己感受到了有條理的好處,也開始樂於給事務排序。

我們都知道,高效能人士之所以厲害,不是因為勤奮,而是因為他們具備了更高效的思維方式。這種邏輯性極強的高效思維,正是從日常事務中慢慢積累出來的!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

雖然“五指複述法”對孩子面試和以後一二年級學習“看圖寫話”甚至寫作文,都有很大幫助。

但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還是不要把重心放在“應試”上。

而是應該多多感受孩子做事方法上的變化,是不是更有條理了,這才是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

從邏輯混亂到條理清晰,孩子需要一些方法


今日推薦:點擊圖片下方的“瞭解更多”開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