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週末陪小朋友一起玩耍,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小外甥的哭聲。

小外甥哭著跑來跟我說:“小明搶我的玩具。”當我們幾個大人聊的正開心時,我說,那不是你的玩具,那是小明的,你應該要徵求小明的同意。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過了一會,小外甥拿著個小球要給小明玩,小明也被球吸引住了,就把球奪走了,然後小外甥禮貌的問了小明:“我可以玩一下嗎?”

小明這次沒有同意,開始急的哭了,他以為只要徵得意見,小明就應該同意了,然後生氣的很我說:“我問了,他不跟我分享。”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就只好抱著小外甥,輕輕的拍打他,讓他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其實,被其他小孩子拒絕玩耍是很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不過這種現象卻不容忽視,因為曾經有心理學者在研究中就發現了孩子被拒絕玩耍給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孩子身上遭遇到的傷害。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孩子還不懂事時,在選擇自己的玩伴的時候,往往僅僅是憑藉自己的喜好,或者是拒絕跟異性的小孩子一起玩耍。

也有可能是因為某個孩子犯錯了,或者是被老師點名批評過,所以才會拒絕一起玩耍。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孩子遭到拒絕時,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引導孩子

當孩子被拒後,家長要引導孩子找到其他玩的方法,比如看書搭積木,要告訴孩子拒絕別人和遭到別人的拒絕這都是正常的。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們依然是好朋友,但也是獨立的個體,被朋友拒絕,是個很常見的現象,並不意味著他不喜歡我了。

家長多陪伴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第一個朋友,相比其他人來說,家長在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建立起著重要的角色。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應該多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讓孩子意識到,他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這會對孩子日後融入社會有著很大的幫助。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鼓勵孩子多交友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交友喜好,對於這個心智還不成熟時期的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所以,孩子即使被其他小朋友拒絕玩耍也不要耿耿於懷,而是應該鼓勵孩子主動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當孩子被拒後,家長要告訴他,要勇敢,告訴孩子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告訴孩子要把自己的玩具主動拿出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當孩子在遇到類似情況,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的做法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心是最純淨的,對事情的認知也是很簡單的,所以孩子之間拒絕與被拒絕也是常有的事。

當孩子被拒時,家長要找到合適的做法,去幫助孩子,去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