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是的,我沒說錯,藥店那些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基本是導購員而不是醫生。

白大褂又稱隔離衣,淘寶上你搜一下,賣的也不貴。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我們已經習慣了白大褂帶給我們的關愛和權威,所以得了頭疼腦熱小小不然的病,一般會聽從藥店白大褂的建議,買他們推薦的藥品。

老李也是這樣,去醫院麻煩,反正是小小的不舒服,到藥店就是順路的事兒。

然而,老李是研究股票的,我會特別看一眼藥盒上的生產廠家,竟然沒有一次是我熟悉的上市藥企。

這事兒肯定不對,但不對在哪兒,老李說不好。

我們索性只從股市的角度思考。

某上市連鎖醫藥企業: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對上市公司而言,近40%的毛利率比較正常,按產品分類之後的成藥毛利率30%,也不能說是暴利。

然而,醫藥連鎖生意也是連鎖生意,對比一下連鎖商超的毛利率: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我們去藥店買藥

如果是作為消費者,那這搞出來的10%的毛利率就太多了,只是批發零售個商品而已嘛。但如果是作為病人治療,這10%又太少了,因為不夠醫生問診費用。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多支付這10%呢?

其實就是白大褂導購嘛,我想治療個頭疼腦熱,誰會計較50塊錢的藥和55塊錢的藥呢?

所以,我們會買到小廠的藥、價格貴一點兒的藥、換個名字上包裝的藥。反正幾毛錢一片的特效藥是不符合這個市場模式的。

這個市場需求就擺在那裡,你不能幻想回到過去,只能展望未來。

這次疫情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市場。

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打破物理的界限便捷的“求醫、問藥”。

未來互聯網醫療包含互聯網+醫院、在線問診平臺、醫藥、醫療保險、健康服務五大模式。

其中互聯網醫院是實體醫院的線上模式,在線問診平臺則本質上是滿足消費醫療的需求,二者對於方便患者、分散流量、促進區域醫療資源公平分配有重要意義。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平安好醫生(01833)是港股上市公司,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的典型代表,其業務也代表了同類企業典型的商業模式。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平安好醫生的業務主要分為四類: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及互動。家庭醫生服務是平安好醫生早期業務開展的核心抓手。遠程輕問診需求是患者下載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的核心驅動力,這一業務相當於是流量的入口。

而公司的利潤,來自於健康商城。

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的盈利模式與互聯網醫院有很大不同。受限於政策約束,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只能提供健康諮詢服務,而不能進行診療服務,不能開具處方。因此互聯網在線問診平臺更多通過將流量引流至電商業務來實現創收。

起步於問診,繁榮於電商,典型的流量+產品的互聯網模式。19年營收50.65億,毛利11.71億,淨利潤-7.47億,毛利率20%,公司還在虧損。

既然公司還沒開始賺消費者的錢,如果真的要買藥,未來老李更樂意去這家線上平臺去找找醫生,然後再定買什麼藥。

去藥店買藥,被導購忽悠過的請舉手

➡ 多多指教

大家好,我是老李,用心寫乾貨,給大家呈現不一樣的精華內容,大家看完後若能給老李點個贊且轉發一下,就是對老李最大的鼓勵,感謝各位。

➡ 免責條款

老李文章內容僅為老李的個人看法,據此操作,後果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