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通“兔喜”浮出水面,快遞末端怎一個“江湖”?

在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有一個“奇特”的小區,因為挨著首都國際機場,這個小區裡的居民大部分都是空乘,也有不少機組成員,所以很難在小區裡看到居民來來往往,大家經常一天到晚甚至三天兩頭不在家。而這也讓快遞上門送件犯了難。對快遞員來說,小區裡僅有的兩組豐巢快件箱嚴重不夠用,放小賣部和物業也不是長久的事。不過,最近幾個月,這裡開起了一家名為“兔喜”的快遞超市,緩解了末端派送的難題。

中通“兔喜”浮出水面,快遞末端怎一個“江湖”?

一花獨放不是春

蘇活小區“艱難”的派送環境困擾了程文科3年,這3年也是他加入中通開始快遞生涯的3年。

“小區17棟樓,中通每天有200多件快件,2個豐巢快件箱根本不夠用。80%的快件需要上樓派送,關鍵是絕大部分客戶都不在家。”程文科對記者說,半年前,他就想在小區裡開一家快遞超市,但是末端品牌五花八門,一直沒定下來,幾個月前聽說中通有自己的品牌“兔喜”,就毫不猶豫地加入進來。

蘇活小區兔喜快遞超市位於10號樓的底商。1月8日上午,記者在這裡看到,50平方米的場地上,幾排貨架上整齊地碼放著幾百件快件,收件人只需提供手機號後四位即可實現快速取件。“兔喜後臺系統很好用,大部分快遞品牌都可實現錄入,並且快件還可以自動編號,取件時按照自動生成的編號,一目瞭然。”

“兔喜”的名字隨著其在末端的迅速佈局而躥紅。中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通快遞旗下的兔喜快遞超市自2017年啟動加盟,依靠先進的IT系統和穩定的服務質量迅速在全國範圍內鋪開,目前已有上萬家。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表示,末端門店可以和廣大消費者建立有溫度的、直接的聯繫,對供給端和需求端起到很好的直鏈作用。在2020年的規劃中,末端建設仍將是重點推進的項目,中通將通過商業、傳媒、供應鏈等生態圈產業為末端門店更好地賦能。在全國各地迅速生根的快遞驛站就是快遞末端服務平臺的典型創新,它不僅為包裹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存放空間,也為更多人提供了創業就業的平臺。

在兔喜快遞超市的加盟商中,除了多年的快遞從業者,還有大量快遞業新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做過小生意的中年人、從企業離職的創業者……各行各業不同背景的人們,匯聚到高速增長的快遞行業,用雙手開創自己的事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隨著快件越來越多地在末端聚集,打通末端梗阻成了各快遞企業的當務之急。當然,“最後一公里”市場也成為各大企業競爭的又一片藍海。

圓通媽媽驛站更早佈局末端。媽媽驛站是圓通速遞旗下為快遞末端“最後一公里”派送難題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為社區居民提供快遞收寄服務的開放平臺。據記者向圓通總部瞭解,截至2019年年底,圓通共有媽媽驛站3萬餘家,其中標準形象店1萬餘家,代理合作點2萬餘家,覆蓋全國90%的地級市和鄉鎮,日均操作件量600萬件,服務近億消費人群。

菜鳥驛站捕捉末端的變化更為敏銳。根據公開資料,在更長時間的佈局中,在全國曾有超過4萬個菜鳥驛站構成菜鳥網絡的城市末端網絡。近日,據記者向菜鳥網絡瞭解,現在菜鳥驛站覆蓋超過280個城市、1900多所高校。2019年,菜鳥驛站每日處理包裹量同比增長超100%。在快遞的末端,菜鳥驛站成為各大快遞公司“最後一公里”配送的有效補充。例如在市區,菜鳥驛站開發的社區配送解決方案結合了小區、校園站點以及居民區的自提快遞櫃,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可選擇的便捷收件服務。

除快遞公司和菜鳥陸續涉水末端佈局外,不少第三方也加入了“分蛋糕”的行列。

從面向消費者的“微快遞”到面向快遞員的“快遞員APP”,再到綜合型的“快寶驛站”,快寶網絡在不斷摸索中不斷成長。據記者向快寶網絡瞭解,目前快寶網絡定位於三四線城市,正以快寶驛站為核心,通過“快遞+新零售”整合當地的快遞資源。快寶已佈局百餘個城市,門店超1.2萬家。

之前被貼上“校園”標籤的遞易科技亦將目光從校園轉向社區,逐漸撕掉身上的標籤。據瞭解,遞易目前在全國與各種品牌合作的驛站約有1000家。

牽一髮而動全身

兔喜超市給程文科帶來了很大的改變。

“因為小區住戶沒有多少人在家,以前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爬樓上。現在除了一小部分家裡有人可以上門派送外,其他都放在了快遞超市。”程文科說,兔喜每天為他節省約2小時的派送時間,他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提供收件服務,增加收入。

“每天超市上架400多件快件,大家回來以後可以在9:00~21:00來取件。超市剛開了3個月,同等條件下收件大約比以往增加了10%。”程文科一邊為一位剛下班的空姐拿件一邊對記者說。他與前來取件的小區住戶的熟絡程度讓記者十分驚訝。“我對小區裡的每一戶居民都很熟悉,日常大家都相互照應,有什麼需求都可以隨時溝通。”程文科說,兔喜加深了他與用戶之間的聯繫。因為深耕小區,他幾個月來都是“零投訴”。

在媽媽驛站,門店在發揮著同樣“神奇”的作用。

圓通速遞上海菏澤路分部陳經理告訴記者,門店模式下,網點的收入有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快遞員有了充足的時間,可實現15分鐘上門取件,所以同樣區域內收件量也從以前的不足200件增加到了400件,且多為散件,利潤較高。在所有收件中,寄件人上門寄遞的就有30多件。“這都是門店的功勞。”陳經理說。而且,因為有了門店,圓通媽媽驛站的功能便直接嫁接過來了。現在,菏澤路門店不但每天有170多件圓通自己的快件實現了附近收件人自提,其他快遞品牌的快件也有200多件放入門店,不僅節省了人工,還額外增加了收入。在“門店模式”下,散件攬收數量增多,派件延誤率和投訴率降低,增加了快遞員的收入和快遞公司的營收,經營進入良性循環。

“媽媽驛站以快遞服務為切入點,逐步融入百姓生活,惠及百姓民生,是共享、共建的開放服務平臺。媽媽驛站是圓通末端服務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圓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減小快遞員和快遞網點壓力這些直接的影響外,未來末端的佈局將對現有快遞運營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末端方式管理的改變。未來用戶自提的比例將不斷提升,對末端驛站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快遞公司之前只管理業務員、承包區,大部分不與末端發生直接關係的狀況將改變,變為直接與末端合作、直接管理,由粗放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二是客訴規則將發生變化。客戶自提率的上升必然導致以業務員派送為維度的客訴規則發生改變。三是路由規劃、操作模式將發生改變。以前快件由業務員分揀配送至末端,未來配合自動化及段碼設置,末端站點的分揀可能前置到轉運中心,並由網點規劃路由統一配送至末端。”

末端的碎片化決定模式的多元化

行業已經進入“600億時代”,不久後將來更會進入“千億時代”。當末端一個小區的快件由幾千件變為上萬、幾萬件,末端服務形式是否會改變?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行業發展的歷史將是未來前進的明鏡。從快遞總部開始萌芽,到總部統領下的省市分撥,再到縣鄉末端網點的構建,快遞總是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和市場的不斷下沉出現一級一級規範的組織。當社區、村莊等末端快遞業務量漸成規模時,同樣也需要去規範和組織。至於組織的形式,只有多元化才能滿足多維度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單一的智能快件箱和人工驛站,或者固守單一品牌時,都很難“一招吃遍天下”。

中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兔喜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除中通之外的快遞公司、第三方都可以合作。圓通相關負責人亦表示,除媽媽驛站外,圓通與其他末端品牌的業務合作也是重中之重。“圓通會加強與菜鳥驛站的戰略合作,依託菜鳥及圓通雙方網絡,共同佈局,共建共享;同時深化與第三方末端品牌的合作,充分利用現有末端資源,在系統和業務板塊上進一步交流,合作共贏。”

小驛科技創始人鄭錦陽告訴記者,快遞末端的碎片化決定著末端多元的形態並存,如驛站、智能硬件、物業等。驛站從產業角色上說是成本中心,從快遞服務的角度上看是服務轉型,從功能上來說提高了投遞員的投遞效率,從商業價值的邏輯來說“配”是在電子商務生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單一的任何一種末端形式都無法體現服務的所有本質——滿足收件人的不同投遞服務需求,確保用戶完美體驗。末端驛站未來趨勢的發展可以理解為快遞公司更小更前置的公共“服務站點”,通過軟硬件技術有效地解決效率問題,支持和滿足收件人的送貨上門、智能硬件自提和驛站(門店)自提等多元的、便利的、安全的服務需求。

在複雜的末端“變局”之下,更有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預測,相比前幾年,目前智能快件箱的鋪設速度逐漸放緩,未來末端服務將呈現“驛站+櫃子+派送”的綜合模式。末端的市場潛力不可想象,不同市場主體定位不同,市場戰略不同,末端服務品牌最終將會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當然,末端管理規則也將不斷完善,末端建設及服務標準將逐步規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