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抗流感經典中藥方劑

抗流感經典中藥方劑

科普指導:深圳市中醫院藥學部 張麗芬

2018年入冬以來,我國流感活動水平上升較快。根據深圳市疾控中心發佈數據顯示,深圳進入了流感高發期,各大醫院正在應對呼吸道疾病高峰。

冬天流感季還沒結束,春季流感季又來了,看來要出動強有力的抗流感武器才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中藥抗流感曾立下汗馬功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中藥是如何抗流感的。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3 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宿主範圍較廣,在傳播過程中容易發生變異,多次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對人類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西醫採用抗病毒的西藥對抗流感。

中醫溫病學在流感的防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認為的流感屬於溫病範疇,現代中藥藥理研究得出防治流感的中藥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或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都證明中藥防治流感的有效性。因此中藥在防治流感具有獨特優勢,能夠在新型流感爆發時,先於臨床病原學檢測結果,在流感初起時快速介入,辨證論治,有效改善流感症狀和疾病預後。

近幾年對抗流感病毒的

單味中藥和複方中藥

單味中藥

中藥在抑制病毒方面已有數千年曆史,中藥抗流感病毒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 通過殺滅病毒、抑制流感病毒吸附、感染和複製,實現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單味中藥大多為清熱解毒類中藥,例如如金銀花、 連翹、 板藍根、大青葉、魚腥草、 黃芩、黃連、貫眾、梔子等,其中多數含鞣質、黃酮、揮發油、多糖、生物鹼、間苯三酚等不同類別的成分。

(2) 通過多種途徑調節機體炎症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從而改善流感症狀、防止併發症,實現間接抑制病毒的作用。如黃芪、黨參、白芍、淫羊藿、枸杞子、魚腥草、丹參等,這些中藥能提高機體的防禦功能,從而使機體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作用。

複方中藥

常用方的現代研究銀翹散、麻杏石甘湯為防治流感的臨床常用方,被收錄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最新頒佈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 年版)》中作為風熱犯衛型、熱毒襲肺型流感的推薦用藥。現代研究證實了銀翹散、麻杏石甘湯包括其單味藥具備抗流感病毒的藥理作用,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進一步驗證了溫病學臨床常用方的抗流感效果。

銀翹散

來源:《溫病條辨》“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

組成:連翹30克、 銀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葉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

用法:上杵為散。每服18克,鮮葦根湯煎。

主治:溫病初起。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功能: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方解:方中金銀花、連翹辛涼輕宣,透洩散邪,清熱解毒為君;薄荷、牛蒡子辛涼散風清熱,荊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風為臣;桔梗、甘草以清熱解毒而利咽喉為佐;竹葉、蘆根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為使。諸藥相合,共成辛涼解肌,宣散風熱,除煩利咽之功。

麻杏石甘湯

組成:麻黃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兩升,去渣,溫服一升。

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

功能:辛涼宣洩,清肺平喘。

方解:麻黃辛甘溫,宣肺解表而平喘,為君;石膏辛甘大寒,清洩肺胃之熱以生津,為臣;杏仁苦降肺氣,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黃瀉肺熱為佐,甘草顧護胃氣,防石膏之大寒傷胃,調和麻黃、石膏之寒溫,為使。

流感常見證候的理法方藥小結

抗流感经典中药方剂

總體而言,中藥抗流感病毒呈現出成分多元化、作用多靶點的整體特點,遵循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方法,清除體內病原體的同時改善機體整體狀態,在預防和治療各種流感疾病中都可發揮重要作用。

抗流感经典中药方剂

中醫藥用於防治新突發傳染病已經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並在傳染病的防治中顯示出了突出優勢。而其中溫病學在傳染性疾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也有許多至今應用效果突出的經典方劑。

在國家提倡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下,創新主體在繼承並發展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的過程中也將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市中醫院推出2020版"防感湯"中藥保健方

中醫藥加持,預防流感多兩招

中醫藥加持, 預防流感第三招

【疾病預防】流感高發季節,藥師為您揭秘中藥如何抗流感

佩戴口罩有講究 莫倚網紅走天下

快看,那人咳嗽得好有文化!

抗流感经典中药方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