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生下来就给爷爷奶奶带,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何影响?

又猛又萌说游戏


在发展心理学中,问题行为,又称行为问题、异常行为等,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行为上的异常。问题行为在每个儿童成长过程中都是在所难免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行为对儿童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社会化的过程,严重的还会引起其精神上的问题。

根据目前发展心理学的各种研究结果,己有研究表明隔代教养条件下的儿童比父母教养下的儿童其问题行为检出率要高。王玲凤研究结果指出隔代教养下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且适应能力较差。邓长明及陈光虎对3-7岁儿童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父母教养下的儿童相比,隔代教养下的儿童其问题行为的检出率较高,且更容易表现出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且适应能力较差。Golben-Glen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隔代教养下的儿童易出现多种问题行为,例如焦虑、不安全感、发展迟缓、行为分裂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综合国内外隔代教养的文献,目前心理学界一直认为,隔代教养下的儿童其问题行为的检出率比较高。

关于为什么隔代教养情况下儿童容易出现各种行为的问题,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所接触的最重要的微观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发展心理学调查结果,在我国66.47%的家庭中祖父母都参与了儿童的教养过程,因此,祖父母对儿童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也产生着直接及间接的影响。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者顾芬芬的研究,隔代教养可以分为过分关注、过分监督、严厉惩罚和民主理解四种类型,民主理解型在实际生活中很少出现,它是一种理想的教养类型。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和严厉惩罚型这三种类型的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产生各种行为问题,诸如懒惰、依赖性强、缺乏信任感及自卑、自闭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希朴羊


我说几个真实案例,是我身边的事情。可能有些不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但都不是父母带大的孩子。




第一个,是个女孩,准确说现在已经是个妈妈了。她曾经向我说起过她的成长经历。她是一个80后,出生那会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三岁之前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的,三岁后她父母就把她送到她姑姑家去了,她姑姑家也有个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表哥,她父母每个月会给她姑姑200块钱的生活费。九十年代初,200块钱在小县城还是挺多的。她姑姑也是一个很精明的人,虽说她每顿都能吃饱,但她每天都不开心。寄人篱下的感觉她但现在都记忆犹新。还有就是它最讨厌吃南瓜,为什么呢?因为她姑姑自己种的有南瓜,夏天吃青色的南瓜,冬天吃黄色的南瓜,她说她现在看到南瓜都想吐。她最难受的时候就是看到她表哥和姑姑玩的很亲密的时候,虽然姑姑也会带她玩,但她总是笑的不开心。一直到上小学,父母才把她接回家。后来,这个女孩还考上大学了,不过她嫁到外地去了,是未婚先育。



第二个,是我老公村里的孩子,是个男孩,现在男孩7岁。我也是去年才知道这个孩子的事情的。他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孩子还有个姑姑。姑姑没出嫁前,姑姑带他比较多,晚上也是和姑姑睡。去年姑姑出嫁了,男孩的爸爸妈妈回来喝喜酒。到晚上离开时,男孩死活都不肯离开姑姑家。他妈妈去抱孩子走,男孩说:“我不要妈妈,我要和姑姑睡。”他妈妈听到这句话,我看到眼泪在她眼睛里打转。


第三个,也是个男孩,案例比较惨。这个孩子只有三岁,也是爷爷奶奶带。他爷爷奶奶很疼爱他,尤其是爷爷,特别喜爱这个孙子。平时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爷爷都会给他买。小男孩长的白白胖胖,很招人喜爱。去年腊月的一天,孩子的爷爷去市集干活,出门前,孙子说想要吃香蕉,让爷爷晚上回来带给他。今天就是奶奶带孩子。奶奶跟喜欢打麻将,那天下午奶奶边带孙子边打麻将,孩子不想呆在屋里要出去玩。奶奶打了差不多15分钟的麻将后,出去找孙子,但怎么都找不到。一直到傍晚,在一个池塘边,找到孩子了。孩子的头栽到池塘里,大半个身子都在水里,但孩子已经没有呼吸了。



看了上面的例子,我不知道你有何感想。但是,如果你有孩子请一定把她带在身边。


bgsd吧


虽然爷爷奶奶,也能够给他们关爱,但是父母的爱,始终是不同的。

而这些缺失的父爱母爱,很难在孩子成长以后,得到弥补。在小时候,可能还会存在对父母的爱的渴望,但是一旦时间长了,慢慢适应了在爷爷奶奶家的生活,得到没有父爱母爱的照顾,不再期待的时候,就会比较冷漠了。

有些爱,是缺失了,就没了,过期无效。是补不回来的。希望所有的家长,再考虑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能多想想这一点。

因为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所以爷爷奶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特别大的,但是都有哪些影响呢?可能会有以下几点:

1、思想的影响

老年人的思想和父母的思想有着不同的观念,如果爷爷奶奶是比较封建死板,那么孩子的思想也变得相对保守死板不太会变通。

2、学习成绩的影响

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没有那么高,很少有受过文化教育的,所以对孩子的成绩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加上爷爷奶奶都比较爱孙子宠孩子,如果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强,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一般爷爷奶奶带的成绩都不会突出。

3、身体发育的影响

爷爷奶奶没什么文化不会懂得给孩子吃什么可以补充营养,因为他们苦日子过的多,觉得以前连饱都不能吃饱,所以能吃饱就可以了,不会考虑营养的搭配,所以孩子的营养达不到,身体发育就不会很好。

4、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思想没有和父母生活的孩子前卫潮流。因为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懂得也少,所以像一些新的东西他们也不懂,不能给孩子传授那样的知识。

5、溺爱重

这是所有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们的通病,孩子的任何要求他们都会无条件满足,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喜欢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想要什么零食的百分120的满足。在他们面前你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这种溺爱会导致你的孩子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你懂的!

6、孩子的视野狭小,缺乏活力

人老后思想容易僵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会造成孩子缺失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关注我,关注生活、关注你我她!


大伽猫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用我的切身体验告诉你,孩子最好是自己带,无论有多困难,都要自己带。

  我们夫妻二人生了两个孩子,我们都有工作,奶奶不喜欢带孩子,送给她也不带。谁生的孩子谁带,我有自己的生活,我没有时间带。

 

 

但是我的父母要帮我带,我谢绝了。我自己辞去了工作,我老公继续上班。我自己开了小店,生意非常好,雇了专管看孩子的阿姨,我一边做生意,让阿姨抱着孩子,在我旁边,我不让孩子离开我的视线,正常哺乳。孩子渴了,饿了,大小便,我都知道。

  大孩子一天天长大了,然后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见证他的成长,我亲自教孩子写字,喂孩子的饭,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孩子有那些方面表现好与不好,一天喝几口水,吃多少饭,吃多少水果,睡多长时间的觉,我都一清二楚。我感谢我婆婆没有看孩子,我自己把孩子一天天养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孩子的体重,身高,智力,健康指数,我一个月测一次,害怕孩子有不正常的方面。学习方面我是耐心的辅导,百教不厌。所以孩子很优秀,没有叛逆现象,自主学习,帮我干生意,非常好。

  二孩子现在三年级,我还是一边做生意一边看孩子。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每天那个开心劲啊,别提有多开心。现在每天上学放学非得抱抱我,好像好久没有见到我似的,真幸福!

  爷爷奶奶带,虽然也很爱孩子,照顾也比较周到,但是他们的爱永远不能代替父母给予的。父母的情感教育,对孩子终身有益。错过了,不会再来。

  


沙漠风暴一滴水



最好还是自己带吧。你可以请保姆的或者让老人来家里和你们一起住,这样最起码你每天都能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看到他的变化并且产生互动的,这样和孩子的感情会好很多不说,孩子长大了对父母也不会有生疏感。最重要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母亲在,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记得儿子小时候,因为我工作忙,经常不在家,以至于只要看到我要离开家孩子就哭闹不止,不让走。以至于老公因为心痛儿子,让我别上班了......


其实,孩子小的时候,母亲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一旦母亲这时候缺位的话,可能影响的不止是孩子的童年,而是孩子一辈子都缺乏安全感。所以,建议你无论如何还是让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因为既然生养的他,也就意味着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了一世的缘分,下辈子不一定能相见,所以,请珍惜和善待你的孩子。


好妈妈好女儿和好妻子


如何家庭条件有所限制的话,老人带小孩其实是个非常合理的分工合作。年轻力把精力都用于努力挣钱来改善生活,正好又能把老人的相当闲散的劳动力利用一下,另外,老年人在养育小孩方面也是具备一定的经验,也正好可以发挥一下余热。

这表面上看,那是再完美不过的事情了。然而,现实真的就会这么好吗?未必。

曾经有一次,我们搞了个同学聚会。如今大家都已成家,而且也都有孩子了。大家也都带着孩子一起来。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把这些小屁孩子放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发现相当明显的区别。

其中有一对夫妇的孩子,显得相当的与众不同,比起别人来,真是太乖巧懂事了。我们都很好奇,自然会互相交流育儿心得。结果我们发现,他们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都由自己一手带大的,老人从来不曾插手。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老家的往事。我家有个邻居小女孩,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是在春节时偶尔回来几天。有一年,小女孩冲着她爸叫“叔叔”……真不知道,她爸以及她的家人们当时是作何感想!

其实,发生在我自己家的情况也是可见一斑的。以前大宝一直是我们带的,因为那个时候公公婆婆还在乡下干农活。而生二宝的时候,他们也在县城住了,于是乎我也早早断奶出去打工了。

现在我发现,两个孩子的性格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的。大宝有什么想法会跟大人讲,而且是以商量的口气,而二宝则是一意孤行,想要啥就是直截了当地讲,一旦不满足她便会大哭不止。如果有什么好吃的,大宝总是想着跟家人们分享,而二宝则相对自私,有什么好吃的便会偷偷藏起来一个人吃,甚至,教了她也是不听。

我不知道,造成这两者如此悬殊的性格,是不是跟隔代教育有关呢?欢迎交流!


萌妈育儿笔记


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题主的处境,父母要工作,不能自己带孩子,这是很多职场妈妈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谋生,能全职自己带孩子的,我的观察并不算多。


题主因为自己跟爷爷奶奶长大,和父母存在隔阂,担心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但是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其影响大小,也要看是否和父母分开。


如果把孩子送到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平时和父母很少见面,这样肯定会造成父母陪伴的缺失,不仅可能导致孩子和父母情感的隔阂,而且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可能会因此自卑和胆怯。在的节目里,黄圣依和儿子安迪的生疏倍受人们关注,黄圣依还为此留下悔恨的泪。


如果只是上班时间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父母每天能每天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做游戏,讲故事,照顾孩子,这样基本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所以建议不要长时间和孩子分离,如果要上班,最好让爷爷奶奶和自己住一起,方便照顾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

分享育儿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欢迎留言交流和点赞。

嘟嘟宝贝


有头发谁想做癞痢呢!

做出此举的家长也是出于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吧,除非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高,待人接物素质好,比父母更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出来,但这样的爷爷奶奶少之又少。

我的孩子八岁了,从她出生到现在都是我带。刚开始的一两年还是挺难熬的,新手妈妈没经验,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但是我挺住了,再苦再累也不能丢下孩子,我觉得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心理素质会更健康,比没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亲情感会更深一点。现在我的孩子很懂得心疼父母,幼儿园时在学校发的一点午餐水果自己不舍得吃也要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上了小学去春游也不忘给我带点小礼物回来,这一点让我很欣慰。



我的一个朋友把孩子带到一岁多的时候,因为要工作的原因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了。现在孩子三岁多,每次回家孩子都是去找奶奶的,跟妈妈亲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朋友很心酸,一把屎一把尿的带到一岁多的,居然跟妈妈不亲。


平时也经常听身边那些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的朋友抱怨说孩子怎样难管,说不听,学习跟不上之类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因果关系吧!

我的建议是:在孩子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因为三岁到六岁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能力和接收能力是最强的时候。俗话说:三岁定八十。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后,孩子的基本性格已经慢慢固定下来了,再想要大的改变就很难了。


seven亲子谈


首先由于是隔代,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般都会比较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是无条件的满足,1至三岁,是儿童的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幼儿时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好多的爷爷奶奶缺乏教育的理念,一味地溺爱只会培养孩子娇生惯养的性格,使孩子养成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目无尊长的性格,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次如果长期跟随在爷爷奶奶身边,很少能够见到父母,就会和父母之间产生比较大的隔阂,等到将来回到父母身边时,很难和父母沟通交流,而父母由于对孩子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也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

因此如果可以,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好好的培养,科学的育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到孩子将来大了,你会为你的付出感到骄傲!


HZS湛江


作为父母带孩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因为情势所迫,不能亲自带孩子,也是无奈之举,可以理解,我认为可以以其他方式来中和一下。

①空闲时间尽量多陪陪孩子。孩子在爷爷奶奶家住,作为父母的只要有空就回去陪陪孩子,不要让孩子对你们产生疏离感,千万不要为了图省事,一两个月都不回来看孩子的,那就成不负责任了。



②3岁以后最好自己照顾孩子。3岁后的孩子都是上幼儿园的年纪,不用整天待在家里,这个时间父母,就把孩子接身边照顾为好。再加上3岁后的孩子,是心理和生理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有父母在身边引导和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

我是小菡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交流和讨论关于小学教育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