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黄鹤楼和凤凰台,李白输给崔颢了吗?

李白和崔颢是同时代人,一个是人类历史级的巨匠,一是千古名篇的大诗人。两人曾经的一次较量,谁赢了呢?

黄鹤楼和凤凰台,李白输给崔颢了吗?

黄鹤楼

崔颢的名声大震

崔颢登武昌黄鹤楼写下大家熟知的千古名篇: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也上黄鹤楼游览,看见崔颢的诗,就没题诗,只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如此一来,崔颢声名鹊起,《黄鹤楼》一时被誉为唐朝七律之首。

黄鹤楼和凤凰台,李白输给崔颢了吗?

李白

李白的心有不甘

当年登黄鹤楼没敢动笔,回去之后,李白还是写了一首《鹦鹉洲》,其实可以说是《黄鹤楼》的改名,大约是写得不好,后世没有更多的人注意。在皇宫渐遭冷遇后,李白自行告退,到齐、鲁、吴、越去旅行。一个月夜,他和友人同上南京的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大作一出,立即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这首极著名的七律也和崔颢的《黄鹤楼》一起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黄鹤楼和凤凰台,李白输给崔颢了吗?

谁优谁劣,李白输了吗?

从评论来看,两人差不多,崔颢略胜。严羽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刘克庄在《沧浪诗话》中说:“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顾璘评《黄鹤楼》:“一气浑成,太白所以见屈”。评论极多,不一一列举。

从流传的角度看,崔颢占便宜,李白吃了亏。《黄鹤楼》写在前,又有了李白的自毁式赞誉,一时读者如潮,赞者如云。加上这首诗主题突出、自然流利、朗朗上口,虽不是深刻的作品,但容易为大众所欣赏,因而流传极广,大人小孩都记得。李白的诗写在后,又是对照格式写的,作品新颖程度不够,虽出自诗仙之手,竟然名声稍弱。

从写作水平上看,李白更好一些。崔颢写的是“乡愁”,属个人感怀;李白写的是“国愁”,写的是历史和政治,好像境界上更高一点点。崔颢的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但毕竟用了四句才写清了黄鹤楼。余下四句中,“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过渡到“日暮乡关”,时间上好像有点跳,逻辑上也缺了点平滑;李白的前两句就交待了凤凰台的历史现状,更为简练。腾出空间了,李白的三四句便交待了吴晋故国的过往云烟,为后面作了铺垫。“三山二水”虽然刻板了一些,但与最后两句感怀结合得紧,从云遮山到云遮日,再引起长安不见的愁怅,严谨流畅。

顺便说一句,崔颢的诗,现仅存数十首。《唐才子传》说他“行履稍劣,好蒲博,嗜酒,娶妻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也就是爱赌钱、喝酒、好色。考虑到咱们比他也强不到哪儿去,不便指责。但作品存世数量如此之少,说有大才,也许过誉了。

至于这两首诗,也许很多人更喜欢他们熟悉的《黄鹤楼》吧。

以上文字多从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中借鉴。这本诗评写得极有特点,非常专业。有空的时候,您也可以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