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最近,一個親戚家女兒,大學畢業,家裡花了20多萬元進了我們市裡的一家銀行工作,每個月基本工資不到3000元。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很多人可能會不解:現在已經不是銀行躺著賺錢的時代了,花幾十萬進銀行,做個苦逼的金融民工,拿兩三千的工資,真的值嗎?

其實,大家都知道,不是天天數錢的,就是有錢的!但依然有很多人願意花錢、走關係去銀行工作。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穩定,體面。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改天換地,大有作為。

在銀行上班,穩定,旱澇保收。

在銀行上班,工作體面,穿著靚麗的制服,在辦公室裡工作,風吹不著,雨打不上。每天上班朝九晚五,按時打卡上下班,空餘時間多,可以顧家,這也是銀行女員工好嫁人的一個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而且,很長時間以來觀念,只有事業單位、國家機關、銀行等等才算工作,其它都不算正兒八經的工作,只能是打工的。

第二,隱性福利多。

首先,先不說其他待遇,就說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兩三千隻是基本工資,加上崗位補貼、績效獎金(一般基本工資的50%以上)等等,拿到手的其實比大多數普通上班族都要高。

其次,隱性福利真的多,比如解決戶口,這個是很多清華、海龜高材生畢業去銀行拿低工資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比如住房公積金,普通企業一般都是按照當地最低標準來,銀行普通職工也會是最低標準的好幾倍,隨便一個小領導,都是按照最高額來繳納,這可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再比如養老、平時的各種福利等。

即使這兩年銀行的福利已經變少了,但比大多數企業依然要很多很多。

第三,銀行的機會並不少。

很多人覺得進了銀行就是一輩子幹一份一樣的工作,其實不然。

進入銀行意味著鐵飯碗、意味著很多機會,剛剛開始兩三千的工作,未來可能年薪就有幾十萬。

就算你並不上進、只會幹同樣的事情,隨著你技能的提升和經驗的豐富,在過去的銀行體制中,你的薪水也會不斷上升,對於買一張終身飯票來說,幾十萬並不多,這項投資十分值得。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花幾十萬,也要進銀行做兩三千的工作?

第四,下一代。

銀行體系中沾親帶故已經算是明面上的潛規則了。

雖然現在銀行等企事業單位招聘越來越透明,但進入到了這個體制中的人,依然佔據很大優勢,將來給小孩安排工作,也就是和上級領導打聲招呼的事。

花幾十萬可不僅是買一個名額,而是一張普通人通往銀行企事業單位船票,子子孫孫都受用的。當然,在銀行工作,還有機會拿到“灰色收入”,比如辦理貸款拿點回扣之類的,這個比正常工資要高很多。

總結而言,之所以很多人花錢也想進銀行工作,無非就是銀行工作體面、穩定,雖然開始工資可能不高,但後續機會並不少。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剛剛公佈的2017年年報分析,去年工農中建交這五家國有大銀行,行員工數量(含勞務派遣)共減少了2.7萬人。

降薪潮、裁員潮也開始逐漸逼近銀行。千萬別花了幾十萬進銀行,還沒幹兩年就被裁了,那就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