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1983年元旦,我受命主持河北省作協工作。專業作家沒人願意當這個頭兒,是“大頭”,捉住了我。從小務農,懂得籲喔,上了套就得拉,拉起來才知道沉重。文革前河北是文學的高原,長篇小說全國之冠,短篇、詩歌、劇本名列前茅。改革開放後變成了漥地,不僅思想解放滯後,還有作家偏重農村,文化水平不高等短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怎麼辦?辦學習班輕車熟路,可是時代變了,青年人知道了學歷的重要,紛紛轉向業大、函授。只有合二而一,辦個正規的高校作家大專班才有吸引力,既學習了文化,又拿到文憑。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湯吉夫先生

經過多半年的調研、論證,1984年2月籌備,省委領導批准了,作家湯吉夫當上廊坊師專校長,樂於承擔。可是讓這些青年作者參加高考,肯定比不上應屆高中畢業生,只能列入成人高考。成人高考嚴格控制,一個指標比十個城市戶口還難辦。需要四十多個指標,難度很大。我天天坐在省教委,求爺爺告奶奶,死乞百賴,磨了一個月才拿下。接著發動報名,擇期考試,教委和作協共同出題,按分數錄取,四百多人報名,錄取四十七人,重點青年作者幾乎全都囊括進來了。

1984年9月開學,湯校長拿出創作一部長篇的氣魄和精力,打造全國第一個作家班。按照高等教育大綱參考文學創作需要,商定教學計劃,開設文學概論、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哲學、美學、邏輯學、中國通史等十幾門課,還把專題講座列入重要內容,先後邀請秦兆陽、劉紹棠、浩然、劉心武、韓少華、毛志成、騰雲等京津著名作家、評論家,講授創作經驗,文學觀點和創作態勢,每講一課都帶來一次衝擊波,掀起一次學習的熱潮。

值得回味的是,這個作家班趕上了好時候。新時期文學伊始,思想活躍,創作繁榮。國內文藝思潮此起彼伏,外國各種流派輪流上演,爭鳴爭議作品層出不窮。學生們大開眼界,眼花繚亂,禁不住躍躍欲試。從觀潮到下水,風浪裡學游泳,天天新空氣,時時新營養,知識迅速增長,當然也會有一點負面影響,感染髮燒一次提高一次免疫力。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作家班當年與省作協領導和本班老師合影

四十七名學員,來自基層工農兵,大者三十五六歲,小的不足二十歲,多數發表過作品,小有名氣。進了校門就是學生,撲下身子,如飢似渴地學知識,圖書館被他們佔去一角,他們的床鋪被書刊佔去一半,讀書,爭論,做作業,一直到熄燈。每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學無止境”,“創造自我”,“重鑄靈魂”等等。老師給每個人開了書目,每個人都畫了自己的路線圖,長計劃,短安排。誰寫出初稿,拿出來當靶子,七嘴八舌,一改再改。學習期間張立勤寫出了散文名篇《痛苦的飄落》,孫志傑、閆明國、聞章的作品上了《小說選刊》、《小說月報》、《青年文學》,劉曉濱出了詩集。第三學期中間,河間縣人民政府寄來喜報,給臨時工聞章轉國家幹部,農村戶口改吃商品糧。班裡一陣轟動,天上掉下餡餅,眼前一片光明,大家湊錢在校外小飯館撮了一頓,有煙有酒,又笑又唱,局外人看不慣,打了小報告,給湯校長帶來了點麻煩。我代表作協兩星期來一次,溝通情況,聯絡感情。在學校食堂吃飯,湯校長加兩個菜,請廊坊朋友陪酒,兩年中我全天敗績。湯校長還在《文藝報》寫了篇文章,說作家群中我最有酒量,其實我並不會喝,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且讓作家班和我的酒名傳遍全國。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作家班學員與教師湯吉夫、苗雨時合影

學員們兩年畢業,因為有了文憑,被行政和事業單位一搶而光,農轉非,工轉幹,改變了一生命運。這些文學苗子,追了肥澆了水除了草,很快進入高生長時期,大面積豐收。劉玉林獲全國報告文學獎,張立勤獲莊重文文學獎,何玉茹多篇作品進入中國小說排行榜,雪靜出版《旗袍》等14部長篇小說,獲中國女性文學獎,聞章出版20多部作品,被稱為學者型作家,劉千生出版4部暢銷書,許久東等16人獲省級文學獎,謝玉久兩次獲全軍一等獎,成為將軍詩人。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作家班學員返校活動

首屆作家班取得經驗,又在河北大學和廊坊師院辦了兩期作家班,河北師大辦了一期兒童文學作家班,湧現了劉向東、賈興安、王聚敏、阿寧、李春雷、劉福君等一大批後起之秀。四期作家班一百七十餘人,成為河北文學的生力軍,三人任省作協副主席,十一個市作協主席作家班佔了六個,還有高昌、胡楊等十六人任國家、省、市級報刊主編。1997年首屆魯迅文學獎評獎,河北獲獎人數佔第一,“漥地上的戰役”取得階段性勝利,作家班功不可沒。

本文作於2014年,原題為《第一個作家班》

堯山壁:廊坊師專曾有河北省第一個作家班

作者簡介:堯山壁:原河北省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主席,河北大學教授,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職稱。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