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揲法治療脾胃經,只一次腳就不涼了

作者/王居易

任何經絡、臟腑有病時,尤其是久病,多在相關募穴、俞穴或相關的督脈腧穴有異常反應,可採用適當的推拿手法來協助治療,如揲法、割皮法等。這類手法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傳》,傳說來自於上古醫家俞跗,代表古代的調整經絡的手法。應用這類手法配合針灸治療常可取得不可思議的臨床療效,並且取效迅速。

揲法的具體操作為拇指橫抵於皮膚,另外四指置於拇指前方的皮膚處,以五指捏拿肌膚。在體表的鬆軟部位,如軟骨、脂肪、鬆軟的結締組織等使不同層次分開。先從淺層到深層,慢慢用手分開皮下和肌肉層,然後從深層慢慢至淺層分開,重複做兩次,最後做往上提的手法(揪法)。

其操作的要點是把皮下的脂肪層(包括脂肪、結締組織或肌腱筋膜等)分離,使縫隙加大,氣血運行加快,改善局部的營養供應,也能把堆積物代謝出去。

揲法治療脾胃經,只一次腳就不涼了

案1:高某,女,62歲

初診:2012年8月7日。

主訴:乾咳兩個小時。

經絡診察:任脈異常。

辨經:病在任脈。

選經:任脈。

選穴:璇璣(揲)

療效:揲完立刻止咳。

【醫案解讀】

患者來診治療其他疾病之前出現乾咳。自述咳嗽從胸骨部發作。察任脈時發現璇璣有異常反應,因此於此處使用揲法直到出痧,立刻止咳。璇璣有理氣寬胸的作用,具有止咳功效。

案2:李某,女,79歲

初診:2011年3月9日。

主訴:胸悶11年。

症候:胸悶,右側肢體活動不利,苔白粗糙。有腦梗死病史、貧血病史。

經絡診察:手厥陰經、手少陰經、手太陽經、手少陽經、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少陽經異常。

辨經:病在手少陰經、手厥陰經、手太陽經、足少陽經。

選經:陰維脈、衝脈、足陽明經、手少陰經、足太陽經。

治療:少海、內關、公孫、足三里、心俞(揲)。

療效:揲心俞後胸悶立刻消失。

【醫案解讀】

李某有中風後遺症。來診主要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狀,主要是胸悶。

揲心俞:患者胸悶立即消失,獲得顯效。可見揲心俞可以快速改善胸部氣血運行,治療胸中滿悶之症。

《針灸聚英》曾有記載:厥陰俞“主咳逆,牙痛,心痛,胸滿嘔吐,留結煩悶。”胸悶可能反映在心俞或厥陰俞,揲法在臨床使用時必須有條件,需要發現穴位處有異常(或酸,或有異物感),醫生需要經過仔細診察經絡、循摸腧穴,根據經絡腧穴狀態選穴,方可獲得滿意療效。

案3:吳某,女,51歲

初診:2012年11月29日。

主訴:左膝關節痛3個月。

症候:左膝關節痛,伸腿困難。初發時膝腫,住某醫院治療,腫消疼痛仍在。上月曾做穿刺注玻璃酸鈉症狀緩解,3天后又如故,診為老年性半月板退化病變。患側膝較涼。餘正常。苔薄白,少津,脈弦。既往史:糖尿病僅控制飲食未服藥;高血壓史,藥物可控制。

經絡診察:足厥陰經、足太陰經異常。

辨經:病在足厥陰、足太陰經筋。

選經:左足厥陰經、左足太陰經。

選穴:左側中封(揲)、地機(揲)、曲泉(加揲、灸)、太白、太沖、陰陵泉(加灸)。

二診:前症明顯好轉。膝已可伸直。揲左側陰陵泉(地機改為陰陵泉)、曲泉、中封。針左側太白、太沖。

療效:治療1次以後明顯好轉,再揲、針1次。1個月後追訪已基本痊癒。

【醫案解讀】

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膝痛3個月,西醫診斷為老年性半月板退化病變。患者體胖身重是致病的誘因之一。在當地某醫院打過一次玻璃酸鈉,因為認為無效未完成療程。

察患側腿時發現足太陰經與足厥陰經筋異常。“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者,結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其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而痛……”(《靈樞·經筋》)“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脛,上結內輔骨之下,上循陰股,結陰器,絡諸筋。其病:……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靈樞·經筋》)兩條經筋皆循行於膝內側部位。

讓患者臥床再仔細察左膝內側的部位,發現足厥陰經曲泉處較足太陰經筋異常,故先選厥陰經筋。重新循推足厥陰經,發現中封穴異常,患者自述此穴亦痠痛。用揲法揲至出痧,患者伸膝較前進步,但患者自述膝下足太陰經部位仍有不適感。

仔細循推足太陰經時,發現地機緊張度增高,再用揲法揲至出痧。揲完後腿痛、伸腿困難又進一步減輕了,但是患者說不適感又移動至曲泉部。曲泉有異常反應,再用揲法至出痧。三個穴揲完後伸腿即時有明顯好轉。

為了調節經筋的氣血瘀滯,使代謝物的積滯排除,針刺太陰經和厥陰經的合穴,陰陵泉和曲泉,可調理本經的氣機。另外,由於患側膝比健側涼屬虛象,故針刺患側足太陰經和足厥陰經的原穴太白和太沖,為本經溫陽益氣,也加灸陰陵泉、曲泉各15分鐘。屬原合配穴法,合穴調理本經的氣機,原穴溫補本經;用合穴調理氣機也能使原氣比較快速地流動於本經。

二診患者自述明顯好轉,膝可伸直。揲中封、曲泉、陰陵泉。由於地機的異常已減輕,而陰陵泉有明顯異常,故改揲陰陵泉。左膝涼感減輕,其他症皆減輕,只針太沖、太白。

總結:

揲法是筆者在臨床經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手法,在解決膝關節的扭傷或者退化性病變,筋節發生障礙時有重要作用。對老年骨關節病主要用揲法,如有扭傷可適當加結筋的方法。

最初在治療膝關節疼痛病症時,選用局部腧穴效果不是太理想。後來在經絡診察時發現關節縫能出現異常。而且可以摸到關節縫隙裡邊的筋有位置的改變,能摸出來小的細筋的變異。筆者嘗試直接在此處針刺,效果非常好。

近年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挖掘整理俞跗的手法,就用揲法和結筋的方法來治療,做完以後當時能即能緩解,而且有一些病人做完一次以後就不再發作。此外筆者還將這些手法運用於傷科以外的病症,在臨床看病時經常能看到揲某腧穴後患者症狀立即減輕或消失,例如在督脈上的至陽、靈臺、神道有異常反應的部位做揲法能立刻緩解胸悶、心慌等症狀。

⊙運營編號:GYZX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