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小吴从入职刚一周的新公司辞职了。

小吴入职这家公司其实挺费周折,在HR电话沟通后,前后进行了四轮面试,并且,包括最后一轮公司总部的常务副总在内,每一轮面试耗时都差不多一个小时。小吴觉得,公司尽管不算很大,但面试这么慎重,应该是值得跟随的一家公司。

但他却刚刚一周就辞职了,为什么呢?小吴说是因为一次会议,因为一次会议了解了公司

小吴入职这家公司做的是物流部经理,在公司的生产基地上班,直接上级是基地的总负责人生产总监。

生产基地每周有一次例会(公司有经理层参加的月例会,但小吴没机会参加了),小吴入职后的几天,是生产基地周例会的日子,小吴参加了这次例会。

会议由生产总监主持。在各部门汇报完成后,总监传达了他头天在总部参加销售会议的一些精神。其中一条,小吴越听越觉得不可理解。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不可思议

原来,这次总部销售会议规格较高,总经理、常务副总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正进行的时候,接到一个其实并不算很大的质量投诉,但不知怎么回事,最后在这个较高规格的会议上讨论和处理了这个投诉。

总监传达了处理的结果,由销售运营部负责安抚客户,品质部(归属生产基地)负责撰写报告,向客户及其他各方解释这个质量问题。总监面向品质部经理,继续传达公司领导的要求,即这份报告怎么写,第一如何如何,第二如何如何,都是涉及到一些产品品质和文件规范的细节。

小吴觉得不能理解,也不可思议。写这个报告不是品质经理的专业和强项吗?公司只需要告诉他写这个报告的目的和需要达到什么效果就可以了,为什么连报告怎么写都给安排好了,难道销售那些人或者公司那些领导比品质经理对品质管理更专业?

再说,品质经理写完后,肯定是要给总监和相关领导的审核和审批的,而公司把品质经理的事都做完了,那他做什么?

小吴说,让他觉得更不可思议,并最终决定辞职的是,包括品质经理在内,参加会议的人都心安理得,都觉得特别正常。小吴说,他觉得不可思议还是说轻了,其实不是不可思议,而是觉得可怕。

所以,会后,小吴认真考虑了两天,最终决定辞职。

小吴表示,从这一个会议完全可以看出,公司管得太细,对于他这种在职场希望有所发挥的人来说,觉得很不适合。既然不适合,那最佳的选择就是快速决定,及时止损。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本文,我无意讨论小吴离职的这个公司有没有没问题,也不讨论小吴就这样辞职的对错得失,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案例,谈一谈有点上不得台面并且似乎有点老掉牙的问题: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如何给同为管理者的下属安排工作。

在我的原创文章《》中我提到,授权可以分为六步,分别是:树立真正的强烈的授权意识、选择合适的人、给被授权者切切实实的信任、明确的目标与任务(包括期限)、放权、监督与奖惩。

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是授权的一部分,是授权步骤中的第四步,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包括期限)。这第四步,原文我并未深入,今天,就借小吴的这个案例,单独谈谈这个步骤,谈谈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的3条建议。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一、明确的任务。


明确的任务,我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告诉下属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高层管理者的下属,一般为某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有自己的专业和认知。高层管理者安排任务时,宜采用简单、明了和直接的方式,即告诉下属,你要做什么,你的部门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不需要有太多的铺垫,或者复杂的描述,那样会让下属产生更多的猜测和误解,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我曾在一家公司负责计划管理工作。最初,公司完全按订单组织生产(即MTO模式),后来,随着顾客对交付时间的要求越来越短,完全MTO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一天,我的领导(公司高管之一)给我布置任务,从客户交付的重要性说到库存的作用,说了十多分钟,我忍不住问了一句,我们是不是准备做部分产品的库存(即部分MTS)?领导停下来说,对,就是这个,我们需要做部分爆款的库存,以应对顾客快速交付的需求。我和领导表示,

我知道做什么就行了,我会马上整理思路,做好草案再找他讨论。

当然,我当时的表现显得情商不足,这里不做讨论。我用这个案例说明职场上一个基本的道理,给下属安排工作,最好简单化,直接告诉他需要做什么就可以。如果他不愿意做或不会做,这是领导前期或后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安排工作的本身。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二、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我也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这个事需要什么时候做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样的结果)。

1、第一个方面是什么时候做好,即时间限制,这点是必须明确的。

SMART原则中的“T”,就是指的时间限制,即任务需要按时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时间限制,是指按时完成,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而不是指快速完成。对于企业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管理,我们追求的是“按”。


2、第二个方面是做到什么程度,即预期需要什么样的结果。

只安排做什么而不告之需要的结果,这不是安排工作,是在打发下属的时间。

拿我上文的例子,领导告诉了我,需要做部分MTS,然后接着告诉需要做的程度,即部分爆款,以应对爆款的及时交付需求。如果只告诉我做MTS,那我肯定是选择稳定性好的产品做库存,而不一定是爆款。

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结果)可以是分步的,也可以是预期从而模糊的,但一定要有这一个程度或结果的描述和要求。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三、不要告诉下属怎么做,更不要要求下属怎么做。


告诉了下属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需要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时候完成,这时,“给下属安排工作”这个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如同前文小吴他们的案例,不少高层管理者,喜欢画蛇添足,去告诉下属怎么做,甚至要求下属怎么做。


首先,下属有其所长,有其专业与能力,在下属所处的岗位上,在岗位职责要求的能力上,领导不应该比下属强(如果在具体岗位操作上,领导比下属强,那代表公司请错了人),下属不需要领导来指导具体的作业方法,领导只需要告诉方向和要求即可,即告诉他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时候完成。

其次,作为高层管理者的下属,应该有其基本的主动性,我们也应该相信那份主动性。那就是,如果他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他们要么会去想办法学会,要么会想办法找人帮忙,包括找自己的上级。

再次,我们如果每次都告诉下属怎么做,或者要求下属怎么做,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你所需要的不是直接下属,而是下属的下属。比如前文小吴他们公司,公司需要的是一名文员,而不是一名品质经理。

最后,下属的成长是上级领导的主要责任之一

,而下属的成长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他自主的完成任务。如果每次你都直接告诉他怎么去做了,这下属不要说成长,可能会直接废掉,不得不说,这就是要求下属怎么做的领导的责任。

安排下属工作的正确姿势: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不要告诉怎么做


重复一下我的结论。


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说起来,其实比较简单和单纯,就三条:

1、告诉下属做什么。

2、告诉下属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时间限制)。

3、不要告诉下属怎么做。

其中,第3条,我特别建议和强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