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过去提到超写实,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多是外国画家吧?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厉害的超写实画家吗?

今日也不多言,就唯独和大家说一说,中国超写实的一个画家,一幅作品。

一、格桑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格桑》

她的名字,叫做格桑

看到她的第一眼

就被那少女发饰

深深地吸引住了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这些珠子

足有一千两百颗,放大来看

每一颗的光泽都不同

每一颗,都独一无二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一千二百颗珠子……

这是多强悍的画工?

可能会有人嗤笑一声

说不过是炫技罢了

——

可那每一笔中

所包含的专注与耐心

以及作者积年的沉淀

如何能够被忽略呢?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目光移动,第二眼

便是女孩柔和的面庞

嘴角浮现淡淡的微笑

藏语中,格桑即幸福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第三眼

少女发髻

如云鬒发

竟也根根分明

清晰宛若眼见

让人心生抚摸之意

想去证实到底是画

还是真实的秀发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第四眼

少女的衣着

清晰的布料材质与纹络

指尖似已传来细腻触感

还有那光泽温润的纽扣

隐约可见少女的倒影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这一幅画

从底色开始

一层层的完善

画了半年之久

/

《格桑》创作过程图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透过画作,似乎能看到那握着画笔的手

在纸上温柔落下的每一笔,都是凝聚的心血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耳环细节)


有人说,超写实没什么意义

想要真是,照相机不是也能做到?

可是,绘画所表现的真实

冰冷的摄影机器如何能替代?

画家笔下所饱含的温情——

玻璃制的镜头如何能够捕捉?

色彩关系、结构关系

艺术修养、文学造诣

艺术家的分析、创造

无一不是绘画艺术的先决条件

这些是再怎么先进的摄影器材

也无法比拟的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格桑五官细节)


有句话叫做“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幅画,堪称“此画只应天上有”。

那么,能作出这种画的,是何人?

/

二、认识苏勇


《格桑》凝聚着苏勇的心血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苏勇本人照)


1.苏勇从十一岁开始学画画。

那时文革尚未结束,孩子们课只上半天,有充足时间可“挥霍”,因此去学音乐、美术的学生特别多,基本每所中学都有美术组。苏勇也是其中一员。

1972年,苏勇15岁。

山东艺术学院(文革期间更名为山东五七艺校)来招生,初试素描,复试命题创作,全省一共招了15人。这些应该是文革之后普通美术专业招收的第一批人,苏勇是其中一个。

这群人聚在一起,对未来的前途发展完全没概念,整日里想的,都是如何画得更好。除了上课,业余时间全用来临摹连环画了,整本整本的临,最后全体的绘画水平都飞速提升。

在那段时间里,苏勇还结识了一票好兄弟。

[图一 1974年为了给出版社画一本政治任务的连环画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在孔府搜集素材。]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图二:从左至右 后排,姜衍波 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油画协会副主席。苏勇 旅澳画家。前排 孙笑运 烟台画院院长。王沂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图三:1977年,姜衍波、苏勇、陶少波、王伟。在山东工业展览馆为参加华东地区油画肖像展准备作品。]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图四:左起 马敏、王沂东、苏勇、夏卫东、张瑜、姜衍波、张宪昌、毕群生。在济南姚家开门办学,在附近的一个大矿坑游泳 。]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图五:史振峰老师在孔府为学生讲课。]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他们还在一起开了画展——“具象中国”,在画展中共展出了27人的画作。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苏勇与好友在画展)

/


名家参展作品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天珠》(苏勇)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深山寄情》(王沂东)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阳光下的威尼斯》之五(姜衍波)


2.那时中国的美术教育大都是苏派教学,眼界一高,心里就不满足了,特想去欧洲学正宗的古典油画技法。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去澳洲留学,苏勇一想,澳洲和英国的教学体系是相同的,这是个好机会呀。

于是1989年,苏勇赴澳留学,先后就读于TAFE学院以及澳大利亚国立美术学院。

刚出国时生活还是很艰苦的,苏勇和其他的留学生,每天晚上都会出去摆摊,靠给路人画肖像赚钱,一直到半夜,才搭最后的班车回住处。

后来英文好了,就挨家跑画廊。

相信那时出国留学的美术生,大都有这个经历。

出国以后发现,那些西方美术院校教基础课的老师,画的是真差劲,到中国来估计都考不上大学的那种。不过,古典油画的制作过程倒是终于学到了,这在国内可接触不到。

澳洲的班上,同学常问他:“Why are you here?”你为啥来这儿?他们都特别不能理解画这么好还来留学。大言不惭地说一句,绘画基础,全世界里,中国的学生约莫是最好的。

3.2010年,西藏。

苏勇终于来到了这片他心目中神秘圣洁的土地。蓝天白云之下,是广袤大地,藏民的眼神纯净如湖水。

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抽象的图案,斑斓的色彩,如同来自远古的图腾。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这些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妇女的发饰,常缠入丝线或毛线,鲜红与翠绿、粉红与天蓝,相互映衬。鲜明的对比色间又常用间色缓和,使得效果极为明快、和谐、生动。

这绚烂的颜色,不知眼中到底是真实的美丽、还是走入了谁人的惊撼画作

——他就此爱上了个地方。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苏勇在创作)


4.苏勇画《格桑》时,设计过许多样稿,各种构图和背景。一开始的设计是有远景的,不过考虑再三,还是去掉了。由于主体已相当繁杂,再有远景,非但对主体表现无帮助,还会造成凌乱感。

除去女孩儿头顶的一千二百颗珠子,苏勇在画耳环的时候,差点崩溃了。

——“好像永远画不完了。”苏勇在回忆时说。他之前还从没画过这么繁杂的饰品。

尽管一度想着干脆不画了,但他最终还是控制住情绪,一边想着坚持到底,一边开始死磕,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完成这幅肖像,用了半年时间。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格桑》刊登在《具象中国》

5.苏勇的侄子这样说:“我伯父,真的特别内向,不喜欢跟人交流,一门心思都扑在画画上。之前一天能花上十五个小时,就是画画。就算是现在每天也要花十个小时,特别特别的专心,甚至觉得吃饭也是浪费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抓紧一切时间用来画画。他也不太喜欢受外界打扰,一般的家族聚餐都不会参加,就是一头闷在房间里研究技法之类的。”

中国人的超写实,坚持180天,画出1200颗珠子,“匠人精神”


(苏勇的侄子在制作画布)

6.苏勇的一生,似乎都被画画所充斥。这样的专心程度,让人很容易想到一个词语——“匠人精神”。

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一流精神。

提到超写实,我们想到欧美;提到匠人精神,我们想到日本。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国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在快节奏的当下,能够沉住心气,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情,精益求精。这样的绘画死磕精神难能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