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32岁外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毕节大方养猪状元年总收入800万

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坪寨村,提起养殖大户王厚钧,可说十村八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经过多年的打拼,在养殖业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

32岁外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毕节大方养猪状元年总收入800万

王厚钧创办的养殖合作社圈舍

32岁外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

王厚钧出生在70年代初,这个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小时候阅经历过和贫穷是现在00后们很难理解的。

长大后的王厚钧,有着很强实干精神,渴望着发家致富,希冀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美好生活。努力坚持了几年,温饱日子有滋有味,但发家致富的目标遥遥无期。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05年,发家致富的梦想一直没有取得突破,原因到底出在哪里?32岁的王厚钧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出去打工,一来积蓄资本,二来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

春节过后,王厚钧跨出了家门,在浙江省浦江县一家纸业公司找到了工作。

在贵州农村,和王厚钧同时代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十六七岁就出去打工,但王厚钧不是,直到32岁才走出家乡。可以说他没逃出打工的宿命,也可以说他出去打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

王厚钧是有实诚人。别人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地跳槽,王厚钧没有,他在这家纸业公司一干就是4年,这期间,他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他决定返乡创业。

32岁外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毕节大方养猪状元年总收入800万

养殖的猪

迷茫中探索,不小心成“养猪状元”

2009年的王厚钧,决心创业了,可是,干什么好呢?他在迷茫中探索着。

农村有句俗话,穷不丢猪、富不丢书。迷茫中的王厚钧一边养着一些猪,一边考虑着搞个什么门路好。一开始,他并没有把养猪作为自己创业的打算。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养牛、养鸡,王厚钧没出去打工之前家里也养了这些畜禽。但那时,少有人朝规模化、科学化、商品化方面去考虑,“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为换盐巴钱”的思维还没被完全打破。

迷茫了一段时间,也没打到什么好门路,倒是养猪获得了一些收益。王厚钧决定,专专心心养猪,他相信,养三五头能有赚,养三五十头甚至三五百头不就大赚了吗?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王厚钧的养殖业渐行渐好。2011年,他创立宏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王厚钧被评为大方县养猪状元。

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设沼气池5口总共720立方,水池300余立方米,澄淀池60立方米,库房、兽医室、门卫室、生活用户房共1000余平方米,生猪存栏320余头,肉牛存栏60余头,计划年生猪出栏1000头,牛出栏100头,此外还种植经果林600余亩,年总收入800万元,纯利润90余万元。

32岁外出,打工是为了不打工!毕节大方养猪状元年总收入800万

种植基地

追求学习进步,创业是个成长的过程

任何人干任何事,都有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或许有人认为种养殖并非高精尖,但不学习,何以成?

养殖不仅是一门体力活,还是一门技术活。自从投身其中以后,王厚钧不仅以书本为师、向实践学习,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比如说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等。

在创业生涯中,王厚钧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成长起来,先后被评为羊场镇养殖能手、大方县养猪状元、毕节市第二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大方县优秀乡土人才、大方县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

不仅如此,王厚钧还当为选镇、县人大代表,当选为坪寨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并被聘请为大方县农牧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代表。

学习成长的过程,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为人做事、思想觉悟等各个方面。

2016年,王厚钧带领五户农户种植金荞麦,共获得五万余元的利润,增强了大家发展致富的信心。当年冬天,王厚钧杀了一头肥猪,分发给坪寨村所有五保户,让他们都吃上了“过年猪”。

2017年,王厚钧积极参与了坪寨村对口帮扶贫困户养牛,心贴心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实现养殖脱贫。对有种养殖愿望的乡亲们,经常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养殖场里观摩学习,并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私传授。

王厚钧不仅为本村群众做好技术指导,而且还毫无保留地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外村群众,使十里八乡的群众受益。对走上养猪之路的农户,他更是手把手指导如何构建养殖场、如何预防疾病、如何选购猪种、如何制定饲料配方、如何把握市场行情等方面知识。

在王厚钧带动下,坪寨村群众养猪热情高涨,使得村生猪产业得以迅速做大做强,使村养猪专业户不断涌现,带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